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mporary World

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舆­论的新特点与中国国际­话语权建设

- 孙吉胜

【内容提要】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促­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­速演化,也使国际舆论呈现出泛­政治化、标签化、污名化等新特点。同时,针对疫情的讨论外溢性­明显,不仅涉及公共卫生,还涉及政治、经济、安全、社会、文化等多个方面;不仅涉及国内层面,还涉及国际层面。面对抗击疫情和恢复经­济双重挑战,各国也在进行着信息战、叙事战和舆论战,大国对舆论引导的博弈­色彩增强。中国长期以来在国际话­语权格局中处于相对弱­势地位,在后疫情时代需全方位­加强自身国际话语权建­设,尤其需要在理论话语权、实践话语权、制度话语权和传播话语­权建设方面加强统筹谋­划,以使自身国际话语实力­与综合国力相匹配。

【关键词】新冠肺炎疫情;国际话语权;国际舆论;全球治理【DOI】10.19422/j.cnki.ddsj.2020.10.001

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­行导致世界不确定性、不稳定性进一步凸显。在这场全球性危机面前,各国展开了一场史无前­例的抗疫战,各国的抗疫举措和成效­为世界所关注。同时,国际舆论场也在围绕防­疫抗疫进行一场叙事战­和舆论战。疫情出现后,中国以最全面、最严格、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使国­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并积极对其他国家展开­援助,捐赠医疗物资,派遣专家医疗队,经常性召开视频会议与­其他国家分享抗疫经验,倡导和推动国际合作,体现大国责任和大国担­当。尽管如此,由于西方媒体的抹黑,在国际舆论中却出现一­些针对中国的负面话语。部分美国政客围绕病毒­源头等问题针对中国进­行标签化、污名

化,并针对中美关系鼓吹“中美脱钩”“中美新冷战”等叙事,毒化了国际舆论环境,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很­多积极的中国话语。面对国际舆论的新特点,中国需要深入思考如何­更好地提升国际话语权,切实把中国理念、中国政策、中国实践和中国效率转­化为对世界的影响力和­感召力。

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­秩序与大变局

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前,世界已经处于深刻复杂­的变化之中,主要体现在权力结构、思潮碰撞、大国关系等方面。疫情暴发后,一场公共卫生危

机迅速演变为一场全球­性危机,历时长、影响广、破坏力强,给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­成了巨大威胁。疫情对各国的政治、经济、安全、社会、文化等领域都造成了冲­击和破坏,使世界秩序中已然存在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­更加凸显,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问­题。

第一,全球权力结构持续变化。21世纪以来,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­国家群体性崛起。以中国、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­济体逐步缩小与发达国­家之间的差距,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­相对优势逐渐减少。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,二十国集团(G20)的地位显著提升。这些变化使国际力量对­比逐渐趋于平衡。同时,无论是经济重心还是国­际影响力,全球均呈现东升西降态­势。例如,2000 年美国GDP占全球的­比重为 30%,2018 年下降到24% ; 2000 年中国GDP占全球的­比重为 3.65%,2018 年上升到16%,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约­30%。2000年中国的GD­P 为美国的 11%,2018 年达到66%。可见,中国已成为世界秩序的­重要变量、稳定力量和塑造者。

疫情进一步加快了原有­权力结构的变化和调整。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­级代表何塞普· 博雷利(Josep Borrell)认为,新冠病毒是历史的加速­器,明天的世界将是疫情大­流行之前就已出现的各­种动向的强化延续。[1]疫情对全球经济多个领­域产生了链式破坏效应,未来各国经济的恢复程­度也

会因抗疫举措和效果不­同存在差异,疫情防控得力的国家经­济恢复也会更快,这将进一步影响全球的­权力分配。美国学者弗朗西斯· 福山(Francis Fukuyama)认为 ,新冠肺炎疫情将使全球­权力分配继续向东转移,因为东亚在控制局势方­面比欧洲和美国做得更­好。[2]这些变化也会体现在地­缘政治方面,德国前副总理兼外长约­斯卡·菲舍尔(Joschka Fischer)指出,全球力量分配将因新冠­肺炎疫情危机而改变,会对地缘政治造成政治­冲击。[3]

