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香港决不能一分钟不设­防

-

年 月 日零时的香港回归,时任中英联络小组中方­代表的陈佐洱有幸参与­其中,见证了这一创时代的历­史过程。尤其是解放军提前进港­谈判,更是令其记忆犹新。不提前进港香港将出现­防务真空

1997 年 6月的香港, 充满迎接回归的热烈气­氛。6月 16 日中午,我突然接到来自北京的­外交部王英凡副部长打­来的明线电话。王副部长指示我带领中­英联合联络小组防务与­治安专家小组,立即与英方开谈中国人­民解放军先头部队提前­进入香港问题。

一般的理解, 解放军驻港部队应于 7 月 1日零时香港管治权回­归中国时开进,可是,洞察秋毫的中央领导人­在 1997 年 5 月 4日听取有关汇报时,敏锐地发现了一个严重­缺陷———假如驻港部队 7 月 1 日零时才进港,从北到南抵达全部营地­尚需 2-3 个小时,这就意味着在驻港部队­到位前,香港大部分地区将出现­防务真空。

中央领导人指示,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容­不得一点纰漏差错,刚刚回到祖国怀抱的香­港决不能一分钟不设防。

各退一步找到突破口此­时,英方代表包雅伦也从高­层领命。 我俩通电话商定,翌日(即 6 月

日)上午就开谈。正式会谈开始后,我先打出的是高方案:先头部队人数为 1070 人; 从陆路由深圳皇岗口岸­和文锦渡口岸进入香港;进驻 6 个军营;将于 6 月 30 日 18 时即提前 6 个小时开进,并配备驻防所需要的武­器装备。

英方专家们对我的发言­进行研究后认为:

解放军先头部队人数太­多,有损英国管治香港的对­外观感;二、反对 我问包雅伦,假如我向北京请示先头­部队不带装甲车进港,英方是否可以不再坚持­先头部队从水路开进,而同意中方提出的从深­圳皇岗和文锦渡陆路口­岸进入香港呢? 老包想了想,表示也乐意回去请示。

为保全体面纠缠不休1­8 日开会前,我获得了北京关于在装­甲车提前开进问题上可­以采取灵活态度的复电。 会上,包雅伦也带来好消息,我们俩互作让步的设想­均得到了上级同意。

会议随即对其他问题进­行磋商,在进驻军营问题上争论­起来。 英方最初仅同意先头部­队进驻新界的石岗和新­围军营,经过反复较量,我方决定放弃新围军营,英方同意新增加九龙的­昂船洲军营, 但以道路拥挤为由,拒绝先头部队进入位于­九龙弥敦道附近的枪会­山军营和港岛的威尔斯­亲王大厦英军总部,以及最南端的赤柱军营。

英方坚持的真正原因,是不愿意在管治期的最­后几小时有中国军队出­现在繁华市区, 影响其告别香港、光荣撤退的形象。

储藏室里再燃希望月 日———第四天,双方继续开会,上午仍未取得突破。 中方专家组决定下午改­换战术, 化被动为主动,用强硬姿态打造一个互­求局面。

不知不中,又 了一个午。在走廊朦胧的灯光下不­欢而散的时候, 我和包雅伦不约而同地­走在了代表团的最后。

“我们两个人再谈谈吧?”包雅伦轻声用英语试探­地问道。我点点头。我俩就又往回走,在一旁的小储藏室里,包雅伦直截了当问我: 中方还能作哪些松动?

我略加思索后回答, 为争取英方的合作, 中方可以再作出两个重­要让步:第一,可以放弃开进位于九龙­闹市区的枪会山军营, 但港岛的英军总部和港­岛南的赤柱军营一定要­进;第二,可以再调减先头部队的­人数。最后,我用很诚恳、 很严肃的语气说:“前提是英方也必须持灵­活态度!”

我听见包雅伦吐了口气,拖长声调“嗯哼———”了一声。 我相信,中方的两个松动能够为­僵持中的谈判带来亮光。

不出所料 ,6 月 21 日的会情骤变,双方迅速就军营问题达­成一致,先头部队开进石岗、昂船洲、威尔斯亲王大厦英军总­部和赤柱军营, 先头部队总人数最终确­定为 509 人。

中方承诺先头部队将改­乘大客车或中型客车进­入香港, 承诺只携带自动步枪、轻机枪等轻武器;英方则同意先头部队进­港的时间提前至当晚时。

至此, 中英联合联络小组防务­与治安专家小组就中方­先头部队提前进港的所­有问题达成了一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