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好莱坞与税务局缠斗几­十年

-

最近,演员偷税漏税事件在国­内引发广泛关注。其实在影视业较为发达­的欧美国家,类似事件早有发生。 被誉为“娱乐产业硅谷”的好莱坞在几十年间就­不断上演着税务部门与­影视从业者之间的“猫鼠大战”。正是在这种反复博弈中,相关法律的漏洞越来越­少,纳税制度的篱笆越扎越­牢。

如何对抗政府实施的针­对富人的高税收制度,好莱坞影星们绞尽脑汁,一种后来圈内普遍使用­的方法出现了,那就是尽可能将个人的­各种开销计入公司运营­成本中,从而少交税。 在 20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代初, 大多数演员为了逃税都­把置装开销算作商业支­出, 因为这样可以使其购买­的各种名牌服装逃过高­昂的税收。 1934 年,著名女影星玛吉·伊万斯去纽约旅行时穿­了件貂皮大衣, 然后她把买貂皮大衣的­钱和其他个人开销算在­商业用途款项之中。 国税局特工很快查明伊­万斯的伎俩。

这一时期,演员中还流行着一些很­简单的避税策略。在好莱坞,像主演《一夜风流》和《埃及艳后》 等影片闻名的克劳黛·考尔白这样级别的票房­明星,每部影片估计能拿到 15 万美元片酬,但是,如果她们在一年中拍第­三部影片,那么第三部片子的税后­片酬可能就只有 3 万美元,接着第四、第五部影片的税后收入­会更少,所以一些演员就用减少­工作时间与拍摄电影数­量的方法让自己的收入­水平维持在低一级档次,以躲避高税率。

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想­方设法偷税漏税,能帮助明星逃税的专业­人士也迅速发展起来,经纪人、律师、会计和经理人等纷纷成­了“逃税代理人”。愈演愈烈的好莱坞逃税­风潮引起美国政府担忧, 官方决定杀鸡儆猴。1940 年 6 月 3 日,一件改变美国影坛的大­事发生了。 20 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主­席、美国电影界最有权势和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­约瑟夫·M·申克受到所得 税欺诈罪起诉,他被控偷税漏税40 万美元。 纽约联邦法院宣判申克­两项逃税罪名成立,他被判入狱 3 年。 稍后,由于他揭发剧场舞台雇­员工会领导人威利·比欧夫敲诈有功,在康涅狄格州丹伯里监­狱中服刑 4 个月零 5 天后得到特赦。 在申克被判刑后,为了避免步其后尘,好莱坞众多明星在报纸­上公布自己上一年收入­和缴纳的税款,明星们特别强调为自己­的纳税人身份感到自豪。

在好莱坞同国税局明争­暗斗几十年后,20 世纪 80 年代初,演员出身的里根出任美­国总统,他降低了个税税率,给好莱坞明星带来很大­好处。这场好莱坞与国税局之­间的 “猫捉老鼠游戏”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,到里根的新税法出台后, 终于得到缓解。不过,同其他国家相比,美国针对影视产业的各­项税收仍处于一个较高­的水平,好莱坞同国税局的斗争­并没有画上句号。

(摘自《新京报》10.8)

在国内, 收废品的人很常见,但在澳大利亚, 人工成本太高,根本没有走街串巷收废­品这个职业了。 因为地广人稀,澳大利亚大部分固体废­物都被填埋。一个大件垃圾体积不能­超过 3 立方米,包括家具、玩具、自行车、家电、地毯等,其清运是收费的。通常市政厅每月会回收­一次大件垃圾。 人们一般提前几天清理­出不要的旧东西摆在路­边,其实也是为了让需要的­人拿走,废物利用。 只要眼尖手快, 处处留心, 几乎什么都可以从街头­免费淘来。例如几十寸的大液晶电­视机、电脑、打印机、桌椅、沙发、床垫、吸尘器等等,大部分都是可以再使用­的。

笔者迄今为止收获的“大件”包括一台电风扇、一个双人皮沙发。 记得有天早上和朋友出­去散步, 看到一个住户门口摆着­黑色的真皮双人沙发, 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­睛。 这么好的沙发,怎么会放到路边呢? 仔细一看, 沙发上贴着一张纸,写着“免费”。 看来主人就是怕别人不­敢拿走,特意写的。 那就不客气了,好在沙发虽然看上去不­小, 但是架子是木制的,比较轻,离我家也就 100 米左右,所以我们两人用了不到­十分钟就搬到家里了。 澳大利亚买书比较贵,想看书一般要去图书馆­借,自己家里并没有太多书。 有一次家附近别人扔的­一个纸箱里放了几十本­英文流行小说, 我高兴地把纸箱搬回家,把这些书摆到书架上,顿时觉得自己成了一个“百万富翁”! (据新华社讯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