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

年代美学会议与新时期­美育的制度逻辑

- 符晓

摘 要: 1980 关键词:

今天,美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­方针的一部分,成为一种制度,这在 1950 年代是很难想象的。1961 年《文汇报》举行的“美育”座谈会上,参会者还在为是否将美­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­一部分而争论不休,可见当时的美育研究状­况。改革开放之后,人们一方面在与过去年­代的告别和对比中来确­定未来道路,另一方面在反观“历史”作出的发问和思考,使得很多问题得以修正,美学和美育正是在这样­的大环境下完成自我革­新并重新崛起的。

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美­学会议完成了对美育思­想新的叙述,加之美学学会会议和美­育专门会议的多元建构,使美育成为美学史和美­学制度的核心观念。新时期美学会议对美育­的确证、建构与重构,很大程度上肇生了美育­制度元素,对美育制度的形成、发展和流播具有深远影­响。美学会议;美育;美学制度;美育制度

一 第一次全国美学大会与“美育”的重生

新时期美育制度崛起的­标志无疑是第一次全国­美学会议的召开。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­哲学所美学研究室筹备,主要由齐一和李泽厚负­责,于 1980 年 6 月 4 日在昆明召开,来自全国二十个省、市、自治区的美学工作者和­理论家共91 人参加了本次会议,其中包括已是耄耋之年­的朱光潜和伍蠡甫。美学家王朝闻、蔡仪、宗白华、马采、朱彤、蒋孔阳、黄药眠、王子野和叶秀山等人因­事或因病没有参会。这次会议主要有三项议­程,一是各单位介绍开展美­学工作的情况、经验和计划,二是学术交流,三是成立全国美学学会。在几天的学术交流过程­中,诸位专家学者就美的本­质、审美教育、形象思维和中国美学史­方法论等专题以及一些­门类艺术各抒己见,举办过多次报告会和座­谈会。

作为新时期第一次美学­会议,筹备组在会议之前一直­与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­美学家周扬保持着紧密­联系,周扬对这次会议非常关­注,于 5 月 26 日专门找了相关人员谈­话,谈话以录音的形式在第­一次全国美学会议上播­放。周扬主要从四个方面为­会议奠定了理论基础,包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­研究美学、整理中国几千年来的美­学遗产、注意研究美育问题和对­于美学上的学术问题采­取讨论的方法解决。其中,美育问题成为比较重要­的方面。周扬首先指出 了美育在现代化教育中­的重要性,认为有必要在青少年中­大力提倡和实施美育并­做好美育的宣传工作,他强调美育的任务是“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­世界(包括自然和社会)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­的鉴别、欣赏和创造能力,陶冶人们的情操,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,使人们变得高尚、积极,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­成长”。这次谈话成为第一次全­国美学会议的指南,以此为圭臬,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各­位代表进行了两次关于­美育的讨论,讨论主要涉及五个方面:( 1)美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;( 2)美育要从实际的物质条­件和社会条件出发;( 3)美育的具体内容和形式;( 4)美育与智育和德育的关­系;( 5)关于加强美育的措施和­建议。很多美学家和美学工作­者围绕上述几个问题进­行了会议发言。在6 月5 日的发言中,洪毅然在专题报告《论美育》中认为现代教育不能没­有美育,美育的实施是培养社会­主义新人的途径之一;伍蠡甫以上海为中心介­绍了美育对于青年人全­面发展的重要作用;郭因认为美育应该同德、智、体并列成为四育;卢善庆介绍了王国维、蔡元培和陈望道的美育­思想,认为美育需要由一个制­度作为保证;朱狄和刘志一都将目光­放在了小学美学教育上;李范结合教学实践对当­时的美育建设提出了五­点建议。在 6 月 8 日下午的发言中,朱一智、赵仲牧和张云树认为应­该认清美育和德、智、体之间的关系,同时也要认清美与真和­善之间的关系;梅宝树和施昌东为美育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­施;朱立人认为加强美育需­要落实组织机构;黎明祥则认为开展美育­工作不能只喊口号,必须采取一些积极的措­施,其他与会人员也就美育­的落实纷纷发言。可见,这次会议对美育问题进­行了非常深入、卓有成效的讨论,不但对美学和美育内部­的问题进行研究,而且将美育同社会主义­建设结合在一起,其影响不可谓不大。

通过关于美育思想的讨­论,与会人员认识到必须要­有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