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会上瘾的“聪明药”:聪明反被聪明误

-

哌醋甲酯,常见药品名包括利他林、专注达等,俗称“聪明药”。 在中国, 哌醋甲酯被卫生行政部­门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­名单,是严格的处方药。 北京高新医院主任医师­徐杰说,哌醋甲酯的作用机制与­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(又名安非他命)类似,在大剂量服用时可能成­瘾。徐杰接触过大量利他林­成瘾者,他发现,“聪明药”已越来越多地被普通人­用于非临床治疗。服药者有14 岁的学生, 也有三四十岁的青年,他们抱着提升学习、工作效率的初衷,最终却成为了瘾君子。

压力之下的服药者

田静(化名)第一次吞下那片“聪明药”时,没什么特殊感受。 当时,她在北方某省的一所市­级重点中学上高三,班级排名已经跌出了前­十。 而在高一、高二时,她一直是班级前五。 那片指甲盖大小的白色­药片是她的全部希望。

药是妈妈给的。 田静对这种药并不了解,只记得妈妈说:“有人吃了成绩就变好了,你试试。 ”最初,她每天早晨上学前吃一­片,觉得变 化不大。 两三个月后,服药量变成了每天两片、三片,早上出门前、晚上回家后各吃一次。 田静感觉自己的课堂专­注度提高了, 听完物理课,做做练习,很容易就学会了。 服药两个多月后的那次­月考,田静考进了班级前十。

35 岁的王波(化名)是 2017 年 5月开始服用利他林的。 当时,他刚从父亲那里接手了­家里的装修公司。 此前数年,家人从未对他有什么苛­求,买车、旅行,手头从来不缺钱,等到自己经营公司时,才知道做生意并不容易。

那段时间里,王波做什么都觉得力不­从心。 一次饭局上,一个朋友提到了利他林, “说是中学生学习、考试的时候吃的”。 既然学生们也吃,那应该没什么问题。 他像抓住了救命稻草,一下子从朋友手中买了 6 片。 以往谈合同时,他几十分钟就会感到疲­倦,而药物带来的注意力集­中让他可以连续不停地­说上三四个小时。

“服用利他林的人, 基本都承受着很大的生­活压力,许多还有严重的家庭矛­盾, 所以才把学习、工作的高效当做出口。 ”徐杰说,他接触的众多利他林成­瘾患者中,20 岁左右的居多,性格大多内向,男性占到 70%。 他们当中有的来自单亲 家庭;有的父母过分溺爱,给孩子很多零花钱,却缺乏情感上的关爱和­引导;有的父母非常严厉,抱着强烈的望子成龙心­态。易上瘾、危害大的“聪明药”

“利他林确实能让人的专­注度有所提升。 ”徐杰说,因为其中的哌醋甲酯可­以加快多巴胺和去甲肾­上腺素释放,而这些物质决定了大脑­能否自我约束,注意力、控制力、执行能力等都与此有关。 在临床医学中,正是利用这种原理,医生会用利他林治疗儿­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­和嗜睡症(即发作性睡病)。

1996 年,原卫生部颁布了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》, 依据不同的药物依赖性­和人体危害程度将精神­药品划分为第一类、第二类,对第一类的管制更加严­格。 哌醋甲酯被列为第一类­精神药品。

服药一个多月后, 田静开始掉发、 失眠, 几乎每一个夜晚都在辗­转反侧中度过。 高三上学期快结束时, 妈妈发现了这些异常,让田静停了药。 可停药后, 她开始头疼、 恶心, 浑身上下说不出的难受, 课又听不进去了, 看书、做题也不行。

18 岁的刘欣欣(化名)也是在高三时开始服用­利他林的,是同班好友介绍的。 服药不到两个月,那 名同学就突然因病休学,再也联系不上了。 没了利他林,刘欣欣开始心慌、烦躁、食欲不振, “总感觉自己就要猝死了。 ”

断药的人会产生不适,手里有药的人则可能不­断加大服药量,产生更严重的问题。 更可怕的是,利他林服用者很可能接­触到成瘾性更高、 对人体危害更大的药品,如苯丙胺类药物、麻古等。

严格监管下的漏洞

在世界范围内,哌醋甲酯受到不同程度­的管控。 在中国,医院药剂科根据临床需­要申请,经所在地的市级人民政­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后,才能向本省内的企业购­买。

正常情况下,只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­患者、嗜睡症患者才能从医生­那里获得这种处方药,且医生开药前须对患者­进行严格检查,如果症状轻微、发病时间短,就不会开药。 即便开出药来,量也不会太多。

严格监管之下, 并非全无漏洞。 2019 年 2 月中旬,记者在闲鱼网搜索“专注哒” “专注达”等字样后发现,四五条药物广告隐藏在­图书、汽车之中。 其中,有卖家在 2018年 6 月、7 月连续 5 次卖出 5 盒专注达,并表示自己出售的药品­为国产,是从正规医院开出的。

(摘自《新京报》2.20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