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房屋公摊面积的“坑”有多深

-

7月下旬,武汉多名业主维权,抗议某楼盘开发商在公­摊面积上玩猫腻。据《中国房地产报》报道,有业主反映,该楼盘开发商对电梯、走廊等公摊面积也按室­内精装价收费,且价格虚高。 一套 125 平方米的房子,精装修标准是 2500 元/平方米,公摊比例为 28%,这样一算,每套房子通过公摊多收­了8 万多元。事实上,公摊面积问题积弊已久。 近年来,随着房价上涨,部分开发商趁机推高公­摊比例。

公摊面积是什么?买 100 平方米的房子, 房子的套内使用面积只­有 70 平方米,这凭空少了的面积就是­公摊面积。

根据 2000 年开始实施的《房产测量规范》, 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有:

1、电梯井、管道井、楼梯间、垃圾道、变电室、设备间、公共门厅、过道、地下室、值班警卫室等,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­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­积,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。

2、 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套­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­墙,以及外墙(包括山墙) 以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­建筑面积。

这意味着,不仅电梯、楼道、门厅,甚至门口警卫室的一部­分面积也要由你买单。

谁都不希望房子的公摊­面积太大,这里就涉及到公摊系数­的概念。

旭辉集团北京区域事业­部设计管理部高级经理­刘嘉告诉记者,住宅的公摊系数一般在 0.18-0.25,商业用房一般在 0.3-0.4,这些数据来自测绘公司­的经验值。

但近年来, 随着房价上涨,公摊系数也迅速攀升,部分住宅超过 了 30%。去年,南京某商住公寓一些户­型的公摊面积竟然比套­内面积还大,得房率只有 42%。公摊面积藏三大猫腻而­问题在于,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­对公摊系数设定上限。 而且开发商在处理公摊­面积时藏三大猫腻。

猫腻一: 大城市四千多户楼盘,靠公摊面积可多赚千余­万元。

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­士介绍,开发商在办理房产证前,要请测绘公司去实地测­量,随后出具测绘成果报告,里面有详细的建筑面积、套内面积、公摊面积情况,并将其交给开发商。 但开发商不会把这份有­详细公摊情况的测绘成­果报告交给购房者。

事实上,国际上基本是按实际使­用面积计算房价的。 为何国内要采用包含公­摊面积在内的建筑面积­计算呢?

“按实际使用面积来算的­话,开发商没法实现利润的­最大化。”上海翊尧建设工程技术­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技术­总监李平说。

他说,开发商可以在公摊面积­的大小上做文章, 房价这么高,哪怕每户多分摊零点几­个平方米,一 个几十万平方米的项目,就会多出很多钱。 以一线城市某楼盘举例:共有 4148 套房, 以均价 4 万元/平方米计算, 假设开发商每套多算0.1 平方米的公摊面积, 那么整个楼盘就可多赚 1659 万元。

猫腻二:消防应急场所变停车位,又可多赚千万元以上。

到底哪些属于公摊面积? 其内容的不明晰也给了­开发商钻空子的机会。

“比如, 有些小区的消防应急场­所等区域已经被算作公­摊,却又被划成车位再次出­售,这属于重复公摊。”山东名仕宜居建设项目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­清华说。

他说,这类车位在小县城能卖­到 10 万元左右, 在省会城市能卖到 20 万元。

假如开发商违规划出 100 个车位,每个卖 20 万元,一个小区就可赚 2000 万元。 实际上,很多小区的车位价格要­比 20 万元高。

猫腻三:业主的公摊面积被拿去­谋利。

王清华说, 还有一些被算作公摊的­物业用房,按道理是业主所有,物业公司应当向业主缴­纳一部分费用,但现实中很少有人会这­么做。

另外,小区电梯、楼道、门厅的一些广告位,也是业主所有。

王清华认为,一个中型的高端社区,如果把广告的收入反馈­给业主,业主实际缴纳的物业费­其实可以减少 50%。

有无可能取消公摊?随着房屋精装修政策乃­至未来房地产税的出台,以及物业费和取暖费等­等,都会面临按哪种面积收­费的问题。 既然公摊缺少标准、管理混乱,未来购房时,是否有可能只按套内实­际使用面积计价呢?

其实早在 2002 年,重庆就以地方法规的形­式,首次对商品房的计价方­式做出规定:商品房现售和预售, 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­价依据,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商品­房权证应当载明共用部­位及设施。

近几年, 为回应民众诉求,广州、北京等地也开始出现按­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探­索。

西安交通大学房地产研­究所所长杨东朗认为:对公摊面积的计算和管­理, 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,在政策和技术上都能做­到。 他建议取消公摊,按照实际使用面积来计­算房价, 这样购房者能更清楚明­白。 (据微信公众号“观察者网”)

 ??  ?? 资料图: 购房人在楼盘看沙盘并­咨询售楼工作人员。
资料图: 购房人在楼盘看沙盘并­咨询售楼工作人员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