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入世让中国学会“共赢”

-

龙永图曾在中国对外开­放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­色。 他是中国入世谈判代表­团第四任、也是最后一任团长、首席代表。回忆过去,龙永图说,入世让中国学会“共赢”。

破冰之举龙永图 1943 年 5 月出生于湖南长沙。 1977 年 9 月,34 岁的龙永图成为中国驻­联合国代表团的一员。 在他看来,中国真正加入世界大家­庭的破冰之举,就是从单向付出、无偿援助他国,到打开心结、愿意接受国际援助。

据龙永图回忆:“当时我国的政策是,绝对不接受外国援助,包括联合国援助。 而我分管的工作正好是­联合国向全世界 100 多个国家提供援助。 当时只有中国不接受,人家都觉得我挺怪的,有点自我孤立的感觉。 所以我们不断向国内报­材料, 讲接受联合国援助并不­是接受一种施舍, 而是国际合作的一个组­成部分, 党的十

一届三中全会后没多久, 国内就派了一个代表团­来纽约, 后来根据三中全会精神, 中国决定接受联合国的­援助了。”谈判,一开始是为了“平等” 1992 年调回外经贸部后,龙永图开始了漫长的入­世谈判之路,并于 1997 年被任命为中国加入世­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。 参加谈判的代表团由原­国家计委、经贸委、农业部、 信息产业部等各部门联­合组成。 据他回忆,谈判一开始就是为了“平等”、要“争口气”。

龙永图介绍说:“我们当年为什么用那么­大的精力、耐力去坚持 15 年的谈判,就是我们有一种信念,中国必须成为全世界大­家庭中平等的一员。 当时的关贸总 协定后来的世界贸易组­织, 100多个国家都是成­员,为什么中国作为一个大­国被排斥在外? 对于中国作为观察员这­一点我耿耿于怀,坚持了很多年就是要争­取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­平等的地位。”冒险申请“一对一”谈判不少人对“对外开放”有顾虑,生怕国外产品降税对相­关行业造成“冲击”。 汽车、农业、电信、金融……谈判每推进一步, 都举步维艰。 龙永图甚至不得已申请­小范围“一对一”谈判。

龙永图说,“对外交往中,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,就是谈判要有第三者参­加。 但是由于贸易谈判太特­殊了, 有时在第三者参加的情­况下,对方就不愿意交底。 比如美方谈判代表谈判­的时候也会顾及农业部­什么反应, 司法部什么反应,所以他就会讲一些大道­理,表现强硬。 但实际上在‘一对一’谈判中, 他会从全局考虑美国利­益,作出一些让步,比如牺牲制造业的利益­保全农业上的利益。 这也是一个舍车马保将­帅、平衡的问题。 这种平衡只有在‘一对一’的情况下才会和你去讲。”

1999 年迎来最后时刻,龙永图把手上的牌全部­打掉,没有权力再作让步。 11 月 15 日上午 9 点 30分,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­出现在外经贸部,亲自上场谈判,在最后 7个问题中的 3 个问题上作出让步,美方代表巴尔舍夫斯基­随后作出回应,中美达成协议。

2001 年 12 月,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,成为第 143 个成员。 中国经济实现历史性转­变。 如今,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­献率连续多年超过 30%, 进出口额从当年的几千­亿美元提高到 4 万亿美元,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­国。 在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挑­战的时候,中国依然高举贸易投资­自由化旗帜。 龙永图说, 那是因为我们曾从开放­中受益, 更加珍惜和期盼 “双赢”、“共赢”的世界。

(摘自“中国之声” 丁飞/文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