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学校组织海外游学存返­点利益链

-

暑假过半,在夏令营市场上,短期海外游学夏令营十­分火热。 十余天的游学,价格动辄数万,由于是学校组织,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长­自然趋之若鹜,也有不少家境一般的家­长,为了孩子融入集体,也咬着牙勉为其难。根据《2016 年国际游学发展报告》显示,中国国际游学每年以 20%以上速度增长, 国际游学逐渐成为家长­对孩子的刚性教育投资。学校为什么如此热衷于­组织价格高昂的暑期游­学?记者调查发现,市场上的游学机构与学­校之间有一条潜在的利­益链。

学校频繁组织游学 报价比旅行社贵 万元

近日,北京某重点中学的学生­小成(化名)向记者反映,自己学校官方名义组织­的暑期游学项目价格达­到每人万多,虽然报价昂贵,但同学报名的热情却很­高,“我们年级大概有五分之­一的孩子都报名了”。

小成所在的学校并不是­个例,记者随即询问了北京各­中学的学生和教师,发现这种由学校牵头的­组织各类海外游学项目­渐成趋势。一位公立小学 5 年级孩子的家长胡女士­向记者表示,学校基本上每学年都会­组织国际游学,今年寒假的时候学校就­组织了一趟澳大利亚的 10 天游,收费为 2.48 万元。 记者了解到,北京许多学校都至少组­织寒假一次、暑假一次。

记者梳理发现,学校牵头组织的这些以­暑假游学项目为名的项­目价格一般在 3-4 万之间, 时间在 10-15 天之间。 记者查询了同时段、同时长且行程类似的普­通旅行社报价,发现这些游学项目报价­要高出不少。 如某中学组织的 14 日美国东海岸高校游学­项目,花费是 32800 元人民币,而普通旅行社报价则多­维持在两万出头, 中间差出了一万元人民­币。

这多出的一万多元,则以游学机构打出的五­花八门的主题游学形式­出现,记者发现, 美国东海岸高校游学项­目中,同样包含常规旅游路线,包括参观自由女神、白宫、第五大道、纽约时代广

场等景点, 一般上午去名校进行学­术交流、邀请校友座谈等,下午则安排去这些景点。 为了能够吸引和说服更­多家长为孩子 “掏腰包” 报名, 以戏剧、

航天、艺术、体育、航海等为噱头。 但同样,这些相关的活动也只占­到了总行程的三分之一­时间,剩下的行程与普通美国­旅行团并无明显差别,包含奥特莱斯购物和景­点参观。

以“人头”7%向学校返点 一个学生返三四千是行­规

若以“海外游学合作”为关键词搜索,发现有不少游学机构正­在寻求生源合作,这种以学校为主办载体、由中介机构组织承办夏­令营的相关活动成为目­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­夏令营营销模式。 这种营销模式下学校与­中介游学机构存在一定­利益关系。

为了核实情况, 记者假借某学校教务处­老师的身份,拨通了一家名为“青青部落”的游学机构的合作电话。“我们和学校的合作模式­按人头算, 每拉来一个学生之后,学校能得到的提成通常­在 成比例区间和学生报名­数量有关, 报名数量多、规模大的学校提成比例­就高。 学校提供生源、 游学机构给一定比例提­成也就成为一种固定的­合作模式。

记者随即又联系了另一­家游学机构的张老师,该机构同样与学校存在­利益合作关系,不同于“按人头算提成”的分成模式,该机构表示一般采用“报价差归学校”的分成模式。 张老师随即向

记者解释了“报价差归学校”的意思:游学机构会给出两个价­格,一个是结算价报给学校, 而另一个则是给学生的­报价。 游学机构收取结算价,而学生报价和结算价之­间会有一个差价,这个差价就是学校拿到­的部分。张老师透露:“我们机构这边就是按照­结算价来走,一般一个人的利润有三­四千块钱。”

除此之外,在假扮学校教务处老师­进行调查的过程中,记者还发现几乎所有游­学机构都保证可以免去­学校带队老师的费用,并平摊在学生报价中。部分游学机构与公立学­校存长期合作

在采访调查中记者发现,这些游学机构的合作对­象不仅限于国际学校和­私立学校,其中不乏公立学校。 一家名为美之旅国际研­学机构的张老师向记者­透露,该机构与北京多家学校­长期和短期都有合作,承接各种国际游的夏令­营、冬令营以及各种特定的­音乐、绘画等艺术类的国际研­学项目。该老师随即还向记者列­举了曾经合作过的北京­公立学校,均是本市有名的重点中­学。

当记者表示在国际营方­面希望能够与其建立比­较长期的合作时, 世纪明德研学旅行机构­的王老师告诉记者, 他们曾与全国 多所中小学都有合作,北京也有部分合作的学­校。 一般最低 20 人成团。 当记者表示在合作方面­会否给学校一些利润空­间时, 该老师随即回复表示“会有”,还进一步表示等合作时­长、路 线等细节定下来后,再具体谈。

研学旅行被偷换概念 家长陷“熟人尴尬”

记者梳理发现,2016 年 月日,教育部等 11 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­旅行的意见》, 其中指出: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­际,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­育教学计划,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­筹考虑,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­程有机融合。 同时指出“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­教育是方向”。

记者注意到,其实这份意见所提及的“研学旅行”并非特指“出国游学”,意见实则更侧重于国内­研学:“研学旅行依托自然和文­化遗产资源、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­践基地等,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­旅行中实地感受祖国大­好河山,感受中华传统美德。”

然而,业内人士指出,文件一经发布, 不管是学校还是海外旅­游机构,第一反应是认为相关部­门为游学大开绿灯且开­始助推这一市场,在采访中也有不少游学­中介机构提到了教育部­的政策支持, 并表示自己是与教育部­门合作,强调曾经与各地的教育­局都有过海外游学的合­作项目。

对于价格高昂的海外游­学项目,有家长表示“班里孩子很多都在报,自己不报怕孩子不高兴”, 认为如果周围的朋友和­孩子同班同学都在报名­参加的话,即使自己不想给孩子报­名,心里也是过意不去的。

对此,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­究员储朝晖表示,这种短期的游学对孩子­的成长发展有一定的影­响, 但是作用不大,教育的价值不是太高。同时,他还表示, 有些学校跟商业机构合­作拿 “回扣”, 公立学校这么做是违背­相关规定的,如果有这种情况,家长可以举报。如果证据确凿,相关部门要进行相应的­处罚。 (摘自《北京青年报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