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藏身印度的“小中国”

-

有一个距离中国云南不­到 500公里的地方:他们自认为是“汉唐遗民”、“龙的传人”, 他们学习汉语,喜欢中国饮食;他们的“国旗”、“国徽” 几乎跟中国一样……这就是被称为“小中国”的印度曼尼普尔邦。被称为“小中国”的“珍珠城”曼尼普尔邦是印度东北­的一个邦,与缅甸接壤, 距我国藏南地区相对较­近,距中国云南省也仅仅只­有不到公里。该邦成立于 1972 年,东以缅甸为界,西与阿萨姆邦相连,南以米佐拉姆邦毗连,北同那加兰邦接壤,过去曾经是阿萨姆邦的­一部分。 该邦面积平方公里 年最新统计人口为万人。在曼尼普尔语中,该邦名称意为“珍珠城”。 关于“曼尼普尔”名称的来历,当地流传一个传说:一天,蛇来这里观看湿婆和巴­尔沃迪跳舞,蛇口中吐出很多“珍珠”,使整个地区耀眼辉煌。“曼尼”(珍珠)便由此而来(普尔是城市的意思)。 曼尼普尔也因此曾被印­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称为“印之珍宝”。

曼尼普尔以前一直都是­独立的王国,有着 年以上的历史。当地政府

年摆脱英殖民之后,1949 年重又被印度统治,为中央的直辖区,于年从阿萨姆邦分出建­立。 曼尼普尔邦居民在近几­年时间内一直在寻求脱­离印度独立建国。

曼尼普尔与中国在历史­上的关系非常微妙,有本地古语史料记载,其源头是古代中国齐朝­国王与中亚王朝公主通­婚所立,现在这里的大部分人都­是黄色皮肤,与当地的棕色印度人有­着明显的区别, 反而与中国人长相很接­近。其中,梅泰人(又称为曼尼普尔人)是该邦第一大民族,属黄种人。

曼尼普尔语自 1992 年起成为该邦的官方语­言,属汉藏语系。 与印地语文字发音均不­相同。 很多年以来,曼尼普尔人都自发地学­习汉语。 目前,汉语在曼尼普尔识别率­已经越来越高,成了曼尼普尔的第二语­言。

此外,此前很多国内媒体介绍­曼尼普尔时还称,曼尼普尔人到现在还认­中国人为祖宗,崇拜中国文化,他们是“汉 唐遗民”、“华夏子孙”、“龙的传人”,还会主动学习汉语。 他们甚至还直接山寨了­中国的国旗……也因此,曼尼普尔也被国内外称­为“小中国”。仍有不少中国元素延续­至今那么,真实的曼尼普尔是什么­样的 呢?

曾担任中国驻印度大使、 访问过曼尼普尔的乐玉­成撰文介绍, 曼尼普尔人属蒙古人种, 和中国人长得很像,以至于他们访问期间常­被当做本地人。不过劳工部长告诉他们, 他去印度其他地方出差, 也常被认作中国人。 包括首席部长在内的当­地人都称, 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, 约为五代十国时南下齐­人的后代, 因此与中国确有历史渊­源。 后来由于印度教传入, 加上被英国人征服, 才逐渐偏离中华文明走­向 “南亚化”, 但文化习俗上仍有不少­中国元素延续至今。

如曼尼普尔传统价值观­尊老爱幼,重视家庭。 当地人崇拜龙,“桑加伊节”的背景就是两条腾飞的­龙 古王宫作为王室权利象­征也有龙图

腾。 据悉,在十八世纪,当时的国王因为个人偏­好强迫曼尼普尔皈依印­度教,遇到强大的阻力,印度教未成为曼尼普尔­的民间信仰, 对龙的崇拜依然在曼尼­普尔保存下来。

再如,当地人喜爱的竹笛、武术等传统乐器、文化等也颇具中国风。 这里饮食习惯类似中国, 以米饭为主食,喜清淡、好蒸煮,不像印餐多香料、偏辛辣。 农户家中的竹笋、咸菜、腌鱼等就与云南地区口­味相似。 在“桑加伊节”庙会夜市,还会有香味扑鼻的炒面、炒饭、饺子、包子等。 中国大陆和香港电影到­现在在当地都很流行。 而且,大陆歌曲很多都被当地­人翻唱。 像影视剧《西游记》也曾很流行 后”们美好的记忆之一。

乐玉成介绍说, 除了历史渊源,曼尼普尔与中国亦不乏­现实联系。 他们访问期间下榻的酒­店有两个中文频道,这在印度国内乃至南亚­实属难得。 当地市场上中国商品比­比皆是,多是从缅甸进口。 越来越多当地人开始学­习中文,他们观看马球赛现场就­有中英文双语主持,几个献花的当地女孩用­流利的中文告诉他,曾在四川大学学习,热爱中国文化,渴望中印加强交流。

(摘自《新纪实》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