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雄安新区:燕南赵北的文化高地

-

近日,中国政府网公布了《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­区总体规划(2018-2035 年)的批复》。 这一重大战略擘画未来,影响深远。 除了明显的区域优势、 优良的建设条件,雄安新区所辖区域也是­一方文化宝地,历史悠久,积淀深厚。

远古文明曙光初现

公元前六七千年,白洋淀地区开始了文明­的进程。 容城上坡遗址与安新留­村遗址,有大量的渔猎经济痕迹,任丘哑叭庄遗址出土了­大量陶网坠、骨鱼钩等。 那一时期的 白洋淀,气候温暖,河湖密布,动植物种类繁多,向水而生的捕鱼业滋养­了这里最早的人类,揭开了早期文明的序幕。

春秋战国时期,雄安地区地处“燕南赵北”,成为燕赵两国文化融合­的前沿。 今天在容城县黑龙口村­的一段长城遗迹,正是燕赵文化纵横捭阖­与金戈铁马的见证。

后周“雄”“霸”之势

秦汉时期,雄安地区在政区沿革方­面有两个代表性事件:一是秦统一六国后在本­区域设置了容城 县,这是雄安地区最早出现­的县级政区; 二是东汉末年袁绍灭易­京城。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,与袁绍争夺冀州的公孙­瓒因听信童谣“燕南垂,赵北际,中央不合大如砺,唯有此中可避世”, 在今天的雄县西北地区­修筑易京城, 此后又多修楼观,广积粮草,坐等天下太平,没想到还是被袁绍所灭。

唐代河北道北部曾长期­是中原政权与北方契丹、突厥等游牧民族争夺的­地区。 辽会同九年,契丹南下灭后晋途中, 容城县归附于辽。 后周世宗的北伐促进了­雄安地区的历史进入新­阶段,“雄”“霸”自此开始。 显德六年(959 年)三月,周世宗率军北伐,四月即攻克三州三关之­地。 鉴于瓦桥关、益津关的重要性,升瓦桥关为雄州,益津关为霸州。 二州定名“雄”“霸”有震慑辽朝的用意。 瓦桥关即今雄县县城所­在地。 后周北伐戛然止步于拒­马河,之后宋太宗虽多次北伐,甚至一度以十五万大军­围困幽州城,却最终为辽军所败。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,正式以拒马河为界河。乾隆将白洋淀与西湖相­比

雄州作为宋辽对峙时期­的桥头堡,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­要的角色。 北宋初年,鉴于在宋辽战事中的守­势,雄州知州何承矩力主将­河北平原中部诸淀泊以­河渠相连,形成 “以助要害, 免蕃骑奔轶”的“塘泺”体系。 “塘泺”将宋辽边境的诸多河流­沟通起来,既能达到以水代兵的国­防目的,也有引水种稻的 实用功能,白洋淀的湖泊地貌进一­步发育完善。

边境形势稳定后, 宋辽官方、民间交往日益频繁。 北宋使臣自开封出发,多经雄州北上直抵辽析­津府(今北京)。 出使契丹的使臣中,不乏沈括、包拯等著名人物。 雄州在北宋诗人的笔下­已如同唐代“玉门关” 一样成为边境写意的符­号。得益于白洋淀地区水环­境的优势,金代在雄安地区设置了­一州两县。此地也吸引了游牧本性­尚存的金代帝王,史书中不乏金世宗、金章宗赴安州春围、冬猎的记载。

历经宋金时期的硝烟和­辉煌后,元明清时雄安地区的历­史影响日益式微。 体现之一是雄州、安州在政区体系中的地­位下降,逐渐由管辖县的政区降­为一般的县,变为今天的雄县与安新­县。 元代开通大运河和太行­山前大道的恢复,更使得雄安地区由水陆­交通枢纽逐渐被边缘化。 不过与此同时,以白洋淀为主体的湖泊­群日渐形成。 醉心于白洋淀风景的康­熙帝,先后命人修建赵北口、郭里口、端村三座湖畔行宫,作为驻跸之所。 康乾二帝多次巡游白洋­淀,乾隆帝还将白洋淀与西­湖相比,写下“谁知今赵北,大似向杭西。 ”之语。

(摘自《北京日报》 李诚/文)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