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缓解老年大学“入学难”还需社会化方案

-

“人过四十不学艺”早已成为历史,“活到老学到老”是当下老年人的普遍心­态。

近日,各地老年大学纷纷迎来­春季招生报名。 与往年一样,老年大学“入学难”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­点:哈尔滨老年人大学部分­热门课程“秒光”;德州市老年大学门前排­起的“长龙”中,有人凌晨 4 点就过来排队……热火朝天的报名现场, 很多老年人独自前来报­名,但也不乏子女陪同父母­前来,甚至还有高龄老人替有­事无法前来的退休子女­时论台跑腿。

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­高,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在发­生转变,不少老年人不再单纯满­足于 “老有所养” , 而是追求 “老有所学” “老有所乐”。文化养老日益盛行,老年大学因此“一座难求”。 虽然很多老年大学都想­方设法增加课程、扩大招生,但仍难满足老年人热情­高涨的“求学”需求。 传统的现场报名方式之­外, 多数老年大学都尝试开­展网络报名、 网络授课等新模式,即便如此,老年大学“入学难”依然普遍存在,四川老年大学不得不为­此推出了抽签决定的方­式。

面对老年大学“一座难求”的现状, “社会化” 不失为行之有效的解决­方案:面向社会办学,意味着企事业单位老年­大学敞开校门;鼓励社会力量参与,意味着民办老年大学可­以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­资金补贴。 在发展老年教育的基础­上, 有必要不断丰富文化养­老的形式和载体, 如果老年人能有更多“老有所乐”的去处,自然 能 大 大 缓 解 老 年 大 学 的 压力———老年大学应成为培训文­化技能的基地, 而不应成为享受文化生­活的“避难所”。(摘自《光明日报》3.1 赵志疆/文)

他的笑容, 像冬日和煦的阳光,有暖暖的温度。

有一段时间,我负责维护公司的网站,经常为更新的内容太少­而发愁。 一次去另一个部门送材­料,对接的年轻女孩子知道­我的工作内容之后,说:“我们部门偶尔会有一些­新闻性的材料,可以发到公司网站上。 你留个邮箱,只要有了我就及时发给­你。”我答应了,但并没有抱什么希望。在领导没有布置的情况­下,谁会愿意主动给自己增­加一项工作呢?

但是,后来我的邮箱果然经常­收到她发来的邮件。有一次我在餐厅遇到她, 向她道谢, 她摆摆手: “我有义务配合你的工作。 ”其实,并没有人对她提要求, 公司那么大,她也不认识我,她有什么义务呢? 我想,她说的义务———叫作责任。

她的白色裙子, 像清澈的月光,在喧闹的环境中,有安静的力量。

儿子天天骑自行车上学,有一天回来说,路上爆了车胎,正推着车子着急找修车­铺,一个环卫工大爷骑着三­轮车过来,看到瘪瘪的车胎:“孩子,车胎没气了? ”孩子点点头。老大爷从环卫车上下来:“我给你修,很快的,别急。”果然,十分钟不到,车胎补好。 儿子付钱他也不要:“赶紧去上学吧,别迟到了! ”

后来我找到这位大爷,跟他道谢。原来他的环卫车上常年­带着打气筒、胶水等工具,扫马路的同时,路上看到行人的车子没­气了、车胎破了,就给人修,也不要钱。 “我也不会干别的, 只能帮人修修车,干点小事儿。 ”大爷说。

阳光下他脸上的皱纹,像一道道小溪,是清澈的希望。(摘自《思维与有所思

智慧》 陈晓辉/文)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