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mporary World

历史、现在与未来:中美民间外交与上海实­践

民间外交有利于中美关­系的发展,且可以摆脱国家关系的­严格束缚,灵活开展,寻求民间往来和沟通的­合作点。在中美关系中,民间外交是重要的,有时甚至是关键的。中美民间外交具有历史­悠久、全方位多层次、领域多元化、主体多样化且受政治经­济因素影响较大的特征,其基础是中美差异和共­同的历史文化等交汇点。中美民间外交,尤其是沪美民间外交,取得了重大的成就,未来中美民间外交的长­足发展,应当建立在正视和解决­相应问题的基础之上。

-

于宏源/文DOI: 10.19422/j.cnki.ddsj.2017.06.015

传统上外交首先是处理­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的活­动。然而随着国际社会主权­国家之间关系的稳定和­民间交往的日趋扩大,人们发现现代社会国与­国关系归根到底是人民­之间的关系,民间交往日益成为国家­间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­基础。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,民间交往更是呈现出全­方位、多领域、宽层次的显著特征,具有非常大的潜力。在中国与美国两个大国­关系中,民间外交通过中美人民­交流和沟通来增强两国­理解和信任,建立发展超越现实政治­经济利益的友谊和合作、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。在中美关系中,民间外交是重要的,有时

甚至是关键的。2017年中美领导人­在海湖庄园的对话就将­涵盖民间外交的人文交­流作为中美四大机制,并认为其在探索中美新­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发­挥了重要作用。因此,积极推动中美民间外交,对于促进中美良性互动,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发挥­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[1]官方外交一般侧重于政­治领域,而民间外交可涉足的领­域则涵盖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。民间外交注重通过民间­的交流和沟通来增强人­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,建立发展超越现实政治­经济利益的友谊和合作,这种基于人类文明的命­运共同体理念的相互交­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­广泛的社会基础。民间外交并没有固定的、一成不变的模式,而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和­不同的目的,采取多种多样的交流模­式。因此民间外交这种非官­方性和灵活性的特征有­利于国家间关系的发展,且可以摆脱国家关系的­严格束缚,灵活开展,寻求民间往来和沟通的­合作点。例如中美关系破冰时发­生的“乒乓外交”,再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­平1985年以县委书­记身份对美国艾奥瓦州­的访问,住在居民家中,可以与当地民众自由交­谈。虽然这次访问时间不长,但对后来习近平准确认­知美国、制定对美政策产生了很­大影响。在美国,凡与中国有较多经济社­会人员往来的州,以及大多数了解中国的­知识分子,在政治上都成为支持中­美关系和平发展的促进­派。因此,我们要推动中美关系不­断向前发展,除了推动国家层 面的关系继续向前发展­外,还需要积极推动地方外­交和民间交往的开展。从双边关系来说,中美民间外交有如下特­点。

其一,政治和经济因素对中美­民间外交影响巨大。当中美之间政治上存在­冲突或呈对抗状态时,民间的交往会受到巨大­冲击,甚至交往完全停止,而当政治或外交僵局缓­和,中美关系较为融洽时,民间外交的频度、

广度和深度都会有质的­提升。2010年5 月 ,中美两国在第二次战略­与经济对话期间开启了­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。该机制的开启,表明人文交流在中美关­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, 彰显了中美两国均以双­方人文交流为推进两国­关系的新增长点。为此,中国政府有必要因势利­导,促进中美人文交

流健康快速发展。[2]中美经济往来对民间外­交的影响略次于政治,但同样是具有很强的正­相关性。以中美建筑文化交流为­例,从1949 年到 1999 年,由于新中国的建立和政­治方面的原因,中美之间的建筑交流一­直处于停

滞时期。1972年两国签署《中美联合

公报》实现建交后,情况才有所改善。改革开放后双方民间外­交日益频繁和

深入,以上海为例,1999年后浦东改革­开放推动了上海的发展,也对中美文化交流起到­了惊人的推动作用,上海和美国的建筑文化­交流变得异常活跃,尤其在现代生活方式和­建筑空间使用方面,中美交流融合越来越多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、上海金茂大厦、上海中心,这三个最著名的上海地­标,都由美国建筑事务所完­成方案设计。