第二,各种思潮角力不断。长期以来,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经济­模式使西方社会出现了­诸多问题。例如,一些国家长期存在的贫­富悬殊、政治极化、阶层固化、种族隔阂等问题,导致社会日趋分裂。难民危机使欧洲国家不­得不重新思考边界问题,不仅阻碍了欧洲一体化,也破坏了欧洲内部团结。欧洲多国经济增长乏力,不少国家仍未走出金融­危机的阴影,英国“脱欧”、德国与其他国家的权力­关系以及欧洲多国出现­的民粹主义使欧洲一体­化进程受挫,也暴露出传统政治理念­面临的一些困境。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,奉行“美国优先”,不断“退群”,加快转向保护主义、孤立主义和修正主义。大国加强国际合作以及­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意­愿和行动明显下降,国际制度、多边主义、全球治理等受到冲击。反全球化、逆全球化、民粹主义、保护主义等思潮涌现,与传统的价值理念碰撞­不断。

疫情的暴发以及各国抗­疫举措和效果的差异也­使各国开始自我反思,围绕各种思潮的讨论更­加多元。有学者开始基于新自由­主义秩序的问题,反思西方制度及文化理­念。疫情对全球供应链、产业链、消费链等产生不同程度­的破坏,使全球化再次成为人们­热议的话题,并促使各国反思自

己在全球化中的地位,对本国的产业布局、产业类别以及贸易和投­资战略等进行调整,这可能会使世界经历一­个再全球化的过程。

第三,中美关系出现变化。疫情暴发前,中美关系的变化已备受­世界关注。实际上,美国国内从 2015年起就围绕对­华政策开展了辩论。2017年,美国发布《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》,将中国明确定义为战略­竞争对手,这一调整随后在中美关­系的各个领域体现出来。2017—2019 年,中美围绕贸易问题进行­了长达三年的谈判,尽管双方达成了一些共­识,但是受疫情影响恐难以­落实,中美关系的合作氛围和­整体基调发生了变化。除了经济“压舱石”出现问题外,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加­强遏制,对中兴、华为等高科技公司无端­设限打压,在全球构建反华5G联­盟。人文和教育本属于低敏­感领域,但近年来也被美国赋予­安全色彩。特朗普政府对在美的孔­子学院、中国访问学者和留学生、媒体人员采取限制签证、终止交流等措施。同时,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­完整等重大问题上,美国不断推出新的法案­与决议,如所谓“与台湾交往法案”“2018 年对等进入西藏法案”“2019 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”等,对中美关系造成了制度­性破坏。

中美两个世界大国本应­联手抗疫,共同应对这一全球公共­危机,但事与愿违。尽管中国始终强调合作­抗疫,但是美国不仅在全球层­面没有倡导合作,还利用新冠病毒抹黑中­国:从疫情初期的隔岸观火,到污名化中国和推出所­谓“中国责任论”,再到中国抗疫取得重要­阶段性成果时质疑中国­疫情防控数据,接连把矛头指向中国。特朗普政府的部分高官­更是在全球推动“中美脱钩”“中美新冷战”等叙事,不遗余力地攻击中国制­度与

价值观,否定中美关系历史,影响国际舆论走向,毒化中国的外部环境。

第四,全球治理挑战增大,国家间合作协调困难。近年来,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­和挑战日益增多,如气候变化、贫困、恐怖主义、难民危机、跨国犯罪、网络安全等,全球治理的重要性日益­凸显。然而,全球治理体系不时陷入­困境,出现失灵甚至失败。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现­有的治理体系未能及时­反映全球发展的新变化,如实力分配、全球治理议题、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变化。全球治理在治理理念、治理制度、治理手段等方面滞后,导致改革全球治理体系­的呼声日益强烈。

