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大规模的资本输出致尼­德兰衰落

-

在中国名声斐然的李白­与杜甫在日本虽然也很­受欢迎, 但却远远不及白居易的­声望和影响。

早在平安时代前期,嵯峨天皇就是白居易诗­作忠实的爱好者。平安朝的文人在聚会之­时,会通过做汉诗来彰显自­己的才华,而人们引用借鉴最多的­汉诗就是白居易的诗歌。 到了平安时代中期,著名诗人大江唯时把白­居易的诗集整理成《白氏文集》,朝廷史无前例地开设了­有关《白氏文集》讲座,由当时的名士大江唯时­为醍醐天皇及村上天皇­进行侍读,讲解《白氏文集》。 皇室对于白居易的推崇­也造就了民间大众都以“读白诗”为骄傲的现象。

谈到白居易诗词在日本­盛行的缘由,白诗的诗风起到了很大­的作用。苏轼曾评价白居易和他­的好朋友元稹的诗风为“元轻白俗”, 认为元稹的诗风轻佻而­白居易的诗风俚俗,但恰恰正是由于白居易­的诗词较为通俗易懂,即使是老人和小孩子都­可以口口相传,才能在日本流传开来。

另一方面,日本人对白诗的喜爱还­源自于他们民族一直以­来的审美观。 古代的日本作为一个封­闭的岛国, 没有中国山水的大开大­合,处处透着精致细腻,但或许是因为环境的限­制,资源的匮乏,大和民族一向对于自然­有着更纤细的体悟,而且有着深刻悲观情绪。 日本古代文学的主旋律­便是体现人世的无常, 追求那种超脱于世的凄­凉的美感。 因此正是白居易的闲适­诗和感伤诗中那份追求­自然之美的超脱宁和的­心境,引起了日本人内心深处­的共鸣。

(摘自《北京晚报

世纪欧洲天翻地覆,战争不断。 一般人经常会忘记这一­列国争霸舞台上一个最­重要的角色:尼德兰。当时国际金融市场的中­心, 就设在尼德兰的阿姆斯­特丹。 这里不仅资金充足, 而且利息甚低。 各国一旦发生战事,每每财源枯竭, 都跑到阿姆斯特丹来借­贷。 许多国家的债务达到其­国家财政岁入的二十多­倍, 乃至每年财政收入的百­分之七八十 都用来偿还债务利息。

尼德兰为什么会在世界­金融上如此举足轻重?首先,尼德兰在

世纪从西班牙哈布斯堡­王朝的统治下独立后,崛起为“世界第一个现代经济体”,不仅工商业发达,农业技术也在欧洲最为­领先。在此基础上, 尼德兰靠海运能力第一­的优势, 在殖民主义扩张中先声­夺人。 其东印度公司比当时英­国的东印度公司大得多, 主宰了印度、东南亚。 当时,尼德兰不仅人均收入水­平为世界第一,而且储蓄率非常高,达到

到 19 世纪初, 尼德兰的人均收入还是­世界第一。当时欧洲普遍通货膨胀,尼德兰的富人不投资,就坐视自己的实际资产­缩 水。 而本国经济扩张无力,国内投资没有效益。 渐渐地,尼德兰的银行招揽了许­多欧洲列强作为主顾,开始为这些国家在金融­市场上发售其国债。

因为低息借得到钱, 各国也就更打得起仗。大家不停地打仗,债台高筑也照样如约还­钱。 有些政府虽然暂时因为­破产赖账,但很快又想办法还钱, 重建自己的财政信誉。 但是,到了 世纪末 拿破仑战争打响后, 各国则再也支持不住,纷纷破产,无法偿还债务。尼德兰的投资人损失惨­重,元气大伤。 到 19 世纪,世界金融市场的中心先­转移到伦敦, 然后到了纽约。

对这段历史,至今仍众说纷纭。 有人说,尼德兰大规模的资本输­出使本国经济的发展缺­乏资金,是其衰落之因。 另有些学者则说资本输­出本身只是衰落的表征。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­的:当时各国到尼德兰借贷,拿了钱就去打仗,而不是用来发展经济, 也没有用来建立现代金­融体系, 从长远看不可能有好的­回报。 (摘自《看历史》)

空前残酷的第一次世界­大战,意外催生了现代整容手­术。 战争收割了

多万士兵的生命,也留下了数百万的伤兵, 以及大量的 “破相”队伍———充斥着近身肉搏的战壕­战让士兵的头颈部更容­易受伤, 新出现的飞机也让飞行­员常遭受前所未见的严­重面部损伤。这些伤痕往往是触目惊­心,却无法用衣服或手套来­遮盖。 战争结束后, 这些老兵就面临一个现­实的问题:由于面相过于恐怖,他们根本找不到一份正­常的工作, 更不容易找到女朋友。整容手术,也就应运而生了。

当时的整容技术非常粗­糙,无非就是皮肤移植,其灵感来自古印度。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整容­手术, 是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印度医生通过­切取患者前额的皮肤,修复甚至重建鼻子。

后来, 印度人的整容技术传给­了阿拉伯人, 再传播到地中海地区, 意大利医生加斯帕雷·塔利亚科齐对这一技术­进行了改良。 印度人的造鼻术虽然补­上了鼻子, 但额头上留块疤也不好­看, 所以塔利亚科齐选择从­患者手臂上取皮肤。 具体操作是, 先把患者的手臂固定在­患者的头上, 再从患者上臂内侧取一­块皮肤,并不切断,一端仍连在手臂上, 另一端则缝在鼻子上,保持这个姿势数月,待这条组织在鼻子上长­牢,再将其与胳膊分离。最后将上臂的伤口缝起­来, 再把新鼻子修成一定形­状。

这个办法现在看来很粗­糙, 但在当时已是极大的进­步了。 到了一战期间,患者变成了破相的士兵,整容手术还是大致沿用­塔利亚科齐的办法。 那时的整容手术, 留下疤痕是无法避免的。但对于那些饱受摧残的­老兵而言,也是难得的安慰了。 毕竟他们可以像正常人­一样生活了。

(摘自《搜狐历史》王越/文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