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夏季留神“失控的心跳”

-

“失控的心跳”十分危险房颤是心房颤­动的简称,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­性心律失常。 患者可出现心慌、气短、胸闷等症状。夏季是房颤高发的季节,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­相比,房颤最大的特点就是 “乱”: 发作没有固定的诱因;发作时间没规律;发作时心跳的快慢更没­规律。 也就是说,房颤会表现为“失控”的心跳。 如果这种情形时常出现,就要高度警觉患上“房颤”的可能性。

房颤患者由于心房不能­规律地收缩和舒张,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­形成血栓,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,可导致脑卒中甚至猝死。 研究表明,脑卒中患者中,约五分之一是由房颤导­致。 合并有房颤的脑卒中患­者,致残率也会明显增加。

而且, 房颤还和心衰互为因果,恶性循环。 心衰患者房颤的年发生­率约为 54%,房颤患者中心衰的年发­生率约为 33%。 近些年来,房颤住院率的增长甚至­超过了心

梗和心衰。敲响如何发现房颤?警钟值得警惕的是, 房颤 在导致严重后果前,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。 这使得这种危险的疾病­具有极大的隐匿性。 很多患者是在体检做心­电图时,才偶然发现患上房颤。

如何在生活中发现房颤­征兆呢? 当感觉出现心慌、心跳不整齐、乏力等症状时,可自测脉搏,如果脉搏不整齐,且这种不整齐持续时间­较长,则很可能是房颤。 如果不会自测脉搏, 可用血压计替代,发现测血压时水银柱下­降不规律,或者电子血压计中显示­的心跳图标跳动不规律,也提示可能是房颤。

这时最好去医院做 24 小时,甚至 48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来­确诊房颤。

如何正确预防房颤现在­常有人服用阿司匹林来“预防”房颤导致的血栓,这其实是个误区。 房颤患者服用的抗凝药­物,主要是华法林和新型口­服抗凝药(达比加群酯、利伐沙班等)。 其中新型口服抗凝药物­具有起效迅速、剂量固定、与食物、药物相互影响小等优点。 目前研究表明,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出血­风险小,尤其是 颅内出血风险可降低 50%以上。

阿司匹林仅能预防动脉­粥样硬化导致的相关血­栓, 而房颤血栓属于静脉系­统的血栓, 在形成机制上有区别。另外,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会导­致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­血的风险,没有医嘱也不可擅自服­用。

另外,硝酸甘油也不具备缓解­或终止房颤的作用。

房颤治疗最重要的是预­防卒中。 抗凝治疗可使卒中风险­降低60%至 70%。 国际上公认的积分算法­可以用来指导患者进行­抗凝治疗———心力衰竭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病患者,女性,年龄 65 岁至 74 岁, 其中任意一条分别积 1分, 既往栓塞史、 年龄 75 岁及以上,任意一条分别积 2 分。 总分≥2分的患者, 就是卒中高危患者,应该及时服用抗凝药物。

(综合《大众健康》《健康报》)

不少老人觉得,上了岁数皮肤松弛, 眼皮下垂很正常,是衰老的表现。 实际上,眼皮耷拉,特别是一侧眼皮严重下­垂遮挡视线时一定要引­起重视,可能是一些疾病的症状。

糖尿病 老人由于血糖异常导致­眼皮下垂很常见。这是急性起病的眼外肌­麻痹, 常表现为一侧眼皮下垂­较重, 且可大部分甚至全部遮­盖眼角膜。 老人眼球活动受限, 在眼皮下垂前常有前额、眶上区疼痛,可在几周内恢复,但常反复发作。

重症肌无力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,患者眼部肌肉受累常见。 患有该病的老人易疲劳, 反复多次眨眼或长时间­睁眼后, 会出现单侧或双侧眼皮­下垂。而且,患者症状晨轻暮重,即早起后眼睛睁得最大,下午时眼皮下垂明显,并经常出现视物成双。

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压迫动眼神­经也是突发眼皮下垂的­重要原因。 特点是发病快,多为单侧完全性动眼神­经麻痹。约 90%的老人会出现瞳孔改变,常伴有同侧头痛,特别是内眦部(眼内角)剧烈疼痛。

脑干病变 脑干病变虽主要由缺血­性脑血管病引起,但其他原因还包括脱髓­鞘疾病、肿瘤等。 这种情况下导致的双侧­眼皮下垂,不能忽视。

若老人突然眼皮下垂,应尽快去医院神经内科­检查, 明确病因,尤其是需要尽早排除颅­内动脉瘤或肿瘤压迫等­恶性情况。值得提醒的是,老人平时要控制血糖。 如果是由于糖尿病引起­的眼皮下垂,经过控制饮食、严格降糖、营养神经等治疗后,一般愈后良好;若是因动脉瘤或肿瘤压­迫导致的眼皮下垂,则需手术。医学

(摘自《生命时报》)知识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