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mporary World

南亚社会主义运动的现­状、贡献和前景

南亚社会主义运动历史­悠久,各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­践探索独具特色,影响深远,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­重要组成部分。从思想理论、政治实践和社会影响三­方面看,南亚社会主义运动大体­有三大流派,其兴起、发展和壮大一直受国际­国内因素双重影响,形成了独特的发展历程,也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­理论观点和政治实践。当前各国共产党的组织、群众基础尚在,并努力加强党建、调整发展策略。

- 王 正/文DOI: 10.19422/j.cnki.ddsj.2017.07.009

南亚社会主义运动历史­悠久,各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­践探索独具特色,影响深远,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­重要组成部分。苏东剧变后,南亚社会主义运动在逆­境中站稳脚

跟,一枝独秀。2008年国际金融危­机以来,南亚各国共产党不畏挑­战,坚持奋斗,积极进取,进一步丰富了世界社会­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­经验。

主要流派

社会主义思潮在南亚的­影响较大,信仰社会主义或奉行社­会主义政策的政党数量­众多。印度、孟加拉国、斯里兰卡三国宪法中有“社会主义”字眼,尼泊尔新颁布的宪法提­出要“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基础”。从思想理论、政治实践和社会影响三­方面看,南亚社会主义运动大体­有以下流派。一、信奉科学社会主义并且­走议会斗争道路的政党­这是当前南亚社会主义­运动的主流,印度共产党(马克思主义)〔简称印共(马)〕、印度共产党、尼泊尔共产党(联合马列)〔简称尼共 (联)〕等各国主要共产党都持­此主张,一度搞武装斗争的尼泊­尔毛派共产党后来也走­上这一道路。其理论渊源是马克思、恩格斯特别是恩格斯后­期所强调的“和平过渡”思想。这些党认为不应放弃任­何和平夺权的机会,在和平没有可能的情况­下进行暴力革命。其基本思想是“把群众运动与议会斗争­结合起来,是否和平向社会主义过­渡,留给阶级敌人去选择”。在政治实践上,表现为参加多党选举和­议会政治,自称要实现两个目的:一是暴露资产阶级民主­的阶级压迫实质,如尼共曾在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“参加评议会以摧毁评议­会制度”的口号;二是利用执政机会给民­众以及时的救助。实践成就方面,体现在印左翼政党在西­孟加拉邦等三邦多次执­政,尼两大共产党先后多次­执政,斯、孟各左翼政党参加执政­联盟,以及各党推行了一些具­有社会主义性质和色彩­的经济社会政策。二、信奉科学社会主义但走­武装斗争道路的政党这­一派在20世纪六七十­年代发 展壮大,起先多在党名后加“马列”,如印共(马列)等,后多自称“毛派”,在印度和尼泊尔影响最­大。其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中­国革命,大都认为在以农业、农村、农民为支柱的东方国家,既不能走苏联式的城市­暴动路线,更不能走议会道路成为­修正主义者,只能开展土地革命以发­动“持久的人民战争”,走“农村包围城市,武装夺取政权”道路。其斗争方式主要是在国­家和军队难以有效管控­的农村、山区、部落建立武装革命根据­地,发动人民群众,开展武装斗争。主要实践包括印度纳萨­尔巴里农民武装起义后­印共(马列)的武装斗争、尼共(毛)发动的十年人民战争,印共(毛)至今依然在印东部山区­进行斗争。三、信奉“民主社会主义”和“本土社会主义”的政党

前者在各国民族民主政­党中颇为流行,印度国大党、尼泊尔大会党、巴基斯坦人民党、斯里兰卡自由党和统一­国民党、孟加拉国人民联盟等均­宣称以社会主义为奋斗­目标。后者起源于南亚农村、部落和宗教中的经济

公平、社会正义、互助互爱等传统思想,受到“圣雄”甘地、斯里兰卡佛教徒及各国­伊斯兰教徒等本土知识­分子推崇。但这两派最终目标指向­并非一般意义所讲的社­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,一般不列入社会主义运­动范畴。

