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抗癌­新发现

-

免疫治疗是“神药”?辅助杀死癌细胞,标准化依然是难题

2018 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­学奖,授予了癌症免疫疗法。 有关免疫治疗的研究一­直是被诺贝尔奖获得者­们普遍看好的癌症治疗­新方式, 也是癌症治疗领域的热­门。

“简单说, 靶向治疗是杀死癌细胞,免疫治疗是在靶向治疗­的基础之上, 帮助患者杀死癌细胞,两者加起来就是中国 《黄帝内经》中讲的扶正驱邪。” 2003 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­获得者彼得·阿格雷表示。 “免疫治疗并不是万能的,也不是说我们已经把肿­瘤完全攻克了。” 2004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­龙·切哈诺沃说, 当化疗、他山靶向、 免疫治疗摆在我们之石­面前的时候,到底如何“排 兵布阵”,发挥最大抗肿瘤疗效,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的­大难题。基因测序预测癌症?国外家庭医生就能测,量身订药是趋势

基因测序用于检测癌症­风险,成为近来的热点之一。

“目前, 在国外基因测序已经是­一个非常常规的技术,只要一个家庭医师就可­以很快地帮助完成基因­测序。”阿龙·切哈诺沃举例说道,2012 年 3 月、2013 年 8 月,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·朱莉的母亲和姨母相继­因乳腺癌和卵巢癌去世。 于是她去做了基因测序,结果发现患有乳腺癌和­卵巢癌的可能性高达 70%至 80% ,于是预防性地切除了自­己的乳腺和卵巢,引起了大众对于基因检­测癌症的关注。

但是靶向药物也有局限­性,看似同样的疾病,对于不同患者可能会产­生不同的治疗效果。 阿龙·切 哈诺沃介绍,一项对患乳腺癌病人的­追踪研究表明,使用同样的药物几年后,一些病人去世或病情没­有明显好转,而另一群人病情却有好­转,有的甚至治愈。 因此,我们需要看两个患相同­病症的人 DNA 有什么不同, 针对疾病进行基因筛选,就会知道哪些药物能真­正对症下药。 阿龙·切哈诺沃介绍,但许多疾病往往是由多­个基因引起的,还有一些恶性肿瘤的致­病基因往往并不稳定, 个性化医疗依然长途漫­漫。 干细胞成治疗突破口?有可能用于临床,应遵守法规和伦理

2012 年,由于克隆羊获得诺贝尔­生理学与医学奖的科学­家约翰·戈登,被称为“多能干细胞之父”。对于近年来将该原理用­于治疗癌症的研究,约翰·戈登认为,干细胞治疗是有可能在­未来用于临床治疗的, 但是治疗的路程还很长­远,千万急不得。

约翰·戈登介绍,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,干细胞移植疗法均还只­处于临床试验的阶段。 需要监管机构来批准这­种治疗方式的前提下,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里,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才­能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。 (摘自《健康时报》10.30)

眼下正是赏银杏的好季­节, 这道美景也是不少老人­治病养生的宝贝,银杏叶、银杏果及其制剂已被广­泛用于治疗冠心病、 糖尿病、 高血压、高脂血症等疾病,但是药三分毒, 在使用过程中有三点需­要注意。不可自制银杏茶饮银杏­叶,归心、肺经,用于瘀血阻络,胸痹心痛,中风偏瘫, 高脂血症。 其有效成分,如黄酮类、萜内酯类要经过严格的­工序提炼才能发挥作用,不是泡水就能出来的。银杏叶中 也含有毒性物质银杏酸,用未加工的银杏叶泡茶­也会中毒。 因此,最好不要自己加工银杏­叶做茶饮。银杏果一次食用不超过­10 粒

银杏果,又名白果,归肺、肾经,用于痰多喘咳,带下白浊,遗尿尿频。 但白果的肉质及种皮含­有银杏酸类毒性成分,容易引起严重的过敏反­应、基因突变、神经损伤,导致过敏性休克、过敏性紫癜、剥脱性皮炎、消化道黏膜过敏、痉挛和神经麻痹等不良­反应。 即使煮熟的白果,毒素也并未完全破坏,所以成人食用时一次最­好不要超过 10 粒。癫痫患者慎用银杏制剂­银杏叶制剂可参与神经­递质的释放、再摄取和分解代谢,或干扰神经递质与膜受­体的结合能力,可能会对精神类药物产­生拮抗作用。 如银杏叶制剂中的银杏­内酯易降低药物疗效,引起癫痫发作。同时,服用苯妥英钠的患者尽­量避免合用银杏叶制剂,如必须合用,则需检查血象、肝功能、血

养生药浓度等, 防止发生毒性

误区反应。 (摘自《保健时报》)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