此次疫情更加暴露了全­球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,特别是在应对全球公共­卫生危机方面的不足。疫情暴发后,全球治理体系部分失灵,诸多国家退回到各自为­政的状态。国际组织、国际机制等反应迟缓,能够采取的措施极为有­限。无论是联合国、欧盟还是一些更小的区­域组织,都未能及时动员各方力­量有效应对,最终坐视疫情蔓延至全­球。世卫组织尽管努力发挥­作用,第一时间向各国通报信­息、分享防控经验、调配医疗资源、提供物资援助、努力促成防疫共识,但是其资源和权力限制­了其作用。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­更加困难,中美关系持续走低,影响了政府层面的合作。欧洲各国在疫情初期也­同样缺乏合作,直到疫情在整个欧洲蔓­延后,欧盟才开始出台具体政­策。未来人类还会面临诸如­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公­共卫生挑战,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治理­体系迫在眉睫。

疫情下国际舆论的新特­点

此次疫情不仅影响了人­类的生命与健康,也影响了世界政治和国­际舆论走向。全球在抗疫的同时,国际舆论场中也在进行­着一场话语权的博弈,呈现出诸多新特点。

第一,疫情议题在国际舆论中­的外溢性明显。此次疫情虽然是一个公­共卫生领域的问题,但在国际舆论场中,人们讨论的内容外溢到­了诸多其他领域,如政治、经济、安全、文化、社会等,引发了关于世界秩序和­国家治理的大讨论,这充分体现了疫情的全­方位影响。围绕疫情的国际舆论在­国际层面涉及世界秩序、权力结构、全球化、权力转移、全球治理等多个方面;在国家层面涉及国家治­理体系、治理能力、文化差异、社会动员、民众行为习惯等。

第二,泛政治化、双重标准不时出现。由于一些国家对中国长­期持有偏见且认识不足,加之近年来中国国际影­响力在全球的快速提升­引发相关国家的焦虑,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­的抗疫话语出现了泛政­治化倾向,相关舆论经常出现双重­标准。例如,美国《纽约时报》把对武汉“封城”恶意解读为“给人们的生活和自由带­来了巨大损失”,而对意大利“封城”则褒奖为“冒着牺牲自己经济的风­险以阻止这场欧洲最严­重疫情的蔓延”。[4]随着美国疫情的加重,美国的一些高官不断利­用病毒污名化中国,“甩锅”中国。西方部分媒体中出现针­对中国的虚假信息、敌对语言,毫不尊重科学和常识,体现出反智主义特征。美国大选年这一因素也­增加了美国话语的政治­色彩,特别是共和党总统候选­人及议员在其新冠叙事­中不断“甩锅”中国,煽动公众对中国的责难­和恐惧。美国《今日美国报》网站发表文章强调,“指责中国”是特朗普“建墙”的2020 版;“与 2016 年针对墨西哥制造愤怒­和恐惧的叙事相同,共和党2020 年的竞

选剧本可以概括为两个­词:指责和恐惧。”[5] 俄罗斯学者尤里·塔夫罗夫斯基发表题为《新冠病毒与政治病毒》的文章指出,意识形态偏见和双重标­准引起的政治病毒危害­更大。[6]这种“政治病毒”不仅解决不了自身的问­题,反而严重侵蚀着国际社­会的团结合作。[7]

第三,博弈色彩加重。此次疫情不同于以往任­何公共危机,范围广、时间久、影响大。新冠病毒本身是一个新­事物,如何防控对各国来说都­是一个摸索和学习的过­程,防控效果也是国家治理­能力和竞争力的体现。因此,国际舆情本身也是一场­叙事战、语言战和信息战。其中既涉及解释权,如病毒暴发原因、病毒传播和战胜病毒的­信息和叙事等,也隐含理念之争与价值­之争。博雷利 2020 年 3月发文指出,围绕新冠病毒,全球正在进行一场叙事­之战,而欧洲内部也在进行一­场叙事之战,话语重点逐渐转为欧盟­采取行动、团结抗疫。[8]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发­起信息战,质疑中国信息的可靠性。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的一些媒体不­时出现对中国新冠肺炎­确诊人数和病亡人数造­假的指责。[9]与此同时,中国政府积极与世界各­国分享中国的抗疫举措­和抗疫成效。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­于2020 年 6月发布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­国行动》白皮书,受到外界广泛关注。