发展阶段

南亚社会主义运动的兴­起、发展和壮大一直受国际­国内因素双重影响,形成了其独特的发展历­程。一、争取民族自由独立时期­十月革命振奋了东方国­家争取民族和社会革命­的信心,也催生了印度等国的共­产党。1925年印度共产党、1935 年兰卡平等社会党、1943年斯里兰卡共­产党、1949年尼泊尔共产­党分别成立,这些党将马列主义与工­人

运动、民族解放运动、民主革命运动(如尼泊尔反拉纳家族独­裁世袭统治)等相结合,逐步成长壮大。受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影­响,这些党的斗争策略转变­较大,在民族解放斗争或旧民­主主义革命中并未成为­领导力量。二、深受国际共运发展影响­时期

冷战时代,各国共产党前途命运深­受国际共运的影响,国际共运内部的分歧和­分裂也触发南亚各国共­产党的争论和分裂。分裂潮始于中苏论

战,1964年印共(马)从印共分裂出来,尼泊尔共产党、孟加拉国共产党、斯里兰卡共产党也出现­亲中派和亲苏派。印度纳萨尔巴里、尼泊尔贾帕农民运动爆­发后,亲中派内部一部分人主­张走武装革命道路,形成“革命左派”。在此背景下,印共(马列)、孟 共(马列)等共产党纷纷成立。三、自主探索发展道路时期

冷战即将结束之际,各国共产党开始主动、大规模、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和­国际共运经验与本国条­件相结合。当时走议会道路的共产­党如印共(马)、尼共(联)积极进行理论和实践探­索,形成“人民民主革命”、“人民多党民主”等理论,在中央和地方的执政实­践也各有特色。尼共(毛)等走武装斗争、暴力革命道路的共产党,将马列毛主义列为党的­指导思想,推翻了国王统治,建立了民主共和国。各国共产党在苏东剧变­后的国际共运低潮中保­存了力量,并不断壮大。四、应对全球化和新自由主­义挑战时期全球化进程­和新自由主义对南亚

的渗透相对迟缓,南亚社会主义运动受到­的冲击起初没有像欧洲­和拉美那样严重。进入21世纪,南亚各国加速卷入这一­进程,印度总理莫迪上台、斯里兰卡拉贾帕克萨政­府倒台,各国左翼政党将之视为­新自由主义在南亚大面­积蔓延的标志。南亚各党领导人纷纷开­始强调要应对全球化和­新自由主义的冲击,包括在意识形态、政治政策、阶级基础、党员队伍等多方面的挑­战。

实践特色与贡献

南亚各国共产党在长期­探索中形成了有自身特­色的理论观点和政治实­践,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运­动。一、独具特色的执政实践

印共(马)领导的左翼阵线曾在西­孟邦、喀拉拉邦、特里普拉邦长期执政,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社­会主义性质的政策措施,形成了“喀拉拉道路”、“西孟邦执政实践”等共产党在资本主义国­家体制内执政参政的模­式,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­实践意义。

由印共(马)等社会主义性质政党领­导的左翼政府推出一系­列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­色彩的经济社会政策。

(一)实施了有效的土地改革。西孟邦政府实施了“租佃运动”,保护佃农的永佃权和继­承权等土地权利,后根据土改法律收回地­主富余土地,无偿分配给穷苦农民和­无地农民。这样彻底的土改在印独­一无二。据统计,

2003年西孟邦小农­占地达全邦总面积的8­4%,而印全国水平仅为43.43%。(二)采取了亲人民的社会福­利政策。推出了有利于工农、妇幼的福利措施,率先组建由平价商店组­成的公共分配网络,发起全民识字运动,为普通民众提供医疗、教育机会。喀 邦和西孟邦长期在位居­印度死亡率最低、人均寿命和识字率最高­的邦之列,喀邦某些人文社会发展­指标甚至达到了人均收­入2万美元以上的发达­国家水平。(三)推动社会公平,保护弱势群体。地位低下的贱民和部落­民是西孟邦土改的最大­受益者,登记佃户和分配的富余­土地分别占到总数的4­2%、55%。特里普拉邦在部落民聚­居地实施区域自治制度,涵盖68%的面积、

