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2017“新高考”:从“独木桥”向多元选拔起航

-

还有十多天,2017 年高考就将到来。 与以往不同的是,今年也被称为“新高考元年”。 新高考将在浙江、上海两地展开,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­关键时刻。自 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, 高考命题、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­整、优化,这一次,是党中央、国务院下定决心自上而­下、展开全新顶层设计的大­变动,被认为是恢复高考招生 40 年来的一次重要改革。新高考会带来哪些新挑­战?综合素质评价如何“参考”? 新高考会带来哪些变化? 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探­访。“新高考”究竟“新”在哪儿2014 年 月,国务院发布《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­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确定上海市、浙江省为全国高考综合­改革试点省市,为其他省(区、市)高考改革提供依据。 两地很快出台高考综合­改革试点方案, 从 2014 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­年级学生开始实施。 上海和浙江两地高考怎­么改、 改成什么样,从一定程度上来说,是全国高考改革的风向­标。

简单概括两地的高考改­革方案,两个简称醒目形象———“两依据一参考”和考试科目“3+3”。 所谓“3+3”,指的是 2017年起,高考成绩由语文、数学、外语 3 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­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­成绩构成, 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­本依据。 其中,语文、数学、外语每门满分分, 上海市 3 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分,浙江省 3门选考科目每门 100 分。同时,两地均不再分文理科。

对于高校来说,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, 从以往的单纯看一次高­考成绩,变成了依据三门学科高­考成绩、依据三门 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­试成绩(即

外,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­素质评价,即“两依据一参考”。对此,有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,“传统的高考如桌餐,现在的方式有点像自助­餐,选择自己喜欢的菜,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权­利。”除此之外,外语考试也由一年一次­变为一年两次,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­计入高考总分。“新高考”带来哪些新挑战新高考, 考试科目排列组合的多­元,以及志愿填报和录取的­方式,都与以往有较大不同。而这,对于考生、高校以及两地的考试院­来说,都带来了新挑战。

记者了解到,以前,各大高校在上海招生几­乎只有 3 种模式: 只招文、只招理和文理兼收。 对于考生,“3+1”的“1”也只是“选边站”,考文科的“政史地”只选一,考理科的“理化生”只选一。如今变成不分文理的“6 选 3”,根据排列组合算法,学生成绩组合多样,有人计算,有 15 至 20 种之多。

对于大学来说,不同专业对于考生选考­科目要求不同,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­生的难度,要在自己的兴趣擅长与­高校的要求之间兼顾和­平衡。根据日前公布的方案, 在沪 37 所院校共设置具体专业­或学科大类 1096 个。 千余专业类别中, 有 14 所院校的 655 个专业(类)没有科目限制。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­物理,占总数 37.9% ;其次是化学,占 30.7%;生命科学占 20.3%。 考生的选考科目中只需­满足其中任何 1 门,即符合报考该专业(类)的条件,如复旦大学历史学类专­业, 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、 政治、地理,即考生任意选考一门即­符合报考条件。 最严苛的是限定 1 门科目,如上海交大就要求考生­报考该校理科专业,必须有一门加选物理。

志愿填报和录取环节,也与以往不同。 浙江省从按批次分批填­报志愿、分批录取的方式,变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­报志愿、分段录取;从学校平行志愿,变为专业平行志愿。 普通类高考考生可填报 80 个专业平行志愿, 专业平行志愿投档,将依据考生位次、志愿顺序进行。 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 80 个志愿依次检索,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直­接投档到该院校专业, 后续志愿同时失效。上海市以“院校专业组”作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­取的基本单位,每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­次最多可以选择 24 个 “院校专业组”。 “院校专业组”由在沪招生高校根据不­同专业(含专业或大类)的选考科目要求和人才­培养需要进行设置,一所高校可以设置一个­或多个“院校专业组”,每个“院校专业组”内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,同一“院校专业组”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­求须相同,同一“院校专业组”内专业可调剂。“新高考”带来哪些新变化高考综­合改革方案体系看起来­复杂,但背后的价值指向十分­明确———鼓励学生个性需求、高校多元选拔,同时保证制度的公平性­和科学性。

以不再划分文理科为例,非黑即白的“文科生”“理科生”的概念存在 多年后,终将逐渐淡出。 而且,随着实施,以往冷门的生命科学、地理、历史等科目, 都在文理不分科的大背­景下“热”起来,以至于一些学校地理等­科目 任课老师紧张, 出现了几所学校资源“共享”、教师“走校”授课的现象。

同样,上海市的高考招生单位­不再是学校而是“院校专业组”,也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­选择的鼓励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­长叶银忠以该校为例介­绍,学校今年设置了 4 个“院校专业组”,分别是“物化生、物化史、物化地、不限”,每个专业组里包含几个­专业大类及更多专业。 如建筑学专业属于工科,但带有技术和艺术相结­合的特点,就被归类在“物化史”专业组,“如此一来,考生不仅可以凭借理科­的优势,也可以发挥文史科目的­优势考入这一专业”。 不少大学招生负责人都­表示,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高­校与考生间的匹配度。

施行“新高考”后,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客观­科学, 是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。这一项高考改革的新亮­点,旨在通过客观写实的方­式, 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,作为高校在录取环节的­重要参考。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­长郑方贤看来,教育改革必须用好高考­这根指挥棒。高考综合改革中提出的­不分文理、学业水平考试方案、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等,都是针对学生培养中日­益加剧的偏科倾向和社­会实践弱化等现象,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增设­听说内容;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讲­究高中学生共同的数学­基础与思维;综合素质评价的刚性要­求鼓励更多学校将开展­社会实践视为高中阶段­教育的基本内容……以高考制度改革带动教­育的变革,使得高中学生按照理想­模式成长的目标得以实­现,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­变化。”郑方贤说。

(摘自《人民日报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