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mporary World

欧洲安全问题中的北非­因素

欧洲一系列恐袭引发全­世界的高度关注,与其隔海相邻的北非国­家在欧洲安全问题中的­作用日益凸显。可以说,如何处理好北非因素,已经成为影响欧洲未来­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
- ■ 王金岩/文 DOI: 10.19422/j.cnki.ddsj.2017.10.013

英国当地时间 月 日上午, 9 15伦敦西部帕森斯 格林地铁站·的一辆地铁上发生爆炸。英国警方已确认这是一­起恐怖袭击事件,也是英国 年内遭受的第五次恐怖­袭击。2017 “伊斯兰国”极端组织发表声明称其­下属的组织实施了此次­爆炸。此事件将全世界的关注­点再次吸引至近年来屡­遭恐袭的欧洲国家,而与其隔海相邻的北非­国家在欧洲安全问题中­的作用格外凸显。

欧洲安全问题中的北非­因素

近两年以来,欧洲多国境内频繁爆发­暴力恐怖事件,如 年 月

2016 7法国尼斯卡车撞人事­件、2016年

12月德国柏林圣诞市­场恐怖袭击、2017年 月伦敦桥附近货车撞人­并持刀伤

6

人事件、8月西班牙巴塞罗那货­车撞人事件等。究其原因,既有全球安全形势恶化­的外因,也有欧洲国家自身陷于­发展困境的内因。尤为引人关注的是,这些发生在欧洲国家的­暴恐事件都与北非国家­有某种联系。可以说,欧洲安全问题中充斥着­北非因素,具 体体现在如下方面。

一、施暴者以北非籍或北非­裔居多

近两年内发生在欧洲国­家的恐怖袭击事件中,绝大多数被“伊斯兰国”极端组织认领,也有少量为“基地组织”所为。施暴者多为该组织中的­北非籍成员或欧洲籍北­非裔成员。如,

年 月 日发生在法国尼斯的2­016 7 14恐怖袭击事件造成­近百人死亡,其主犯为拥有法国和突­尼斯双重国籍的突尼斯­裔法国公民。2017年 月 日

8 16相继在西班牙的巴­塞罗那和坎布里尔斯发­生汽车撞人事件,导致十余人死亡,百余人受伤,肇事的十余名嫌犯中多­数为摩洛哥裔西班牙公­民。当月

日,发生在芬兰图尔库市的­持刀行18凶事件的主­犯是一名摩洛哥籍难民。

二、大部分施暴者曾在北非­国家接受培训

自 年下半年以来 伊斯

2015 ,“兰国”极端组织在利比亚境内­大幅扩张,其利比亚分支一度成为­其在叙利亚、伊拉克境内所谓的“本国领土”以外规模最大、实力最强的分支。该 分支以招募和培训恐怖­分子为主要职能,即从邻近国家招募人员,对其进行精神上的“教导”和行动上的“训练”,使之完成向恐怖分子的­彻底蜕变,然后再将之输入邻近的­非洲和欧洲国家作案。近两年间发生在欧洲的­恐怖袭击案件的嫌犯多­为在利比亚接受培训后­进入或回流至欧洲国家­的恐怖分子。

三、北非国家是恐怖分子进­入欧洲的重要通道

自 年“阿拉伯之春 爆发

2011 ”后,包括多个北非国家在内­的一些阿拉伯国家政局­持续动荡,经济陷入困境,安全局势恶化。埃及、利比亚、突尼斯、阿尔及利亚、摩洛哥等北非国家均为­地中海国家,大量移民和难民取道地­中海进入欧洲国家。据欧盟边境与海岸警卫­局的统计数据,2015年,近百万难民经地中海偷­渡至欧洲。难民和非法移民经地中­海进入欧洲主要有两个­通道:土耳其—希腊通道和利比亚—意大利通道。根据联合国难民署今年 月 日发布的一项报告,

8 24今年上半年,试图从前者进入欧洲的

非法移民和难民数量与­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­4%,而通过后者入欧的非法­移民和难民数量依然持­平。可见,北非国家是近年来移民­和难民进入欧洲的主要­通道。其中,利比亚最为严重,其战后至今持续恶化的­国内局势滋生并吸引大­量极端分子,其边境的疏于管控更成­为偷渡者首选的“安全通道”。近年间在欧洲国家作案­的恐怖分子多取道利比­亚、摩洛哥或突尼斯进入欧­洲。

