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飞机“累了”用中子“探针”测测看

-

塑料见得多, 纳米塑料又是什么呢?一般说来,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­寸范围内, 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­子、分子来创造物质。因此, 纳米塑料是指无机纳米­粒子以纳米级尺寸 (一般为

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­树脂中形成的复合材料, 也被称为聚合物基纳米­复合材料。 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, 彼此间距离非常近, 从而使纳米塑料具有独­特的物理力学性能, 成为复合材料发展的最­前端产品之一。

根据基体树脂不同, 纳米复合材料可分类为: 纳米尼龙、 纳米聚烯烃、纳米聚酯、纳米聚甲醛等。 世界上最早的纳米塑料­工业化应用是 1991 年日本丰田中央研究所­和尼龙树脂厂宇部兴产(UBE)公司共同开发的、用做汽车定时器罩的纳­米尼龙 6,近几年来,世界各国都竞相投入资­金和人力, 加大了纳米塑料的开发­力度和产业化步伐, 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,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纳­米塑料产业。

与原来的基体树脂相比,纳米塑料提高了材料的­力学性能和热性能。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(刚性)可提高 1.5-2 倍,摩擦和耐磨损性及耐热­性也得到提高,热变形温度可上升几十­度,热膨胀系数则下降为原­来的一半。 同时,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多、更高的功能性,如阻隔性、阻燃性等。复合材料的透明性、着色性、导电性和磁性能也得到­了相应的提高。纳米粒子的加入也提高­了复合材料的阻燃等级,使材料对二氧化碳、氧的透过率下降。另外,纳米粒子填充聚合物还­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尺寸­稳定性。(据环球网)

1998 年的 6 月,德国一辆以时速约

公里运行的城际快车意­外出轨,导致 101 名乘客死亡,

人重伤。 经调查发现,意外的元凶是老化的车­轮和因材料疲劳所产生­的裂纹。 其实,无论是高铁的轮轨,还是飞机的涡轮、 机翼等, 里面都有应力———它看不见摸不着, 但它决定了飞机、高铁等大部件的安全甚­至寿命。如何把它研究清楚, 成了从根本上避免类似­灾难再次发生的关键。

科学家们发现,一种先进的科技平台可­以帮助他们测量大部件­内部的应力和应变—— —那就是散裂中子源。 其中,中子作为组成原子核的­基本粒子之 一,中子不带电且有磁矩、穿透性强、非破坏性等特质。 它不仅在应力测量方面­有突出表现,还是研究物质结构及其­动力学性质的理想“探针”之一。

正在东莞建设的中国散­裂中子源,由一台 兆电子福特强流负氢离­子直线加速器,一台束流动能为 16 亿电子伏特的快循环质­子同步加速器,一个靶站,和 台(一期 台)中子谱仪等科学实验设­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组­成。该散裂中子源(CSNS)已于 8 月

日首次打靶成功, 获得中子束流。预计 年可全部完工,正式对国内外用户开放。 此前,仅美国、日本和英 国有正在运行的散裂中­子源。

“对一些材料进行拉伸,拉到某个程度会断。为什么会断?因为,很多材料在加工或者生­产时会受力,这个力存在于材料中,这就是残余应力”。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­研究院院长张书彦说,“这就像把应力‘封印’在材料里。”

通过散裂中子源的实验, 研究人员便可知道所检­测的样品中“封印”了多少残余应力,还可通过模拟实验,得知材料所能承受的极­限应力, 预知材料的寿命。如此一来,前文所述的德国动车事­故便可有效地避免。

(摘自《南方日报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