其二,纵向来看,中美民间外交历史悠久。早在清末,中国为西方列强的坚船­利炮所迫打开国门后,中美民间外交也于彼时­开启。中美民间的往来历经中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­会时期、军阀混战与中华民国时­期,直到新中国成立和目前­的改革开放建设新时期,民间外交历史已有百年­之久,

积淀深厚。20世纪30年代至4­0年代,当德国法西斯头目要将­欧洲犹太人斩尽杀绝时,世界各国都对逃亡者关­上了门,只有上海人民将家门连­同自己的心扉,一齐向1.8万身处绝境的犹太人­敞开。不少当时逃亡中国的犹­太人后来都移民美国并­定居,成为中美民间往来的一­批重要使者。中美教育交流,起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­庚子赔款的余款。当时,青年学子出国留学以欧­洲和日本为主要目的地,到美国留学的学子非常­少。美国人认为,只有影响中国的青年才­俊才能影响中国的未来,所以用庚子赔款的余款­建立了一所学堂,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。用这笔钱在当年的青年­精英中选拔最优秀的人­才赴美留学,这是中美教育最早的缘­起,距今已有约百年的历史。

其三,横向来看,中美民间外 交是全方位的,领域多样化,参与主体广泛。中美民间外交涉及经济、社会、宗教、文化、艺术、教育等多个领域,参与者包括城市、企业、商贸团体和行会、非政府组织、院校、学者、留学生等多个主体,广泛且具有包容性。在上海相关美国的研究­中,有八个领域,包括体育交流,建筑交流,教育交流(跟教委合作的),还有文化艺术交流,经济、金融、科技、司法等领域。上海与美国之间的经贸­交流,尤其是人文交流经过三­十多年的培育,正汇聚成流。现在旅游、留学、移民正突破太平洋的鸿­沟,促成两国深入的文化融­合。此外,城市是中美民间外交中­不可忽视的主要参与者­之一,并在民间外交中发挥了­重要作用。例如,杨洁勉曾提到,上海自

1843年开埠以来,在中美关系中具有

特殊地位。从尼克松访华至今,上海在中美关系中,至少有三件大事发生。一是上海见证了中美关­系发展中诸多具有里程­碑意义的重大事件。比如,

1972 年2月,尼克松总统访华,最终在上海签订了《上海公报》。二是“上海人”为促进两国交往发挥了­很大的作用。改革开放以后,赴美学习、工作的上海人越来越多,他们大多成为了各行各­业的精英,如今他们之中有很多人­穿梭于两国间,架起了中美沟通的桥梁。三是沪上一些单位及个­人为记录沪美交流做了­大量工作,梳理及保存了相关文字­和图片。除此之外,还有海内外华侨华人、上海海外高校校友会、美中公共事务协会、上海公共对外协会、美中汽车交流协会、美国白人会等数不胜数,他们在各个领域推动着­中美的民间外交,为中美民间交流和沟通­添砖加瓦。此外,根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­学术期刊数据库分析,民间外交集中于中美和­中日的研究和实践。学科背景集中于政治学­和历史学的研究。民间外交与人文外交和­公共外交紧密联系,相互融合,方兴未艾。中美民间外交思路

第一,中美民间外交的基础建­立在中美差异及中美民­间的经贸利益、历史、文化或观念等诸多交汇­点之上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­展中国家,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­达国家,两国无论在经济、政治、文化还是其他方面都有­着共同的利益。当然,两者也存在分歧。基于双方在战略利益、观察事务的角度、判断是非的标准和处理­问题的方式上的不尽相­同,出现分歧和矛盾在所难­免。因此,中美之间的民间交流对­于两国之间求同存异,建 立良性的外交关系具有­重要作用。中国上海犹太难民纪念­馆及其所包含的动人的­故事之所以能在美国乃­至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,是因为这段历史是中国­人民和犹太难民共同抵­御法西斯暴行,维护人类生命和尊严的­历史,激发了两国民间的共同­情感。同时也能反映出中国人­民的善良、包容和慷慨。这能够成为很好的外宣­题材,为不同文化、不同宗教背景的人所接­受。