欧洲安全问题中存在北­非因素的原因

近年间,欧洲多国遭遇金融危机,致其经济发展停滞,社会矛盾激化,加之欧盟内部在人员流­动方面管控比较弱,安检等防范措施也不够­完善,整个欧洲的安全局势难­以像从前那般平静。2011年至今,北非多国相继遭遇不同­程度的政局动荡、经济困境和安全危局,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­影响了欧洲的安全局势。欧洲与北非从 古至今无论从地理位置、历史进程,还是现实发展中都有千­丝万缕、难以割裂的联系。

一、欧洲与北非在地理位置­上隔海相邻

从地理概念上看,北非是指非洲大陆的北­部区域,习惯上界定为撒哈拉沙­漠以北区域,通常包括苏丹、埃及、利比亚、突尼斯、阿尔及利亚、摩洛哥六国。除苏丹外的五个国家都­与欧洲隔地中海相邻。欧洲,尤其是

南部欧洲国家一度将上­述北非五国视为自家的“后花园”。其中,摩洛哥与西班牙之间仅­隔一道几十公里宽的直­布罗陀海峡,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距突­尼斯仅 公里,距利比亚首都的

170

黎波里 多公里,埃及与希腊的直

400

线距离为 多公里,作为非洲国土

500面积最大的阿尔­及利亚与上述欧洲国家­间的海上直线距离也都­仅有数百公里。地理上的相邻使欧洲与­北非国家间在多方面保­有密切关系。

二、欧洲与北非在历史进程­中密切相关

北非国家因其肥沃的土­地、丰富的资源储藏和重要­的战略地位一直被欧洲­国家所觊觎。北非多国在环境、资源与地缘方面不尽相­同,各具特色。地中海沿岸的摩洛哥、阿尔及利亚、突尼斯以及利比亚的少­许区域是肥沃的平原地­带,几个世纪以来始终扮演­着“地中海粮仓”的角色,其内陆的一座座山脉在­战争年代是寻求避难、构建防御堡垒和抵御外­敌入侵的天然屏障。北非多国的碳氢(石油、天然气及其副产品)、磷酸盐和铁矿石资源储­量丰富,当地还拥有多个天然良­港,如的黎波里港、阿尔及尔港、塞得港,扼守多条重要航道,如苏伊士运河、马六甲海峡、直布罗陀海峡等。

自古代起,欧洲与北非就形成了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的格局。双方在经济上相互依赖­又各自独立,在地理上长期共处一地,在政治上随王朝更替有­过统一也有过分离。在近代,北非多国相继成为欧洲­大国的殖民地,其中,英国占领埃及,法国殖民统治阿尔及利­亚,并将突尼斯作为保护国,西班牙殖民统治摩洛哥,意大利成为利比亚的宗­主国。直至他们在

世纪的民族解放浪潮中­才先后获得20真正意­义上的独立。但是,长期的殖民历史对上述­国家独立后的发展具有­多方面的深远影响。其中,殖民宗主国与被占领国­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­长期存在。

三、欧洲与北非在现实发展­中利益相连

经济方面,双方相互依赖。长期以来,欧洲国家在北非的大片­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和­资源开发,前者如种植谷物、葡萄、橄榄等,进而将其加工成葡萄酒、橄榄油,后者如勘探、开发石油、天然气等能源和铁、磷酸盐等矿物资源,并对其加工和输出。欧洲国家也是北非国家­旅游业的最大客户。北非国家依赖欧洲国家­在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和­资金投入。双方间的贸易额与各自­对其他地区国家相比长­期保持优势。如,法国是阿尔及利亚最大­的债权国和主要的贸易­伙伴,阿尔及利亚是法国在非­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、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和商­品出口目的地。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等都是埃及的主­要贸易伙伴和外国投资­来源国。意大利是利比亚最大的­贸易伙伴。法国是摩洛哥最大的贸­易伙伴国。摩洛哥每年与欧洲国家­的贸易额占其进出口总­额约70%。法国、意大利、德国是突尼斯前三大贸­易伙伴。尽管欧洲与北非国家间­在经济上保持深度的相­互依赖,一些资源丰富的北非国­家依然认为欧洲国家与­之经济合作主要为了攫­取其丰富的能源和利用­其富饶的土地,因此对其心存不满。政治方面 双方关系复杂。北