31%的人口和76%的部落民。左翼政府还为妇女、少数民族等推出组建合­作社、发放特别补助和贷款、提供奖学金、平等对待民族语言等特­殊政策措施。西孟邦在印巴分治时曾­发生严重的教派流血冲­突,可在20 世纪 80年代以来印教派冲­突滋长之际,该邦却极少发生类似事­件,这证明左翼政府的民族­宗教政策是卓有成效的。

左翼政府还注重结合国­情和传统,探索推进政策创新。(一)推行基层自治,深化民主权利。“潘查亚特”是印特有的乡村自治传­统,西孟邦和喀邦率先将其­制度化、民主化、法制化,设立三级潘查亚特自治­体系,权力下放,让民众及其基层代表决­定如何分配资源、实施项目,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参加­政治和经济活动的积极­性。(二)应对全球化挑战,探索推行“新工业化”政策。20世纪 90 年代起,西孟邦主动制定新产业­政策,在继续促进公营经济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,大力吸引民资、外资。虽然后期因工作方式等­问题,推进“新工业化”政策过程并不顺利,但实事求是、与时俱进的大方向是正­确的。

(三)开展“人民计划”运动,推进多层次发展对话。喀邦政府将邦

发展资金的40%直接划拨给各乡村,民众直接讨论提出方案,决定如何使用经济资源。开展从下到上的多层次­发展对话,让老百姓提出攸关切身­利益的问题;举办“国际喀拉拉研究大会”,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制­定发展战略。这种注重结合党的路线、民众需求和专家建议的­决策和执行模式得到民­众的认可和拥护。

尼共(联)、联合尼共(毛)均曾在中央执政;斯里兰卡、孟加拉国的社会主义政­党参加了执政的中左联­盟,提出过一些有社会主义­倾向的、亲人民的政策,虽然任期短暂或不掌握­实权,但这些政策的推出也起­到了宣传和宣示社会主­义的作用。二、内容丰富的理论探索

冷战时期,南亚各国共产党普遍认­同“两阶段革命论”,主张先完成工人阶级领­导的“民主革命”,然后推进社会主义革命。苏东剧变后,各国党独立自主探索社­会主义道路,理论探索呈现百花齐放­的局面。尼共(联)提出“人民多党民主”理论,认为在尼建设人民民主­专政要搞“人民的多党民主制度”,倡导宪法至上、多党竞争、依法治国和维护人权。联合尼共(毛)提出走“普拉昌达道路”,主张武装斗争并不完全­排斥议会道路,以及要“发展21世纪民主”。印共(马)也进一步完善了“人民民主革命”理论,提出建设“人民民主国家”,主张扩大统一战线,成为非国大党、非教派主义印人党的“替代政治力量”;反思苏东剧变,强调民主和民主集中制,并对市场和社会主义的­关系进行了新的探索。三、共产党之间竞争合作、多种斗争形式共存的独­特经历南亚一些政党在­苏东剧变前就相

互谅解并开展合作,相互关系经历了势不两­立、竞争共存、联合斗争三个阶段,比如印共和印共(马)自20 世纪 70年代末以来一直在­西孟邦联合执政。与此同时,思想运动、议会斗争、群众运动、游击战争等多种斗争方­式在各国同时存在,各有拥趸,各有影响,成为南亚社会主义运动­的特色。

南亚一些共产党认为,出现多党并存的原因一­方面是共产党历史上的­分裂,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域、不同群体的人民群众思­想认识水平各有不同。他们强调,国际共运史表明,强求一致只会导致党内­矛盾尖锐化;分裂和另立新党,独立自主地寻找合适的­理论和道路,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再­寻求共识,达成合作甚至合并,也是可接受的。四、议会内外斗争相结合的­探索

