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老年大学里的“留级生”

-

9 月 4 日上午, 四川省绵阳市老年大学­诗词楹联班,97 岁的马老参加了开学第­一课, 他已经在这里学了 30 年。 坐在他前面的学员,是他已经 60 岁的女儿马莉。 而 5 年前,马老的同学中还有他的­老伴,两人携手同上老年大学 25 年。

马老的女儿介绍,刚开始时,只要是学校开设的课程, 父母都会报名学习,后来学校越来越大,课程也越来越多,包括太极、画画、诗词楹联等等,父母都报名学习,每天过得很充实。“父母对老年大学有一种­痴迷,最初我看不起,现在也迷上了,每天都会来上课。”马莉说。

70 岁的胡世菊老人是土生­土 长的绵阳人, 以前在一家食堂从事打­扫卫生等工作, 没上过学的她根本不识­字。退休后,女儿一家到成都生活, 虽然多次喊她到成都一­起生活,都被她拒绝。 10 年前,胡阿姨经朋友介绍来到­了老年大学, 先上了一学期的书法班, 现在又在学习古筝、二胡等课程。“没有人因为我不识字就­排挤我,反而都在鼓励我。现在我每天早上出门后, 一天都待在学校里,和老年同学们一起学习。”胡阿姨说,“我准备再学习几年。”

70 岁的邱运策老人,3 年前进入老年大学学习。“退休后,生活圈子、交际圈子就小了很多,而且儿女都有工作, 没得时间相处。 这里人 多,有人聊天,一起学习画画,还会出去采风,学校也要举行画展,感到很充实,也会觉得自己还有价值。”邱大爷说。

在绵阳老年大学里,学习几年甚至十几年的­学员不在少数。 据学校统计,今年共有学员逾 8000 人次,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“留级生”“老学员”,这成了老年大学近几年 “一位难求”的重要原因。 专家指出,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到­来, 但老年人不断增加,配套的老年大学学位还­没有跟上,这需要家庭、社会、机构甚至市场,各方面的充分参与和协­作, 满足老人们的精神价值­追求, 增添老人们的心灵归属­感。 (摘自《成都商报》9.11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