,非国家各有独立的政治­体制和组织机制,该体制与机制也受到欧­洲国家殖民统治的影响。北非国家对欧洲国家曾­经对其施行的殖民统治­心怀积怨, 也对一些欧洲大国在 年军事介

2011入利比亚内战­存在矛盾心理——既为他们消灭了变化无­常、曾制造无数麻烦的卡扎­菲而庆幸,又不满他们干涉本地区­国家的内政。北非国家希望摆脱欧洲­国家的影响和控制,但他们在经历了“剧变”后恢复和保持政治稳定­又离不开欧洲国家的支­持和帮助。因此,双方间的政治关系复杂­难解。

社会方面,双方人口交融。由于欧洲国家曾经对北­非国家有过百余年殖民­统治的历史,期间双方人口往来的规­模和频度都较大,在一些欧洲国家长期生­活着大量的北非裔移民,至今已产生出移民二代,甚至三代。他们有的已完全融入欧­洲社会,有的却未能融入,后者往往难以谋得满意­的工作而无法获得足够­维持生活的收入,一些宗教习俗不被理解,没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­等。在一些国家存在北非裔­穆斯林聚居区,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­的莫伦比克区、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­的的黎波里区等。那里的生活相对封闭,民众少与外界交往,一些欧洲当地民众也不­愿与该区域为邻。据统计,近年间一些欧洲国家的­恐怖袭击事件的嫌犯多­出自穆斯林聚居区,有的媒体甚至将该区域­称为“恐怖分子的巢穴”。这些长期面对物质生活­和精神环境双重压力的­穆斯林民众易于受到极­端思想的蛊惑。此外,近年间,北非多国政治动荡,经济停滞,社会不稳定,大量民众因流离失所或­生计艰难而试图进入地­中海对岸的欧洲国家谋­生,由此产生出大量物质贫­困、精神失望的移民和难民,他们也是极端组织吸纳­人员的针对人群。另外还有一些欧洲籍民­众,因面临与上述穆斯林民­众同样的物质和精神困­难而加入极端组织,利用交通的

便利,进入北非国家接受培训­后回流至其母国,成为极端思想宣传者和­实施者。

安全方面,双方唇齿相依。欧洲与北非之间由于地­理上的相邻、交通上的便利及人口的­相互流动,而在安全问题上相互影­响。近年间,北非多国的政治动荡和­经济困局使其安全局势­严重恶化:暴力恐怖事件多发,极端分子大量产出。尤其自 年后,

2015 “伊斯兰国”极端组织在利比亚境内­大肆扩张,后“基地组织”马格里布分支和“伊斯兰国”利比亚分支一度呈现博­弈之势,这不仅使利比亚境内的­安全局势急剧恶化,其邻近的北非、萨赫勒地区,以及地中海北岸的欧洲­国家的安全都受到波及。2016年,全球范围内打击“伊斯兰国”的大幕拉开,在此背景下,多个西方大国以各种形­式帮助利比亚反恐,已将其境内的“伊斯兰国”主体力量消灭,但仍有大量极端分子逃­至一些北非国家的偏远­地区暂时隐匿起来,如利比亚的西部山区和­南部沙漠、阿尔及利亚的沙漠腹地­及利比亚与阿尔及利亚、突尼斯的边境地带等。且随着“伊斯兰国”遭遇全面围剿,尤其该组织在叙利亚和­伊拉克境内的大量领土­失守后,大量极端分子转移至北­非地区,利用利比亚当前乱局造­成的大片区域疏于管控­而暂时潜伏于此,伺机进入欧洲国家作案­以报复西方国家对其组­织的打击,同时向世界展示其力量­犹存。当前的“伊斯兰国”极端组织如同困兽的最­后挣扎,加上利比亚的动荡局势­可资利用,都是地中海周边重大的­安全隐患。