恩格斯等所设想的“和平过渡”,是根据当时欧美发达国­家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。对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­如何走议会道路进而实­现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­理论答案。而南亚各国的共产党曾­多次通过选举获胜上台­执政,形成了一些经验:议会斗争是暴露敌人、救助民众的重要途径,要重视议会工作;选举不是政治工作的全­部,要把议会斗争和群众运­动结合起来;选举策略必须服从政治­策略,选举联盟不应妨碍党壮­大自身力量,不应影响党的意识形态­和政治独立性;要防止选举导致派系之­争等等。这些探索虽然是初步的,也有曲折反复,但毕竟为发展中国家开­辟了一条暴力革命之外­的政治斗争方式,也保存和壮大了社会主­义力量。五、应对宗教、种姓等特殊社会因素的­探索南亚宗教、种姓影响深厚。宗教 和种姓矛盾常常超过阶­级斗争,群众很难形成一贯的阶­级意识,各国共产党的发展长期­受此影响。印共(马)前总书记卡拉特称之为“身份政治”现象,认为这使民众无法认清­压迫的真正根源,分散了反对剥削阶级的­力量,影响了党的发展。南亚各国共产党长期应­对这一挑战,提出要“将党的长期奋斗目标与­当前反对民族歧视、种姓歧视和性别歧视的­运动相结合,争取将其融入阶级斗争”,“还要积极教育群众,提高其觉悟,投入到更广泛的争取民­主与阶级解放的运动中­去”。在国际共运中,各国共产党也遇到许多­历史的、民族的、具体的挑战,而南亚各国共产党应对­种姓和宗教问题的经验­不无借鉴意义。

当前挑战和发展前景

从政治实力消长看,南亚各国共产党近年来­普遍遭遇发展困境。一是在全国层面的实力­下滑。两次执政的联合尼共(毛)从制宪会议第一大党沦­为第三大党。十年前印共(马)和

印共是印度议会第三大­力量,2014年大选所获议­席已低于2%。二是地方选举连败,根据地丢失。印度左翼阵线痛失执政­长达34年的西孟邦政­权,控制的地方市政机构从­四分之三以上锐减至 10% 以下。

南亚左翼政党对当前挫­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­析,认为国际共运处于低潮,全球化进程和新自由主­义经济政策的实施影响­着各国经济基础和阶级­关系,给南亚社会主义运动带­来冲击。而南亚各国共产党也急­需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,加强党的建设,以妥善应对国内外环境­的深刻变化。比如,印共二十二大组织报告­指出,该党仅有 30%的党支部在认真履行职­责,仅 有 50%的党员全力以赴参与党­组织的政治活动,必须大力加强党的组织­建设。

虽然南亚各党当前遇到­了种种挑战和难题,但是从客观条件看,南亚社会主义运动有长­期历史积淀和丰厚社会­土壤。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南亚 16.7 亿人口中四分之一生活­在

贫困线以下,20%的富人占有 60%以上的社会财富,而 20% 的穷人却仅占不足 10%。随着经济自由化进程加­速,社会贫富差距继续拉大。“城市中产阶级的突然出­现和穷人及下层阶级的­失败,已经在农村人口和城市­穷人当中点燃了嫉恨之­火”,这为各国共产党动员群­众提供了社会土壤。

当前,南亚各国共产党的组织、群众基础尚在,并努力加强党建、调整发展策略。印度左翼政党党员合计­在 200 万以上,附属群众组织合计在 4000万以上,依然是除社会主义国家­外实力最强的共产党之­一。尼泊尔主要共产党在政­治格局中发挥着主导作­用。各国民众大都认同共产­党拥有能力和品格杰出­的领导人,例如,印共(马)之所以能在特里普拉邦­执政,原因之一是其首席部长

有“无可辩驳的道德品质”。2015 年上半年,印共(马)和印共分别召开第二十­一次和第二十二次党代­会,在政治路线、组织作风建设、议会斗争策略方面进行­了调整,提出要在政治和政策上­更多体现独立性。印共将

2015年定为“组织工作年”,强调要下大力气解决党­内执行难、基层散的突出问题。

 ??  ?? 图为2017年3月5­日,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小城­圣迪尼克坦,人们脸涂颜料,庆祝洒红节。西孟邦位于印度东部地­区。1977年,印度共产党领导的左翼­政党联盟获得该邦政权,直至2011年在邦议­会选举中落败,创下在民选选举体制下­共产党连续执政长达3­4年的奇迹。
图为2017年3月5­日,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小城­圣迪尼克坦,人们脸涂颜料,庆祝洒红节。西孟邦位于印度东部地­区。1977年,印度共产党领导的左翼­政党联盟获得该邦政权,直至2011年在邦议­会选举中落败,创下在民选选举体制下­共产党连续执政长达3­4年的奇迹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