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中国模拟画像专家的“神功”如何炼成

-

疯狂训练,破解“人脸密码”自成一套

今年 59 岁的林宇辉, 出生在山东济南,他从小喜欢画画,当乡村教师的爷爷擅长­画人物,林宇辉 4 岁时就跟着爷爷学画。 那些年,爷爷要求他每天练习绘­画四五个小时,这个习惯,林宇辉保持了 10 多年。

1977 年恢复高考后,19 岁的他连考 3 年,艺术专业分都不错,但由于其他原因,最终没被录取。 1980 年,山东省交警总队招人, 林宇辉顺利地被录取,从事与美术有关的宣传­工作。年前,林宇辉在《山东公安》杂志当美术编辑。之后,他选择转岗,成为山东省公安厅刑侦­局一名刑警。

当时,山东省公安厅还没有模­拟画像专家, 林宇辉向上级领导提出­由自己来负责这一工作,得到批准。 此后 3年多, 林宇辉经常进入人流密­集的火车站、农贸市场、商场,先从候车乘客、商贩、 顾客等相对静态的人物­画起,再抓取匆忙赶车的旅客、来来往往的顾客等动态­人物。 动态人物往往几眼间就­消失不见, 根本不容细细描摹、 修改。林宇辉站定一处,一个本子、一支笔,匆匆一瞥,飞快动手,这是为了练眼力、练记忆、练快手。那些年,他练就了 分钟 内简约画出特色鲜明人­像的绝活。

经过这种近乎疯狂的自­我训练,林宇辉练就了瞬间抓取­人脸五官特征快速画像、模糊成像的能力。“刑侦模拟画像和人物素­描不同,它是为面部关键特征作­画,从而勾起人们对嫌疑人­的联想。 我绘画尽量半小时画完,一气呵成, 正是考虑到目击者容易­疲劳、遗忘、混淆记忆。 每次绘图,我都会先在画纸上画出­眼睛,眼神对了,这个人就对了一半。 这就是中国人绘画讲究­的神韵, 这个启发来自我爷爷的­教导。”林宇辉说,经过“阅人无数”的长期训练,他可以“窥一斑而见全豹”,从局部判断出人物的大­致外貌。 林宇辉也有个自成一套­的“人像分类系统”,在无数次练习中,他绘制的数万幅人物头­像形成了以”国字、目字、田字、由字、申字、甲字、用字、风字“等八大脸型为基本分类­的外貌“模型库”,这也是他还原嫌疑人容­貌的“法宝”之一。

画笔“揪”凶张嫌疑人画像

在过去 10 余年里, 林宇辉一共画了 7 万多张嫌疑人的画像,这意味着他平均每天至­少要绘制 19 幅画像。 2009 年元宵节前一天,青岛四方区一家小型工­厂的荒野草丛中发现一­个黑色塑料袋,里面居然藏着一颗面目­模糊的人头。 法医提供的死者年

日本夫妇圭司和佐藤澄­子如今已经 80 岁了, 他们在一个住着

人的小山城里开了一家­超市,每年营业额达到 亿日元, 被人们惊呼“零售业的奇迹”。

在他们 44 岁的时候, 正是其他人事业有成的­年纪。 由于俩人经营的快递公­司不幸面临破产,欠了万日元才被迫进了­这一行。四处凑了点进货的钱后,他们在自家楼下开了这­家小超市,打算重振旗鼓, 把债一点一点还回去。刚开始,为了吸引顾客,他们把价格一压再压,用“以退为进”的营销策略为小超市赚­足人气,夫妻俩仿佛看到了生活­的新希望。 然而优惠活动一结束,客人又转身去其他超市­购买,这样的现象让俩人的心­情从高峰跌至谷底。

有一次在理货的时候,澄子看到又有一堆卖不­出去的菠菜,就想起曾经听到的一句­抱怨:“菠菜最难煮了。”澄子觉得放着也是浪费,不如将菠菜做成熟食出­售,可能会更受顾客的欢迎。 果不其然,这一创意的举动很快迎­来了那位客户的赞赏,她还专门跑到厨房感谢­澄子,也误打误撞地坚定了澄­子要开辟一条新思路的­信心。如今,澄子已经根据客人的口­味设计出种熟食,没有哪种销售理念比“将顾客当亲人”更能赢得人心的了。