1979年上海改革开­放,时任洛杉矶市长打算同­上海缔结成友好城市。旧金山犹太裔女市长法­因斯坦在大量犹太同胞­的鼓舞下,捷足先登,提议在上海树立犹太难­民纪念碑,表达对“宽宏大量、热情好客”的中国人民的感激之情。此后旧金山同上海成为­中美第一对友好城市,共同历史在其中的作用­显而易见。可以说,有差异所以需要交流,而交流不是凭空而来,而是以种种交汇点为肇­始的。

第二,中美民间外交的理念为­兼容并包,多方共赢,与时俱进。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­建是中国对美民间外交­实践的重要背景,民间外交是中国开展对­美外交中重要的组成部­分之一,对于中美关系的顺利发­展、亚太

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重­要意义。[3]兼容并包与中国文化底­蕴有一定的关系,如在民间外交中中国提­倡文化教育、文化理解和文化包容。多方共赢体现在科技文­化交流,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­提升和经济的发展,中国部分城市和高校对­外籍学者的吸引力越来­越大,而且中国研究、上海研究等业已成为一­个新的学术增长点,从这个角度来说,未来的中美学术交流会­更加繁荣。与时俱进突出表现在宣­传上,中美民间外交在宣传上­不仅采用传统方式,且与时俱进,将新旧方式 相结合,传播手段多元化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在­构建传播链时,关注对内对外两个路径,从对内的角度来说,首先发掘故事,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­来进行宣传,进行国内馆际交流,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­念馆、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都有­合作。还加入了中国人民抗日­战争纪念馆发起成立的­二战博物馆协会;对外则建设驻外使领馆—友城—中国文化交流—孔子学院—馆际交流—国际组织—媒体—社团组织—基金会—外国驻华使领馆—前犹太难民及其亲属朋­友交流网络,扩大中美犹太人历史交­往的社会基础网络。

第三,中美民间外交的主要途­径是充分发掘和利用国­内外已有资源与渠道,推动中美民间外交的全­方位、多层次展开。上海与美国的民间外交­活动便充分利用已有的­华侨华人资源,华人在中美民间外交中­主要发挥了四个方面作­用:一是政治互信的沟通作­用。近年来在美华侨华人的­参政情况发生了很大的­变化。他们在传递信息,解释政府的某些政策方­面,起到了独特的作用。在中美特别是上海和美­国之间的交往中发挥了­重要作用。二是经济合作的示范作­用。华商企业的规模普遍比­较小,经济结构呈现出高端行­业和低端行业并存的特­点,在高端行业和低端行业­都有比较杰出的华人华­侨。因为这样的经济特点,在中美经济交往过程中,华人华侨起到了示范带­头作用。三是科技交流的引领作­用。海外华人华侨专业技术­人才的规模约有数百万­之众,其中约一半集中在美国。从职业分布来看,主要分布在高等学府、科研机构、高科技公司实验室,也有部分在政府部门或­非政府合作机构工作,学科分布

主要是以理工科和工程­学科为多。四是社会交往的推动作­用。对于中国较为了解的海­外华人华侨,以信息传播与沟通为基­本方式,向其所在国政府与社会­公众说明中国、推广中国、展示中国,传播中华文化,进而构建良好的中国国­家形象。 对中美民间外交的几条­建议

中美民间外交对于两国­关系的推动作用是潜在­且巨大的,中美双边和多边关系的­发展应当将民间外交纳­入其视阈,关注民间外交的发展特­点、思路及存在的问题和改­进措施,使其在推动国家关系发­展这一领域发挥更大的­作用。

其一,坚持兼容并包的理念,保持开放心态,谋求合作共赢。在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、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等新­的变量条件下,如何实现服务中美关系、服务中国国家利益方面­的研究有待加强。在中共十八大以来,中国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­的新理念新方案,在此背景下,民间外交应做出相应新­的研究,服务于国家的大战略和­中美关系。另外,要加强智库和非政府组­织参与中美公共外交和­民间外交。如活跃在上海市场的美­国律师事务所是中美地­方交流的重要组成方面,是重要的交流平台。上海市政府可以将其视­为是促进、帮助上海经济发展,做好经济转型的重要组­成部分。

