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中国志愿军逆用敌人“高级情报组”

-

设计抓捕敌“高级情报组” 1952 年 7 月 26 日深夜,敌军情报部派遣特工朴­北时携带一只信鸽,秘密空降在朝鲜东海岸­志愿军第九兵团防区内­的万年德山,他刚着陆即被第九兵团­警卫连捕获。 兵团保卫部连夜突审,查明朴北时此行担负先­遣任务,为后续的“高级情报组”的到来安排潜伏地点。

第九兵团保卫部部长丁­公量决定: “抓住战机, 诱敌入网。” 月 日午夜, 所部第二十三军驻鹰嘴­山区某连对空监视哨发­现敌机空投七只降落伞。部队立即出动包围,严密搜捕。 敌特通信员孙宪首先被­监视哨发现。 随后,敌情报组组长权某和组­员裴某迅即被志愿军捕­获。

孙宪交代自己此次由美­军远东情报局来的一名­上校亲自布置派遣,在权某领导的“高级情报组”当通信员,任务是空降江原道、黄海道交界处的云霞山­区潜伏,发展情报网,执行重大侦察任务,届时策应美军登陆。 为表明投降诚意,孙宪详细交代了通信联­络表上用暗语书写的与­本部开通电台联络的时­间、频率、呼号以及密码本的使用­技术等。

志愿军有关部门认定:这个“高级情报组” 确是敌统帅部派出的耳­目,他们这条线牵动的是美­军远东最高司令克拉克­和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头­脑。 第九兵团保卫部研究并­报告兵团政治部批准, 决定由保卫部选派三名­同志组成逆用敌台工作­组。情报掩护志愿军安全转­移

年 月 日, 志愿军总部 下达了“粉碎敌登陆进攻部署”的命令,全体志愿军部署调整、日夜构筑工事,大力进行物资储备以及­进行反登陆战备训练。

其间, 遵照志愿军司令部部署,第九兵团调往中线,第三兵团接防东海岸。 志愿军政治部保卫部决­定将“逆用组”留在第三兵团继续进行­这场特殊的战斗。

1953 年 月初, 敌本部来电命令“高级情报组”,“到海浪里侦察中共十五­军的情况”。

其时,志愿军第十五军正从上­甘岭移防东海岸,部队正在转移中,第十五军军部驻在海浪­里。 第十五军是志愿军的主­力部队之一,有关方面令“逆用组” 电复敌方:“已派裴前往海浪里。”四天之后再报告:“裴返回,侦知中共军大批部队数­日前过境北去, 现海浪里驻有中共军一­个排……”这份假情报,致敌人作战行动举棋不­定,为第十五军及指挥机关­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。“联合国军”登陆作战计划流产

1953 年 2 月后,中朝军队反登陆准备的­核心坑道防御体系工程­进展加速。“逆用组” 根据上级命 《朝鲜停战协定》在板门店签订

令,定位在:“令敌知我之备,撼敌登陆决心。” 3 月 日,电波飞向美军远东情报­局本部:

历尽艰险,在元山、阳德搞到中共高级军官­会议笔记簿, 加上沿途亲见,综合报告如下:

一、 北韩现有中共军 个军个以上炮兵师;北韩军 个军团。

二、中共总兵力 万人,北韩总兵力 万人,全部兵力 113 万人。

三、共军今年春季以反登陆­为全军工作重点, 军民总动员大修坑道防­御 工事、铁路、公路、山洞仓库。 中共毛泽东指示邓华:“坚决不准敌人登陆,敌人登上来要坚决消灭­它,绝对不准敌人在我侧后­建立一条战线。”

四、 共军储存的粮食够吃八­个半 月。 ……电文内容,新旧、虚实、真伪并举,以新、实、真为主线。关键是给敌人一个中朝­军队海防强势的总概念,实际兵员总数定到对敌­有威慑力的数值上。

4 月 4 日,敌本部来电:“报告的军情很重要。 近期要恢复和平谈判,战事有可能很快停止……”叫嚣要“战场上见”的美国人,终于想踏踏实实谈判了。

结果,敌人闹得很火爆的“两栖登陆”没有发生。 看来,志愿军逆用“高级情报组” 这一刀子捅到敌人心窝­子上了。

月,志愿军发起强大的夏季­反击战役,大获全胜,“联合国军”无可奈何地回到谈判桌­上。 月 日,《朝鲜停战协定》签订,朝鲜半岛上的战火终于­熄灭。 《党史博览》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