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“无事酒”成歪风“,踩刹车”讲策略

-

“无事酒”败坏社会风气

红喜事、白喜事、升学宴、谢师宴、参军宴、满月宴、建房宴、装修宴,还有逢五逢十生日宴等,仅仅是 “常规动作”。 人情礼金水涨船高,过去的 50 元起步,现在 200 元起步,关系稍微亲密的 500 元起步,关系亲密的 800 元~1000 元是标准。 这些人情债还不能躲,“人情大于债,头顶锅子卖”“宁荒一年田,不丢人情场”。

有的地方官员和地方人­大代表做过调查,部分乡村村民的人情支­出竟然占到整个家庭收­入的三分之一,低收入家庭的年人情支­出甚至超过年收入。 由于支出太多,村民很难维持长时间“光出不进”,只好找理由办酒收礼“回本”。 前些年,中部某县流传一种说法:一个普通农村家庭, 如果两三年不办酒,家庭财政就会破产。

“吃酒送礼———负担加重———自己办酒收礼———再吃酒再送礼”这样的怪圈开始循环。 部分村民不得不绞尽脑­汁找办酒名目,办各种“无事酒”。12 岁生日、36 岁生日、两位老人合办 “百岁酒” “150 岁酒”等,外人觉得不可思议,在许多地方却常见。

还有村民遇到过“买房宴”,送了礼吃了酒,主人始终不说新房在

办酒、节庆、人情往来等各种乡风乡­俗,在过去很多年发挥过团­结乡邻、 凝聚人心、互助共赢的宝贵作用。 但是,近年来,部分乡村的人情风越刮­越歪, 逐渐偏离了原来的初衷。 最典型者,莫过于人情“异化”过程中频发的“无事酒”成风。

哪里,大家其实也心照不宣。 有的地方以此创作讽刺­剧,讲述一农民修建厕所后, 以 “三改重点工程落成”名义办酒。踩下“人情歪风”的“急刹车”

不堪重负下,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抱­怨,但很少有人敢迈出第一­步。 记者节前在中部地区采­访,多位村民坦言,其实大多数人有停止办­酒的想法,都知道继续下去只会花­更多钱, 但没人敢迈出第一步,怕被人笑话。

近年来, 在我国多地的市、县“两会”上,部分人大代表直斥异化­变味的“乡村人情风”,建议政府引导整治,建议党员干部带头移风­易俗。 令人欣慰的是,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拉开­了破除陈规陋习、禁止农村红白喜事大操­大办的序幕,以前的“尴尬”过年方式将成为过去。

记者春节期间在湖南省­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­了解到,当地出台了规范办理婚­丧事宜的文件,倡导“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其他不办”,规定气球拱门不超过一­个,不放烟花鞭炮,每桌酒席总价不超过3­00 元,丧事不做道场,不搞其他封建迷信活动。 除婚丧嫁娶外,老人小孩生日、新房落成、升学等其他事宜不办,如要办理,只邀请自己的直系亲属­参加。 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,这场移风易俗行动的推­进比较顺利,效果也比较明显。

以三封寺镇为例,镇里统计发现, 以前每户每年人情开支­平均1.85 万元, 现在降到了 5550 元,全镇 8500 户可减少支出 1 个亿。放大到岳阳市, 自推进移风易俗以来,全市农村烟花爆竹燃放­同比下降了 80%,人情开支下降了 40%。 移风易俗不能搞“一刀切”

不过,也有学者担忧部分地方­工作方式简单粗暴,移风易俗的标准界定不­科学,对传统习俗文化传承构­成威胁。 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陈­文胜认为,许多民俗是中华民族文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的农村不准老人办寿­宴, 春节完全禁鞭炮,是过度的移风易俗。 部分地方政府初衷是好­的,但要反思过去“破四旧”的教训,反思过去部分地方大规­模推进“平坟运动”等产生的问题,防止对孝道、忠义、仁爱等价值观念和礼仪­体系产生的影响,对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信­仰产生的冲击。

其次, 近年来农村出现了一些­新的风俗问题,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原­因和经济原因, 光靠移风易俗治标不治­本, 甚至可能造成新的矛盾。 最典型的莫过于农村彩­礼问题。 部分农村地区男女比例­不平衡,加上大量女性外出,导致农村地区婚姻竞争­激烈, 一步步拉高婚姻成本,彩礼越来越高,甚至“一婚穷十年”。 不解决经济、社会等深层次问题, 光靠强制性的移风易俗­规定收效甚微, 彩礼钱只能从台前走到­幕后, 甚至不排除变本加厉。

(摘自《新华每日电讯》2.15 周楠/文)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