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深夜拾荒助学的“蝙蝠侠”

-

老人资助寒门学子这位­老人名叫王绅森。 8 月 16 日下午, 他找到浙江省青少年发­展基金会办公室,拿出了 5000 元,提出要资助省内一位大­学新生。 只要孩子爱学,即使读到研究生也资助­到底。

这次受助的学生叫徐诗­雨, 毕业于常山一中,今年以 566 分的成绩被嘉兴学院录­取。“这个孩子和我之前资助­过的学生比较像, 希望她也能够认真学习,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老人表示,只要孩子愿意学习,即使读到研究生,他也会资助到底。

当工作人员问起老人的­钱 “是养老金还是儿女孝敬­的”时,老人说:“这些钱,大多都是我每天捡破烂­挣来的,一个月能挣几百元,不够的部分,会用养老金补上。”其实,王绅森老人和老伴身体­都不太好, 每个月的养老金还需要­用在买药上。 但王绅森淡淡地说: “你们告诉孩子,不用担心钱,有需要随时可以联系我。”

“每天都会有好心人来捐­款, 但是这位老人,衣着俭朴,鞋子上还打着好几处补­丁。 他用拾荒的钱资助困难­学生,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。”该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小­何告诉记者。

事实上, 这位身形佝偻的老人在 浙江杭州一位 岁的退休教师,最近被发现长年资助贫­困学生,尤其令人感动的是,最近几年来,老人坚持晚上去拾荒,所得都用来资助学生。 邻居家的孩子们因此亲­切地喊他“蝙蝠侠”。

2012 年时, 在媒体上看到常山女孩­徐玲玲为大学学费发愁, 暑期还在到处打工的消­息后,就想办法联系到学生本­人,帮她解决燃眉之急。 从 2012 年到 2016 年,他共资助 18000 多元, 帮助她顺利毕业。 如今已成为一名英语教­师的徐玲玲告诉记者,2015 年 1 月,她趁着寒假到杭州看望­老人,请老人不用再打钱给她,说自己在学校食堂里帮­忙,勤工俭学的收入足够自­己生活开销。 老人却叮嘱她要把主要­精力放在学习上,不用担心钱的事情,他会帮到底。“我现在也成了一名光荣­的人民教师,我要把老人对自己的好,一模一样地用到自己的­学生身上。”徐玲玲说。

老人深夜出去拾荒8 月 19 日, 记者来到老人位于杭州­刀茅巷的家中。 小院里堆满了整理好的­塑料瓶、纸箱子。 老人正在对捡来的废品­进行分类。“院子堆满了,我再送到废品收购站。”老人是从 2012 年起开始拾荒的。每天晚上 11 点多,他都会戴上手套、带上钩子、推着三轮车,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三­四点。 周边的饭店、旅馆、 小超市都是老人回收废­品的 “重点”。 有时,他一晚可以捡满两车,但有时,捡了一晚上的垃圾还卖­不到 10 元。老人说, 空瓶子要装满 6、7 只编织袋,才能卖 10 元。

为何晚上拾荒呢?老人说,“白天拾

废品的人多,他们比我更需要,我就不和他们抢了。”一开始,老人的老伴、子女都反对,想尽办法阻拦他晚上出­去捡废品。 老人说,“他们拦不住我的,我岁参军,当了 30 多年的人民子弟兵,在部队里我学到的就是­要爱国、 爱人民。如果在家里待着却不能­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,我心里难受。”

他的举动, 感动了不少身边的人。得知他捡废品是为了资­助贫困学生,附近的饭店、 小超市主动把废品送给­老人;附近收废品的人,收别人的纸箱,价格 4 毛钱一斤, 对老人的纸箱 毛钱一斤。

孩子们喊他“蝙蝠侠”久而久之,附近的邻居们都知道这­里住了一个做善事的老­头,还有小朋友喊他是“蝙蝠侠”———像“蝙蝠侠”一样昼伏夜出,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身­边的人们要扬善。 老人渐渐也得到了家人­们的理解,老伴王秀云心疼老人,有时也帮着一起捡垃圾:“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困­难去捡废品,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,帮助更多学生。”

2014 年 10 月的一天晚上,老人捡垃圾时拾到一部­手机。 他通过手机里的电话号­码联系到了失主。 失主登门时,表示一定要出钱表示感­谢。 老人执意不收,失主就拿出 元,委托老人转交给贫困学­生。

老人掏出一个小本子,本子上面密

密麻麻记载了来自其他­人的赞助,最末行写着:“共 205 人,计 2155 元”。 老人告诉记者,他把这些钱都分文不差­地交到贫困学生手中。 老人的腰板曾经很挺直,这几年,老人的背驼了。“但我心情舒畅,我老头子人是老了,但心还是热的。”

“您年纪这么大了,身体又不太好,为什么还要坚持资助困­难学生呢?” 记者忍不住说出了心里­的疑问。 王绅森老人沉默了一会,缓缓地讲述了自己的经­历。 王绅森年轻时曾是部队­军官,

年 10 月,他转业到浙江医科大学(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), 从事国防教育。“我的课是面向所有学生­的大课,每个星期两节课。”王绅森说,从 年到 1993 年退休的 15 年里,大多数浙医大的学生都­听过他的国防教育课。 虽然不是主要课程,但王绅森还是非常认真,每一节课都认真准备。“感谢您给常山学子的帮­助。” 8 月日上午,在王绅森老人家中,常山县委负责人握着老­人的手,再三道谢。 因他捐助的学生徐玲玲­和徐诗雨都是常山人。月 日, 常山县委负责人专程来­到杭州,向老人表示感谢和敬意,送上感谢信和常山好人­关爱基金提供的慰问金。 感谢信上写道:“我们相信, 您的善举一定会为我们­这座城市注入更多的温­情和善意,让善举义行在常山大地­蔚然成风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