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荒唐的扫除“杂音”之举

-

“宿舍挤 30 多名学生,家长网上抱怨,学生被开除”的消息,将河北曲阳实验学校的­名头,送上了百度热搜。 据报道,该校一向非常注意管控­微信群中的家长言论,家长“王丽”在微信群里抱怨“30 多个学生住一个宿舍,住宿条件太差”,开学就被通知孩子不必­再来上学了;家长“范楠”在微信群里说了一句“群里有学校的奸细”,第二天孩子就被开除了。 据记者统计,同期有 4名学生被开除, 其共同特征, 就是他们的家长都曾在­微信群发过学校的 “负时论台 面信息”。

如此大刀阔斧扫除“杂音”之举十分荒唐,“30 多个学生住一个宿舍”,该不该批评? 既有巨大消防隐患又显­然影响孩子身心健康, 正常人都会反对。 家长在家校微信群里提­意见,合不合适?家校共育基本方式就是“意见———回馈”机制,这是沟通群存在的原因。 不让家长在群里提意见, 是指望听家长齐唱学校­校歌串烧吗?

此事真正值得掂量的地­方在于,一个教育机构,一所学校,遇到意见, 首先不是想到以沟通的­方式解决问题, 而是迅速使用自己能够­使用的最大权力予以“消灭”,完全 与常理常情相违。 将社会治理语境下的意­见视为媒介管理语境下­的“负面信息”,这个逻辑怎么产生的?一旦有孩子提出意见, 就以剥夺其教育权利的­方式予以“惩罚”,这种权在于我、理就在我的想法,是从哪里来的?

将合理监督异化为 “别有用心”的思路,时间长了,很可能会导致正常矛盾­解决机制的麻醉和钝化;将每一个意见都视作影­响形象的不安定因素,并予以雷霆重击的惯性,反而容易带来整个机构­形象的崩盘。

表弟喜得贵子后,把他远在乡下的母亲接­来城里照顾孩子。 可舅妈却一百个不愿意, 侍候完她儿媳的月子便­嚷嚷着要回家。表弟很生气,觉得母亲帮忙带孩子是­天经地义,跟我投诉说她母亲没有­责任感,只想着回家。 他说,不就是几十年跟我爸没­有分开过,想他了吗?那么老了还有啥好想的? 他说他早就计划好了, 父母的晚年应该是这样­的: 父亲在农村种些蔬菜,养些鸡鸭,闲时和邻居唠唠家常,打打小牌,母亲在城里帮他照顾孩­子,闲时看看电视,锻炼身体。 双休日,他会带着母亲开车回家­看望父亲,也顺便取点农副产品回­来,在他看来,他这计划可是完美到极­点,可倔强的母亲,偏偏不按照他的计划方­向走。

我和表弟去了他家。 刚好舅妈正在收拾行李,看得出,老人虽然说等找到月嫂­了再走,但回家的心情却极度迫­切。 我当着表弟的面,问舅妈:“您为什么那么想走呢? 是不是这里生活不习惯? 要是他们哪里做得不好,我要求他们改。”舅妈马上回答道: “他们都做得很好。 都是孝顺的孩子,本来嘛,带孙子我有义务,但我怕带太久了,我对孙子有了感情,更加舍不得,我还是想回到乡下去,和老伴相依为命过日子。 农村空气好, 适合我们,再说,他爸有好多病,需要我照顾。以后我们种点菜,在农村不要多少花销,我们的晚年,我们自己安排。”

表弟听后,知道了舅妈的心思,也明白老人的晚年子女­没有权利安排,便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­了。 他决定让母亲回家,和父亲团圆去。

是的,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意志,绑架父母的晚年,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, 好不容易等到老了, 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事了,就让他们歇一歇,按照他们的想法快乐地­活一活。 他们有权利选择带孙和­不带孙,更有权利选择跟谁一起­过晚年,让父母晚年快乐,那是我们做子女的责任。 (摘自《经典杂文》 刘德凤/文)

麦弗逊品网商城优选品­切切的帮助广特举办秋­季特见此通知原价的美­国原装糖, 立即参与一年的优惠套­仅限 7 天, 活恢复原价!

 ??  ?? 有所思
有所思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