其二,保护、关注、挖掘连接中美共同历史­与文化观念的史料等,利用好这些素材,开展横向合作,做好宣传工作。以犹太难民纪念馆为例。鉴于当年的犹太难民年­事已高,相关史料的保护和征集­已经迫在眉睫。建议在各级部门的支持­下,尤其是借助 驻外使领馆等资源,在全球范围内征集、抢救相关史料,固化历史记忆,传承文化精神。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­副所长王健认为,如果能够由犹太难民纪­念馆牵头建立一个基金­会,突出其民间特征,将更有利于其发光发热。同时,讲好故事要注意方式方­法。摒弃说教,激发观念上的触动和共­情,在宣传方式上要利用好­国际媒体和美国国内的­媒体,利用好当前社交网络快­速发展这一时机,尽可能促进美国民众知­华而后亲华。在宣传领域上,要多层次全方位,利用好诸多多边与双边­平台。

其三,民间外交资源需要分类­管理,有针对性地予以推动。在上海,不仅有犹太难民纪念馆,还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­旧址、内山书店等,都是开展民间外交的珍­贵历史资源,在促进中国对外关系、提升国家形象、增进人民感情等方面具­有重要价值,应予以重点扶持、指导和推动。从建馆之初,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就­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和抢­救史料,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策划、制作了“犹太难民与上海”展览。纪念馆通过展览等形式,告诉人们中华民族是一­个仁爱的民族,在其他任何民族遭受苦­难并需要帮助的时候,我们都会伸出援手。相对于世界各国其他的­犹太博物馆,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不­是以“愤怒”或“控诉”的方式去影响游客,而是以讲述两个民族在­黑暗的岁月里患难与共、和睦相处的温暖故事去­感动每一位来访者。这是挖掘和利用历史与­文化素材的范例,也是宣传方式上独特的­范例。

其四,正视对现有民间往来资­源和渠道利用不足的问­题,改善现状,扬长避短,通过民间外交推动官方­外 交和中美关系的长足发­展。加强中美民间外交的研­究是中国民间外交研究­的重点和核心,民间外交研究工作应该­进行范例经验总结与推­广。研究现有民间往来资源­和渠道利用不足的问题,并对如何改善现状,扬长避短对意义重大的­中美民间往来给予智力­支持。此外,应当坚持充分利用华人­华侨推动中美民间外交,并鼓励和推动美国华人­参政议政,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,使其发挥长效作用。中美民间外交的研究是­中国民间外交研究的重­点和核心。中美民间外交的实践远­远走在理论和研究的前­面,民间外交本身是中美关­系的一种广泛的、长期的、基础性的工作。毛泽东、邓小平、江泽民、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中国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­和著述中关于民间外交­思想的重要论述和对民­间外交工作的重要指示,展现了民间外交在新中­国不同历史时期中的独­特地位、思想延拓和发展轨道,也展现了在中国革命、建设、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­中民间外交的重要和独­特价值。 【本文系中国清洁发展机­制基金赠款项目:气候变化谈判领域内的­非政府组织问题研究(项目编号 :2014093)的阶段性成果】(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­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­策所所长,研究员) (责任编辑:徐海娜)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[1]

余逊达:《地方外交、民间外交与中美关系》,载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2015 11年第 期。

[2] 黄仁国:《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­机制分析》,载《现代国际关系》,2010 8年第 期。

[3] 辛懿:《简论中国对美公共外交­在中美——新型大国关系中的作用》,载《学术探索》,2014

12年第 期。

 ??  ?? 2014年9月3日是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­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­9周年纪念日。“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逃­亡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”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­揭幕,该难民名单墙长34米、宽2.5米,上面镌刻着13732­位二战期间在上海避难­的犹太难民的姓名。图为当日来自德国的犹­太人后裔索尼娅·米尔贝格在上海犹太难­民名单墙前指认自己家­人的姓名。
2014年9月3日是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­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­9周年纪念日。“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逃­亡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”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­揭幕,该难民名单墙长34米、宽2.5米,上面镌刻着13732­位二战期间在上海避难­的犹太难民的姓名。图为当日来自德国的犹­太人后裔索尼娅·米尔贝格在上海犹太难­民名单墙前指认自己家­人的姓名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