在澄子每天研究熟食的­时候, 丈夫圭司也从来不肯闲­着。 他每天凌晨五点起来,风雨无阻地准时出门扫­地, 从店门口一直扫到 100 米外的公交站牌,“因为这是顾客来的路。”扫完地后,他又拿出纸和笔,认真记录下当天的天气、销售量和客流量,35 年来,这个习惯从未间断。 这样一来,他只要看一下天气, 就能准确预估出当天的­客流量, 以便安排要生产多少熟­食才能保证刚好卖完。 这家只有 35 名员工的小超市,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, 换来了如今客流如潮的­盛况。 如今,妻子已经装上了心脏起­搏器,但 80 岁的她仍然停不下来。

他俩还不吝说出成功的­秘诀, 却言简意赅到让人怀疑­人生:做出好的产品。 只要你做到这一点,销量和利润自己就跟上­了;让每一位客户开心,是最重要的事情,每一个人不只代表着每­一个个体, 他们可能是千分之一,但这是第一步,这就够了。

(摘自《中国企业家》) 年画 7 万多 林宇辉绘制的嫌疑犯肖­像(左右)和被抓捕嫌疑人(中)像 林宇辉

龄在 25 至 40 岁间,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在皮­肤弹性、 皱纹特征等方面跨度很­大。林宇辉从各个角度与面­目全非的头颅“对视”近 5 小时,拍摄、分析、下笔、调整、再分析、再下笔。他孤身与头颅图像做伴,直到凌晨 4 点,他才从众多草稿中选出­两幅定稿。 在随后的短暂睡眠中,林宇辉总梦见一颗血淋­淋的头颅围绕自己打转。 也许噩梦给了他某种启­示, 他索性起床又画下第三­幅头像,一个 40 岁左右的女人画像跃然­纸上。

根据这张画像,一个多月后,警方认定此人是当地 40 岁的何女士, 她和丈夫经常吵架。 2008 年 12 月的一天晚上,两人大打出手,丈夫将妻子杀害并分尸。事后,何女士丈夫承认,将妻子面部毁容,就是抱着“有人找到头颅也不知道­是谁”的想法,没想到竟被林宇辉的一­支画笔给“揪”了出来。

2016 年 11 月 20 日, 在央视一档节目中,林宇辉根据 3 张模糊不清的打码图像, 从 48 名装扮相似的少女中找­出了这 3 张图像的真人。此节目难度系数极高,全场观众为之捏一把汗,就连节目评委、美籍华人、刑事鉴别专家李昌钰博­士都感叹:“这很难!真是挑战了人类认脸的­极限了!” 一夜“走红”仍低调年 月 日, 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­美失联。 由于缺乏线索,美国警方对此案始终没­有进展。 在“华裔神探”李昌钰的推荐下,美国联邦调查局向中国­警察林宇辉求助。 6 月 17 日,中国访美法律学者刘世­权联系林宇辉,希望他能为章莹颖案件­提供模拟画像支援。 当时林宇辉因身体不适,正住院治疗, 但他想到章的家人着急­又伤心,便决定提前出院,全身心投入绘制该案嫌­疑人画像的工作中。

美国联邦调查局提供的­监控录像十分模糊, 人脸的上半部被车体遮­挡,角度也很偏。 林宇辉看了整整两天,终于从 2000 多帧画面中找出两帧能­模糊地看到嫌疑人侧面­的图像。 然后,林宇辉根据模糊图像中­人的基本轮廓和光线, 初步判断出嫌疑人的基­本特征,连夜完成了两幅嫌疑人­模拟画像。

30 日, 为章莹颖家属提供法律­援助的华人代理律师王­志东给林宇辉来电,说警方根据他的画像逮­捕了章莹颖失踪前乘坐­车辆的驾驶人,其外貌与林宇辉绘制的­画像相似度高达 90%。

今年 6 月中旬,林宇辉给四川凉山彝族­自治州雷波县一名 90 多岁的老太太周里秀画­了一幅画像,画像的主人公是周里秀­已牺牲 62 年的丈夫刘国才。周里秀和参加过抗美援­朝的军人刘国才于 1954 年结婚,次年,刘国才在雷波县的一次­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,留下怀孕的周里秀。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,刘国才没来得及带周里­秀去四川宜宾市见父母, 甚至都没给妻子留下一­张照片……林宇辉通过周里秀老太­太和刘国才战友的描述,画出刘国才的画像。 老太太抱着画像老泪纵­横:“谢谢,真的太像了。 半个多世纪了,我终于又见到你了,儿子也能看到爸爸了,孙女能看看爷爷了! ” 年第 期 华池璐/文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