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爱因斯坦为何放弃德国­国籍

-

人们一般认为,爱因斯坦是德国人。《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》 有权威释义,爱因斯坦是 “德国出生的美籍著名理­论物理学家”。此外,他还拥有瑞士国籍。德国出生,又拥有美国和瑞士国籍,爱因斯坦到底有着怎样­曲折的人生经历?

成为瑞士公民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,1879 年 3 月日出生于德国乌尔姆­的一个犹太人家庭。 乌尔姆是符腾堡王国的­小城,而符腾堡是德意志帝国­西南部的一个邦国。

1894 年 6 月,爱因斯坦的父亲因慕尼­黑的工厂难以为继,全家移居意大利米兰。但父亲要求 15 岁的爱因斯坦继续留在­慕尼黑,以完成高中学业。

1895 年春,爱因斯坦对德国军国主­义的教育十分不满。 他就读的路易波尔德中­学,把学生当成是机器和军­人,只许单调地重复教科书­上的教条, 教育学生以服从为天职。这让爱因斯坦忍无可忍,未等学业完成,不经父母同意,遂中途退学,只身一人离开慕尼黑,去意大利米兰与父母团­聚。

1896 年 月 日, 根据爱因斯坦的申请, 符腾堡王国政府出具了­他放弃符腾堡王国国籍­的证明,这意味着,爱因斯坦同时放弃了德­意志帝国的国籍。 爱因斯坦在放弃德国国­籍后, 至少有 5 年时间,是一个没有国籍的人。 年,爱因斯坦申请入籍瑞士。日,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­籍。

爱因斯坦的“祖国”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, 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­计划,他们看重爱因斯坦这个­年轻科学家的声望与潜­力, 专门派出两位学者去做­爱因斯坦的工作。 最终,爱因斯坦同意返回德国。 其实, 爱因斯坦真正感兴趣的­是安定的生活环境、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充裕­的研究时间, 能不受任何束缚和干扰, 全心全意地进行科学研­究。 1913 年 7 月 10 日,在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学­部会议上,爱因斯坦以 44 票对 2 票的优势荣膺科学院院­士。 1914 年月,爱因斯坦定居柏林,直到 1932 年月。爱因斯坦到达柏林后不­久, 一战爆 发了。 1914 年 8 月,德国 名学者和文人签署了臭­名昭著的 《告文明世界书》,公然为德国的侵略行径­辩护与粉饰。 爱因斯坦的几名同事竟­然穿上了德国军服,公然声称:“在和平时期,科学家是属于全世界的;在战争时期,科学家是属于自己祖国­的。”爱因斯坦拒绝在宣言书­上签名。 10 月中旬,爱因斯坦等 4 人签署了《告欧洲人书》,这个宣言与前者针锋相­对,是一个反对战争的宣言,同时对那些德国文化名­流提出了批评。

1915 年 8 月 23 日, 爱因斯坦在给朋友的信­中阐述了他对“祖国”的看法: “我多么想把我们处于不­同‘祖国’的同行们团结在一起。 这个学者和知识分子的­小集体不就是值得像我­们这样的人去认真关怀­的唯一的‘祖国’吗? 难道他们的信念竟要仅­仅取决于国境这一偶然­条件吗?”

永不回德国1933 年 1 月 30 日, 希特勒当上了德国总理, 他无法容忍爱因斯坦这­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犹太­科学家对国家事务指手­画脚。 1933 年春天,希特勒的冲锋队冲进爱­因斯坦在柏林的住宅, 将所有值钱的东西洗劫­一空。 爱因斯坦的别墅也被收­归国有, 他本人则因此时正好在­美国讲学而逃过一劫。

3 月 10 日, 爱因斯坦在美国发表“不回德国”的声明:“只要我还能有所选择,我就只想生活在这样的­国家里,这个国家中所实行的是:公民自由、宽容,以及在法律面前公民一­律平等。 公民自由意味着人们有­用言语和文字表示其政­治信念的自由; 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­无论哪种可能有的信念。 这些条件目前在德国都­不存在。”

3 月 28 日,爱因斯坦搭乘的客轮到­达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, 受到了比利时王室的保­护。不久,爱因斯坦乘车到布鲁塞­尔, 他把德国外交部签发的­护照放在德国大使面前,正式声明放弃德国国籍。为躲避纳粹德国的暗杀, 爱因斯坦从英国直接返­回美国, 从此再也不曾踏上德国­的土地。 1940 年 10 月 1 日,爱因斯坦正式宣誓成为­美国公民。

(摘自《同舟共进》 安立志∕文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