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古代官场隐语藏贪腐

-

古代中国官场好比庙堂, 庙堂语言原本以雅致为­主。 不过,当官场贪贿成风, 且贪官又不愿轻易让外­人知晓自己的秽行时, 隐语随之在庙堂流行开­来。

譬如在明朝官场 大多将官员因贪污而失­去操守称为“放手松”。 这个“松”字,繁体当作“鬆”,而非“松树”之“松”,有“鬆手”、“鬆开”之意。 这个隐语的出典在《后汉书》,书中有“残吏放手”之说,显指贪纵为非之人。

此外, 当时还称钱财入手为 “咬手”,其意是说官员贪慕钱财,犹如蛇狗之咬手,不肯放脱。

明末崇祯年间, 崇祯帝惩治贪赃甚严, 于是官场行贿就不得不­借助于隐语。 如当时浙江仙居县知县­与掌管官吏考核选拔的­吏部官员熊文举是同乡,曾派两位精干的仆人入­京,谋求升迁。 他在给熊文举的禀帖中,有下面一段话:“所送尊翁宅者,乃王者兴必有名 世之数也。”这显然是隐语 意思是说我已将五百两­银子送到你父亲的宅中。 这则隐语的出典为《孟子》,书中有“五百年必有王者兴”之说 不过是将“五百”数字隐去而已。

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清­朝末年的官场。如吴趼人所著小说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中,记载一位官员为了求人­办事,送上一千两银子的银票,再附上一信,信中云: “附呈千金,作为打点之费。 尊处再当措谢。 今午到关奉谒,乞少候。 云泥两隐。”

上面所谓的“云泥两隐”,原意是说云在天上,泥在地下,两者的地位相差得很远。 此处以云指收信之人,泥指写信人自己。 两隐,指把收信人和写信人的­姓名都隐去不写出来, 只有两人各自心里明白。 这是因为信的内容有关­碍,恐怕一泄露出去,引起麻烦,所以就用这隐名的方法。

(摘自《廉政瞭望》陈宝良/文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