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岁老太牺牲,不该纠结于值不值

-

中 的消防战士姚为君大队­柳城中队下士、 副班长,人,2014 年 9 月入伍, 成为了

士。 15 天后,他本将迎来自23 岁的生日, 然而生命却永远定格火­场。 入伍三年,他一直战斗在灭火救援­的第一线,先后参与了 200 多次灭火救援行动, 疏散、 抢救群众 70 余人。 战友的眼中,姚为君是个特别上进的­人,急难险重的任务他总是­抢在最前面。生前,他曾写下这样一段话:“参军入伍是我从小的梦­想,来到消防部队对我来说­是一件自豪的事情 这里我实现了自身的价­值和人生的意义。”网友关于“值不值”的争议对于姚为君的壮­举,大多数网络跟帖是痛惜­和点赞,但争议之声同样不容忽­视。有人说,别怪我自私,我觉得英雄亏了;有人说,23 岁还可以为社会做很多­事,不管对社会还是对个人,都有些不值得;也有人说,也许他不知道要救的是 95 岁的老人, 更不知道要付出生命的­代价。

因为救人行为而引发社­会价值观的讨论,在社会舆论场中并不鲜­见。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, 大学生张华为救掏粪老­农而牺牲就曾引发社会­大讨论,那场讨论也让人们重新­认识生命的意义。如今,过去了一代人的时间,人们仍在讨论这样做值­不值。

虽然仍有人觉得不值,但这种声音已经很边缘, 主流观点是在批评这种“值不值”的坏议题,痛斥这个“用年龄衡量生命价值”的坏思维。 一个网友的留言赢得了­很多人的点赞:如果非要从 客观上分析救一个人是­否值得,这是人类文明的倒退, 生命不分老幼贵贱,或许这个年轻的生命本­可以有几十年的大好时­光, 老人只有几年甚至几个­月,如果因为这个放弃对生­命的拯救,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, 也是人性倒退的开始。

还有一位叫云苏辰辰的­网友留言: “当时生死一线,哪考虑得了这么多。不管多少岁,都是条人命。 与其在网上议论 23 换 不如多去做点有意义的­事。换位思考,我们显得多么渺小,这样的事总要有人去做,不过恰好不是你罢了。” 一位叫明明如月的网友­发帖说: “如果救人时还要算值不­值, 那这个社会将变得非常­可怕! 难道说应该先救有钱的、年轻的、漂亮的、有本事的,而那些没钱的、年老的、相貌平平的、才资平常的就可以不救­或后救?”这些留言很朴实,但很有说服力。 人类社会之所以有“崇高”这个词汇,不仅仅是因为有对生命­的尊重,还有舍生忘死、临难不苟等超越生命之­上的东西。

学者:生命不是算术题有学者­表示,“值不值”的追问,反映的是市场经济的思­维方式, 遵循的是等价交换、讲求回报等原则。 但生命不是算术题,道德也不能用加减乘除­来换算。 买车买房需要也必须问­问“值不值”,但见义勇为、扶危济困等道德行为,就不能用“值不值”来衡量。 如果把市场经济的原则­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­面面, 就很容易使人的价值观­念异化,思想道德蜕化,该挺身而出时可能会退­避三舍, 该仗义执言时多半会选­择沉默。

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,人们不仅不会用高低、贵贱、长幼来衡量生命的价值, 甚至会在面临抉择时向­弱者倾斜,保护老弱病残者。比如,身处困境,面临灾难时, 会让老人孩子或妇女儿­童先走,把生存机会让给他们。 从功利主义角度看,这好像毫无理性,是违反人类生存本能和­进化论的,但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­正表现在这种超越生存­本能、超越丛林原则的精神进­化上,不仅不会因为“老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­创造更多价值”而抛弃老人,在生命的价值次序上把­他们排到最末端,而会因为他们是弱者而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。

普通人都有这样的文明­自觉,更不用说一个以救人为­职业使命的消防员。他们的职业使命就是救­人,这种职业本能早超过了­人的生存本能和功利本­能。别想“值不值”,只管“往前冲”,子弟兵的生命当然同样­宝贵,但不论是见义勇为,还是抢险救援,人民子弟兵只会挺身而­出、令出行随,不可能作出其他选择。 对于一名消防战士来讲,必须义无反顾地去冲锋,至于“那个人有多大岁数”“值不值得冒险”等问题,是根本不会去考虑的。

理解英雄需要良知 , 也需要境界。 面对英雄的壮举,我们唯有深怀敬意,崇尚追随,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,而不应该在“值不值”的物质天平上打转转。 当我们的周围多些“赞起来”的敬仰、“学起来”的赓续,社会风气必将日益清朗,我们的国家必将日益强­盛。

(综合《中国青年报》、《解放军报》等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