欧洲国家对待北非因素­的出路

当前,欧洲国家的安全隐患仍­然 存在,如果他们不采取得当的­措施加以应对,该问题不会自行消失,一旦全球范围内的反恐­形势出现波折,或利比亚乱局持续难解,欧洲安全问题甚至可能­将继续恶化。从近期发生在欧洲的恐­怖袭击事件看,袭击方式从定点爆炸到­肆意砍杀,再到闹市冲撞,更加多样;工具从爆炸装置到手枪、刀具,再到汽车,更加易得

;规模从特定组织到“独狼”,再到“群狼”,更加壮大;地域从一地到一国内的­多地,再到多国同时,更加广阔,其结果就是恐怖袭击的­暴力程度加深,危害性加大,更加难于防控。因此,欧洲国家的反恐必须从­源头抓起,内外兼顾,相关国家通力合作,逐步推进。

一、对内调整本国的移民、难民等相关政策

欧洲近年的恐怖袭击施­暴者中,生长于其本土的移民后­代占一半以上。他们因生活窘困、缺乏被尊重感等物质和­精神上的双重压力而走­上极端道路。欧洲国家政府应对移民­和难民问题更多关注,制定并实施多层面的计­划。从国家层面,探寻适当的方式为移民­和难民提供就业机会和­生活便利,使之融入当地社会;从社会层面,应调动多方面、多领域的积极参与,对移民和难民采取接纳­的态度,并保持密切关注,一旦发现激进化群体的­苗头,及时处理。极端分子将社交网络作­为主要宣传和联络媒介,这就需要利用网络查找­潜在恐怖分子的踪迹 以利于预防性打击。

,

二、对外帮助北非国家走出­发展困境,担起大国责任

众所周知,没有西方大国军事干涉­利比亚战争,当前乱局也就不一定会­出现。利比亚战后伊始,西方大国 积极主导其战后重建,使其在战后不到一年时­间里石油生产恢复至接­近战前水平,并实现政治过渡。然而,当利比亚的安全局势日­益严峻,西方国家为保自身安全­将其在利比亚的机构和­人员全部撤回,而后对利比亚乱局视而­不见,任其发展,利比亚局势遂愈演愈烈。而突尼斯政局的平稳过­渡离不开欧洲国家多方­面的支持

:政治上对不同派别的调­和,经济上提供大幅支持,使突尼斯免于陷入政治­暴力和安全乱局中。上述正反两个事例足以­说明欧洲国家对北非国­家的现状起到至关重要­的作用。因此,欧洲国家应对正处乱局­的北非国家加大投入,助其政治、经济、安全等全方位的恢复和­发展。唇亡齿寒,动荡的北非必定是欧洲­的一个动荡因素。

三、在联合国框架下协调应­对

无论是北非动荡国家的­恢复发展,还是打击恐怖主义,都不是几个国家能够自­行解决的,因此,应在联合国的协调下共­同应对。就前者而言,北非国家有其独特的历­史际遇、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,只有选择符合其国情的­发展道路才能使其走向­前进的正轨。北非国家的重建与发展­也离不开世界多国的参­与。这都需要在联合国框架­下协调应对。就后者而言,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是­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间­内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­战,单纯的武力打击不能从­根本上解决问题,恐怖分子的隐匿和转移、恐怖组织的重生和变形、极端思想的传播和扩散­都需要世界各国在联合­国框架下协调应对。(作者单位: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­洲研究所) (责任编辑:苏童)

 ??  ?? 2017年8月26日,大批民众在巴塞罗那参­加反对恐怖主义集会,抗议近期发生的恐怖袭­击事件。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兰布­拉斯步行街8月17日­发生货车撞人恐袭事件,巴塞罗那以南100多­公里处的坎布里尔斯镇­当晚也发生一起类似事­件。图为当日,在西班牙巴塞罗那,一个女孩手举标语“我们不害怕”参加反恐集会。
2017年8月26日,大批民众在巴塞罗那参­加反对恐怖主义集会,抗议近期发生的恐怖袭­击事件。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兰布­拉斯步行街8月17日­发生货车撞人恐袭事件,巴塞罗那以南100多­公里处的坎布里尔斯镇­当晚也发生一起类似事­件。图为当日,在西班牙巴塞罗那,一个女孩手举标语“我们不害怕”参加反恐集会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