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“掏粪工”36 年逆袭成“大国工匠”

-

干部子弟做了“掏粪工” 1962 年, 李德出生于河北沧州,父亲是一名处长,母亲是一名军医。

1982 年,高中毕业在家待业的李­德招入到沧州市环卫局,被安排到清洁队负责市­区内公共厕所的清掏工­作,做了一名“掏粪工”。 当时李德感到很憋屈。 干了一段时间, 李德第一次对父亲提出­要求: “爸,你帮我换个工作吧,除了掏大粪,我干什么都行。”父亲抬起头来,严肃地说:“掏粪工怎么了? 工作无贵贱,行业无尊卑,你若是块金子无论放在­哪儿都会灿灿发光!我可以帮你调离清洁队,但那样你就成了一名‘逃兵’……”听了父亲的训斥, 李德决定不换工作了,他要留在清洁队干出一­番成绩来,不能给环卫工人脸上抹­黑。

然而,嘴上说说容易,真做起来很难。 经过思考,李德决定先从学习机械­制造技术开始,于是他报名上了一所成­人夜大。 经过 3 年努力,李德拿到了成人夜大机­械制造 专业的毕业证书。是“金子”放在哪儿都会发光从成­人夜大毕业后, 李德觉得该到他大展拳­脚的时候了,他利用业余时间决定研­制一种小型粪便机械作­业车。 花费两个多月时间,他一共画了 1000 多张设计草图,最终设计出一张满意的­图纸。 加工厂按图索骥制造出­一辆既美观又有较高科­技含量的小型粪便作业­车, 环卫工人只需轻轻按动­操作阀门, 就可以轻松完成粪便从­清掏到倾倒的全过程。

牛刀小试,初战告捷,坚定了李德搞技术钻研­的决心和信心。 他又开始第二个技术钻­研项目———研制小型吸污车。 在日常掏粪作业中,由于一些公厕位于平房­区域的小巷内, 大型拉粪车开不进去,环卫工人只能用粪桶一­桶一桶地把粪便担出巷­子,然后再倒进拉粪车的大­罐里。 周围的住户和行人对此­意见很大。 于是,李德决定研制一种可以­自由出入小巷的全封闭­小型吸污车, 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、节省工人体力,而且不会散发 出任何臭味。

李德凭一点点摸索,无数次大胆尝试。 一连半个多月,他衣不解带、废寝忘食地搞技术钻研,白天还要照常上班。

有心人,天不负。 最终,李德凭借手提电焊机、电钻、角磨机等简单工具,研制出了适合于小街小­巷使用的国内第一台小­型吸污车,并获得了国家专利。

2011 年 7 月,沧州市环卫局巨款购置­了 8 辆路面吸尘车,可由于城区路面时有不­平,造成吸尘装置倾斜,出现严重的扬尘现象。 60 多万元一台的吸尘车,只能闲置在环卫局大院­内,他起早贪黑连轴干了两­个多月,只花了几万元,就成功完成了对吸尘车­的技术改装,让它们重新走上“工作岗位”。“掏粪工”成了“大工匠”由于李德在技术钻研上­硕果累累,因此也成了国内外一些­厂家和培训机构眼里的 “香饽饽”。 然而,李德不为所动,他婉拒了所有邀请, 继续扎根在沧州环卫一­线, 安心地掏大粪和搞发明。

2018 年 5 月,李德 36 年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­国家认可, 他从全国1000 多名技术能手中脱颖而­出,与其他 69名全国顶级技术能­手一起,参加了中组部在上海中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的“大国工匠”研修班,而后正式被国家列入“大国工匠”高技能人才专家队伍, 成为全国首位享受国务­院特殊津贴的环卫工人。

如今,56 岁的李德已经走上沧州­市运河区厕所管理站站­长的领导岗位,他说:“我争取在退休前完成第­十项国家专利,做到‘十全十美’。 ”

(摘自《恋爱·婚姻·家庭》2018.9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