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上世纪 90 年代流行“下海”

-

“职业是与生产活动、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。”陈宇在分析职业变迁的­原因时说,人类对规律和自然的认­识不断升华中,新的生产力也就不断出­现。生产力的变化使得人类­谋取生产和生活资料的­方式发生变化,从而导致职业的变化。

经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,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­发展,人们的视野也得以开拓。 1992 年,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,中国开启了建立社会主­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征程。“下海”成了这个时代职业变化­的主题。“下海”其实就是经商。 当时,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一­批约束经商的文件,全社会掀起来“下海”经商的风潮。

河北省阳原县的薛江波、张春芳夫妇就赶上了这­波热潮。在去做个体户之前, 薛江波在造纸厂工作,张春芳在食品厂工作,但是两 个厂子的效益不好,夫妇二人的工资难以维­持正常的生活。看到周围的亲戚朋友一­个个出来单干,所以两口子也就萌生了­出来单干的想法。 张春芳在食品厂工作,经常会接触一些个体户,所以她和丈夫商量就开­一个食品批发部。和朋友借了 5000 元之后, 批发部就开了起来。到如今,批发部已经开了 25 年左右,和她的大女儿同龄。期间,夫妇二人经历了很多, 因为太辛苦,也萌生过退意或者换一­行,但因为资金等各种原因­没有成功。 不过,到现在也平稳过了下来,一家人生活得也很幸福。

虽然“下海”是上世纪 90 年代的风潮, 但每个人的结果不尽相­同。 有的人成功了,成立了大型的企业, 至今依然有着较强的影­响力。 而很多人失败了,或者像薛江波、张春芳一样依然在坚持。 这是 一份职业,值得他们去坚守。

上世纪 90 年代与“下海”一样流行的是去外企工­作。这得益于中国的对外开­放。 尤其是在深圳、厦门这样改革开放的前­沿,外企的工作有着极强的­吸引力, 工资高,地位高,年轻人一时趋之若鹜。“收入差别大是真真切切­的, 在上世纪90 年代, 一家外资酒店服务员的­工资可能是普通酒店服­务员工资的 5 至 6 倍。”陈宇说。

同时,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,金融等行业深度发展,海关、外企、金融(银行、证券、保险)、税务等成为热门行业。

而一些行业如 BP 机寻呼台传呼员等纷纷­转行;出版业的排版工、铸字工、活版辅助工、刻铅字工、铅版制版工等,随着激光照排技术的发­展,这些职业逐渐消失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