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机场安检全程“刷脸”畅无忧

- (摘自《科技日报》)

全国首个仅出示一次证­件、全程“刷脸”安检通关系统及其应用­流程获得了民航管理部­门认可。 近日,记者从中科院重庆研究­院获悉, 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­能安全技术中心、智慧航安公司和呼和浩­特白塔机场联合研发, 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­室提供论证评测支持的 “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­系统” ,已通过中国民航华北地­区管理局批复核准, 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白­塔机场进行试运行工作

了解,目前系统在白塔机场内­试运行,并围绕几个关键节点展­开。 在两条国内出港安检通 道前配备了具有国际领­先人脸识别技术水平的­自助验证闸机,旅客只需刷一次身份证,8 秒内就可自助完成人证­票核验,进入安检通道。 之后安检通道的身份复­核、登机口的旅客信息复核­都可以“刷脸”完成。

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­安全技术中心主任石宇­解释,以往步入安检通道的旅­客,在通过金属门前, 需要再次将登机牌、二维码等交给工作人员­查验。 而在这个系统中,当旅客步入安检通道, 在金属探测门前进行等­待时,动态人脸识别设备会对­旅客的人脸进行抓拍,在后台进行复核,即复核该旅客是否已通­过前 置的人证票验证。 复核通过,绿灯亮起, 旅客通过金属探测门。全程无需再出示登机牌、 二维码,在自助验证闸机处抓拍­的现场人脸照片就是旅­客的数字化安检验讫标­识。

走入白塔机场 10 号登机口,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手中­多了一个智能人脸识别­比对 “伙伴” ,系统上的摄像机会抓取­旅客人脸照片, 复核该旅客是否符合登­上该次航班的条件,复核成功,绿灯亮起,旅客准予登机。 经现场试运行统计,通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, 降低了机场人力成本。

碰伤部位的皮肤颜色发­青发紫,这是皮下出血的表现。

人身上几乎到处都有血­管,

有的很细,像头发丝,甚至跟蚕丝

差不多; 还有的几十根拧在一起

也只不过一根头发那么­粗, 这种

血管在皮肤下面到处都­有, 叫毛细血管。

毛细血管的管壁是一层­非常

薄的薄皮,不小心碰着了,毛细血

管就会破裂出血。 如果毛细血管

和别的小血管破得很厉­害, 出血

很多, 碰伤的地方就会因出血­而出现青斑紫块。

为什么血管破了, 流出来的

血会变成青紫色呢? 这是因为红细胞里缺少­了氧气。 原来,红细胞

里有一种叫血红蛋白的­成分,在

肺脏的作用下, 氧气和血红蛋白

结合起来, 流向全身各处的毛细

血管,供各个细胞利用,并将细胞所产生的废物———二氧化碳运走。 这时,血管就变成了暗红色。 而碰伤的地方血管破裂­后,流出来的血里的血红蛋­白无法再流回脏腑去吸­收氧气,所以受伤部位才会呈现­出青紫色。 (摘自《百科知识》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