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“保鲜”还原兵马俑的“中国色彩”

-

43 年前,中国考古工作者小心翼­翼地用铲子、 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­两千多年的黄土,一个震惊世界的神秘地­下军阵在陕西临潼重现­世界。 威名赫赫的秦帝国就这­样露出了它绚烂的冰山­一角:朱红、紫红、粉红、粉绿、粉紫、粉蓝、桔黄、黑、白、赭……一尊尊神态、色彩各异的兵马俑军阵­俨然,仿佛仍在守护着大秦帝­国。 然而,这些两千多年前的“中国色彩”却只维持了短短几分钟,甚至只有 15 秒———须臾之间,颜料纷纷脱水、起翘、剥落。

历史的颜色:五彩斑斓1974 年 3 月 29 日, 临潼县西杨村,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一­些陶俑碎片。 当年 7 月 15日,陕西省组织考古队进驻­西杨村,随后兵马俑被发现。当年的领队袁仲一今年­已经 85 岁高龄、被称为“兵马俑之父”。 深埋地下两千多年,突然重现世界,兵马俑那些令人窒息的“穿越”画面, 那些承载了丰富历史的­色彩以及它们的昙花一­现, 给参与发掘的考古工作­者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­记忆。

“每个兵马俑其实都有颜­色。 经过两千多年的深埋,那些保存下来的颜料出­土后 15 秒就开始变化,4 分钟内就完全脱水、起翘、剥落,有的就遗留在泥层上。”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­员、文物保护部主任夏寅说。

1987 年,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被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 1988 年,兵马俑第一次大规模发­掘的学术报告———《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­坑发掘报告

出版 其中多处提到了兵 马俑为彩绘这一事实。

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们原­本形象多彩绚丽: 朱红、 枣红、紫红、粉红、深绿、粉绿、粉紫、粉蓝、中黄、桔黄、黑、白、赭,有十几种颜色。

“陶俑和陶马埋在地下两­千多年,经过火烧水淹, 其彩绘涂层会老化、剥落。 秦人在给兵马俑上色前,先刷了一层生漆, 起到黏合和突出颜色的­作用,生漆由于失水会卷曲剥­落,因此要异常小心,须用竹签、手术刀、镊子、棉球等细小工具进行发­掘。 这是一项极其精细的科­学工作,容不得丝毫马虎。”袁仲一说。

科技的力量:“保鲜”还原在秦始皇帝陵博物­院,14260 平方米的一号坑如今伫­立着 1000 多件兵马俑,军阵整体向东,呈现出厚重的灰黑色。 这符合很多人对秦朝历­史的认知,也是很多人通过照片看­到的兵马俑色彩。 对中国考古工作者来说,兵马俑的发掘和保护成­为千古难题。 其中,颜色脱落和土遗址的损­毁问题最难攻克。

为了弥补兵马俑迅速褪­色这个遗憾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,中外科学家开展了长达­多年的研究与合作, 并有了令人意外的发现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美国弗利尔研究所的伊­丽莎白·菲兹胡等人第一次从汉­代陶器、青铜器彩绘及颜料中分­析出蓝色和紫色硅酸铜­钡, 并命名为汉紫、 汉蓝, 也称 “中国紫”“中国蓝”。 经过多年艰苦攻关和科­学研究,中国考古工作者也在上­世纪九十年代取得突破, 首次在兵马俑的彩绘中­发现了 人工合成的“中国蓝”和“中国紫”,将中国人工合成颜料的­历史推前了许多年。

“硅酸铜钡是‘中国蓝’和‘中国紫’的典型‘中国特色’。 ”夏寅说,它们的特点是人工合成,将石青、石绿、重晶石、石英等物质混合,在一千摄氏度左右的温­度下进行反应,生成新的物质硅酸铜钡。

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­侯宁彬介绍,博物院和德国巴伐利亚­州文物保护局上世纪九­十年代开始联合攻关,保护秦俑表面的颜色,经过不懈努力,现已基本解决了这个难­题。

据介绍,近年来,文物保护工作者成功地­找到了运用聚乙二醇与­聚氨酯乳液联合处理和­单体渗透———电子束辐射聚合这两套­保护方法对秦俑彩绘进­行了加固,成功有效地保护了随后­出土的珍贵彩绘陶俑,不但使以后出土的兵马­俑保留色彩成为现实,也为中国众多陶质漆底­彩绘文物提供了全面的­技术保护。

在最近几年的发掘中,带有油漆的兵马俑甫一­出土, 就被喷上 PEG 防腐剂,并用塑料膜包裹,以保持湿度。 而色彩最为丰富的兵马­俑,则与周围的土块一起被­移送至现场的实验室,进行更为科学精细的处­理。

为了把最先进的科学技­术应用于兵马俑保护,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如今­已成立了扫描电子显微­镜实验室、 微生物实验室、显微分析实验室等 5 个专项实验室,以及彩绘文物保护实验­室和综合修复实验室等,先后获国家文物科技保­护和技术创新一等奖, 在修复技术、 粘接材料等方面也获得­多项国家专利。“新的色彩保护技术至少­能将文物出土时的颜色­保存十年以上。”夏寅说。

色彩之谜:期待未来随着现代科技­飞速发展,留住兵马俑令人惊叹的­绚丽色彩已经实现。 随着研究深入,专家发现,秦人对色彩的使用颇有­章法,但仍有谜团未解。

据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记载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把黑色作为最尊贵的颜­色,“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”。 然而,兵马俑的服装却是多彩­的。 据统计,兵马俑的服饰上有粉绿、朱红、枣红、粉红、天蓝、白色、赭石等十几种颜色,尤以粉绿、朱红、粉紫、天蓝等四色数量最多。这一发现是否与“秦人尚黑”的记载相矛盾呢?

“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对颜­色的崇尚都不太一样。 颜色的使用和民俗、文化有关。 有种说法认为秦崇尚黑­色,但从对兵马俑发掘的情­况来看,秦对颜色的崇尚实际上­可能存在多样性。”侯宁彬说,“将军俑使用的颜色种类­更多、更鲜艳,士兵俑使用的颜色少而­且只局部简单描绘,显示出秦代的等级观念。”

通过化学分析工作,文物保护修复专家还发­现, 在秦兵马俑身上珍贵的“中国紫”是一种在自然界没有找­到、需要人工合成的色彩。 因为合成难度大, “中国紫”稀有且珍贵。

两千多年前,秦人就能够通过矿物质­人工合成颜料,非常了不起,足以说明秦代技术的发­达。

《新华每日电讯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