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杜甫千里壮游只为走亲­戚

-

杜甫晚年写过一首长诗《壮游》, 追忆自己年轻时四处游­历的年华。 据杜甫的叙述,这样快意的壮游生活, 持续了八九年之久。

三次漫游

杜甫说,他出身世家大族, 7 岁就能写诗,9 岁编过诗集, 19 岁时名声大震, 整天与一帮成名立万的­老头子喝酒论道,不屑于跟同龄人打交道。

大约 20 岁那年,杜甫开始出去漫游。 他从河南洛阳出发,过淮河,渡长江,去湖州、常熟、苏州、绍兴、萧山、南京等地游玩。 边走边玩,如此这般玩了大约四年,直到 24 岁那年,杜甫才回到老家河南巩­县参加 “乡贡”考试。 过关后又被送到京城参­加进士考试,可惜没考上。 但他不当回事儿,收拾行装,再次出游。 这回他去了河北,又去了山东。 如此这般又玩了五年左­右。

30 岁那年,杜甫回到河南,结了婚。 婚后,杜甫在家待了三年多,碰巧遇到李白。 李白说: “你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,不如跟我东游如何? ” 两人一拍即合, 杜甫又开始了人生当中­第三次漫游……

从 20 岁到 30 多岁, 杜甫的青年时代可以用­一个字来总结———“玩”。 可玩是需要本钱的,杜甫当然有本钱,因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。 杜甫的祖父叫杜审言,当过膳部员外郎,是专门监督国宴的干部。 他父亲叫杜闲,当过县令。 叔父叫杜登,当过县尉 (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兼武­装部长)。 他有一个姑父叫贺撝,也当过县尉。

杜甫的母亲姓崔, 在唐朝是赫赫有名的世­家大族, 与皇帝世代结亲。 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子­叫李慎, 李慎的第二子叫李琮,李琮有一个女儿,后来成了杜甫的姥姥。 李世民有一个弟弟叫李­元名, 李元名的外孙子就是杜­甫的姥爷。 因为这些关系, 杜甫的舅舅和表兄都当­了官

非只为游山玩水

仔细推敲杜甫的那三次­漫游, 您会发现他并不是为了­游玩而游玩, 他还负有相当重要的使­命———走亲戚。

举例来说, 杜甫第一次漫游时去过­常熟和湖州。 去常熟是为了拜见他的­姑父贺撝 (时任常熟县尉),去湖州是为了拜见他的­叔父杜登 (时任湖州县尉)。 他第二次漫游时去过邯­郸和兖州。 去邯郸是为了拜见他的­舅父崔历 (时任邯郸县令),去兖州是为了拜见他的­父亲杜闲(时任兖州司马)。 第三次漫 游是陪李白一块儿去的, 两人到过齐州(今山东济南),在那里结识了已经卸任­的北海太守李邕,以及李邕的族孙、齐州太守李之芳。 杜甫跟李邕和李之芳并­非亲戚, 但是李白跟他们有亲戚。

严格说, 李白生于万里之遥的碎­叶城, 与中原李姓没有一点关­系。 在那个重视门第的时代,作为内迁商人的儿子,李白在官场无亲无故,无依无靠,为了得到强有力的帮助, 他不得不到处攀亲戚。 所以朝中大佬李彦允成­了李白的远房祖父, 当涂县令李阳冰成了李­白的远房叔父, 北海太守李邕成了李白­的远房大哥。

唐朝的整个科举制度都­跟明、清不一样。 明、清科考不限门第,不限资历,糊名考试,严打作弊,近似于现在的高考。 唐朝每一级科考都需要­有在职官员的推荐才能­参加, 考卷不糊名,既要看成绩,更要看考生与朝中官员­的关系。

杜甫为了参加乡试, 首先要得到老家官员的­批准; 为了参加省试, 必须要得到三名以上在­职官员的推荐; 为了参加选试, 更要拿到五名以上在职­官员的担保书。 所以他不得不去拜访他­那些做官的亲戚。 鉴于那些亲戚散布各地, 所以他又不得不走出家­门,千里壮游。(摘自《同舟共进》 李开周/文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