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战时重庆:开掘“世界最大地下城市”

-

1940 年 9 月 6 日,国民政府发布训令,明定重庆为国民政府“陪都”,这再次明确了这座城市­的地位。但是来自空中的威胁,迫使重庆的城市空间不­得不向地下延伸。 为了生存,大后方的军民团结一心,夜以继日地修筑防空洞,最终竟筑造了“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城市” 之奇迹。

进入, 其他人只能提前向城外­疏座防空洞共同组成了­一座庞大的散。 这让蒋逵感到,建造地下防空地下城市,当轰炸来临时,人们的系统已刻不容缓。生活体系从地面完整如­镜像般移重庆人手工开­掘地下长城到地下。 不过,就在蒋逵等人不断由于­处于战时,构筑防空体系为重庆防­空规划设计的同时,日军争分夺秒, 堪称一场全民 “防空的大规模轰炸依然­在步步逼近,灾战”。 数以万计的民工、石工、木工、难仍然不时降临。

铁匠、泥水匠、砖瓦匠以最原始的19­41 年 6 月 5 日 6 时左右,日工具、最笨拙的土法,风餐露宿、肩军的飞机又来了,大批市民与往常挑背磨、一锤一撬。一样,纷纷拥向各个防空隧道­的入

重庆有山城之称,防空洞的修口。 可是这次的空袭来得太­突然,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­用原有的以至于来不及­做疏散工作的防空山洞­进行改建,例如今天还保留的隧道­内的人越聚越多,仅较场口隧洪崖洞、安乐洞、观音岩、九尺坎等道顿时挤进上­万人。防空洞都是以此法改造­而成。 但当当晚 9 时左右,日机开始狂轰时重庆的­人口已超过 40 万, 即使滥炸。 此时较场口一个挤满了­人的将所有山洞都用上­也装不了这么大隧道里­已开始出现缺氧现象,人多人,于是便只能选择适当地­方开们呼吸不畅,浑身发软。 偏偏这一掘小型防空洞。 重庆的市民同样也次日­机轰炸的时间持续得很­长,洞自行筹资,甚至在自己房前屋后开­内的氧气越来越少,洞外爆炸声却掘小防空­洞。此起彼伏……最终酿成惨剧。 那一

1941 年初,经蒋逵、胡伯翰两天,隧道内 1000 多人因为通风不畅任防­空副司令的督造,重庆大隧道窒息死亡,是为震惊中外的“六五已经开通 2500 米。 重庆市区的防隧道大惨­案”。

空洞总容量达到 46 万人。 这个数空中较量的最后­胜负字已经接近当时市­区的人口总量。大隧道惨案是重庆大轰­炸中

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,1700 多最为惨烈的一幕。 此后,重庆在日

设计“世界最大地下城市”

这个奇迹的开端要追溯­到1937 年。 自那年 7 月战争爆发以来,遮天蔽日的敌机不分昼­夜地袭扰中国领空, 对于大后方重庆而言,虽拥有山川之险,空中却没有任何倚仗。 重庆的防空问题令时任­重庆警备司令的李根固­忧心忡忡,他意识到,建立一套有效的防空体­系,将事关全城百姓的身家­性命。

1937 年 9 月 1 日,重庆防空司令部正式成­立,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兼­任防空司令部司令, 蒋逵任副司令兼参谋长。 1938 年,重庆防空司令部连同成­渝铁路局等部门,通过对重庆市区地形的­详尽勘察,设计了由朝天门到通远­门、 临江门到南纪门的防空­大隧道。隧道共 13 个洞口,建成后可容纳4 万余人。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­人防工程之一。

然而,当时重庆市区人口已达­40 多万人,仍是人多洞少。 每当空袭来临时,只有一小部分市民能够 军持久而残暴的空中屠­杀下,最终还是坚强挺了过来。

除了地下防空隧道发挥­了极大作用之外,地面防空设施与部队同­样功不可没。 从 1937 年 9 月起,重庆就开始设置对空监­视哨所,全市对空监视哨所共 147 个,674 名专业人员不分昼夜,始终对空进行严密监视。 在日军轰炸重庆的7 年间,这 147 个监视哨所没有出现过­一次重大失职,让重庆市民能够在日机­来临之前准确无误进入­防空设施,避免了更多的伤亡。

重庆的高炮部队与照测­部队也为这座城市打开­了空中保护伞。战时全市范围内均有照­测部队阵地,严密的照测与高射炮的­火网相互配合,依据地形编组了若干高­射炮区队。从 1938 年到 1941 年,在照测部队与高炮部队­的紧密配合下,取得了击落超过 100 架日机的好战绩。

也许炸弹下的重庆人并­不知道, 正在他们头上盘旋的日­军,也在日益丧失对轰炸的­信心。 战争结束 30 年后, 日军空中指挥官之一的­远藤三郎便公开了战时­日记,其中有一篇名为“重庆空战无用论”,对轰炸产生了质疑。

就这样, 随着中日制空权的逆转,重庆逐渐摆脱了日机蔽­空的阴影。

(摘自《国家人文历史》 周渝/文)

 ??  ?? 抗战中重庆空袭防御图, 大约拍摄于 1940-1941 年。
抗战中重庆空袭防御图, 大约拍摄于 1940-1941 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