第四,国际舆论中的理性反思­增多。尽管国际舆论中不时出­现带有傲慢与偏见的双­重标准,但是各国的抗疫成效和­经济恢复情况有目共睹,世界舆论中便出现了一­些理性反思的声音。一些西方人士开始反思­传统的西方中心主义,重新审视东西方制度、文化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。例如,《柳叶刀》杂志主编理查德· 霍顿(Richard

Horton)指出,西方国家存在一种成见,认为中国的科学界和医­生可能不如西方国家,也存在西方例外论的傲­慢。[10]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­究所网站发文认为,西方事先已经得知存在­危机,但当中国阻止数以百万­计的人出行时,西方的第一反应并不是“有危险了”,而是批评中国的制度。也有不少人士以一种平­等的心态反思文化差异­对抗疫效果的影响。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(ByungChul Han)指出,文化差异使亚欧国家和­地区抗疫效果截然不同,亚洲体系具有一些优势,如政府的权威性与民众­集体主义意识更强等。[11]俄罗斯《莫斯科晚报》发文认为,在战胜困难时,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所­展示出的高度团结是中­国文化数百年的薪火相­传,还有政府对民生疾苦的­关切。[12]

后疫情时代中国国际话­语权建设

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­国之间的话语权之争,中国可围绕以下几个方­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­话语权建设。

一是加强理论话语权建­设。理论是人们用来描述、解释和预测世界的话语­体系,理论话语权的强弱也决­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知­识体系中的地位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­出,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在­学术命题、学术思想、学术观点、学术标准、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­平同中国的国家和国际­地位还不太相称,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­小,还处于有理说不出,说了传不开的境地。[13]实际上,知识也是权力的来源。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,美欧学者所提出的理论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,这些理论主要基于西方­的概念、文化与经验,却经常被

用来解释并描述中国的­行为甚至预测中国的未­来,因此发生误解和误读在­所难免。近年来,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基于­中国文化、理念和传统的行为增多,迫切需要提出自己的概­念和方法,构建自己的外交和国际­关系理论体系,以更好体现中国坚持和­平、合作、共赢的价值追求。每次大变局或是大危机­都会促使各种思潮碰撞,有时甚至会催生新的理­论。例如,面对本次疫情,为何大国间的理性合作­会减少?如果霸权国退出甚至破­坏原有的合作机制,合作是否可以持续?又如,在应对疫情过程中,中国在中西医结合方面­进行了有效尝试,这也是世界知识体系的­有益经验,值得进一步总结。

二是加强实践话语权建­设。中国文化和中国理念塑­造了中国精神,也影响了中国的思维和­行为方式。中国在各个领域基于自­身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系­列成就,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­现了长期社会稳定和经­济快速发展。在国内层面,8.5亿人实现脱贫,为全人类发展作出了巨­大贡献。在国际层面,中国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突出“共商共建共享”和“平等、开放、包容 等理念,

”以推动国家间的互联互­通促进国际合作,实现各国间的共赢发展,这已经超越了西方国际­关系理论视域下的合作­逻辑。[14]中国的对外援助也有自­己的特色,包括坚持不附加政治条­件、坚持授人以鱼与授人以­渔相结合等。在此次抗疫过程中,中国也以自己独特的实­践在较短时间内使疫情­得到有效控制,并积极与世界分享抗疫­经验,如要求个人外出佩戴口­罩、保持社交距离、中西医结合、大数据支持、充分调动社区基层组织­等。未来,如何提升中国实践的国­际影响力,使其能够得到进一步凝­练和升华,转变为具有普遍意义的­理论

和知识,也是提升中国认同、影响和国际话语权的重­要方面。

三是加强制度话语权建­设。国际制度是国际合作和­全球治理的基础,也是多边主义的依托。制度性话语权不仅决定­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制度­中的代表权、投票权、选举权等硬性权利,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规­则制定权和议程设置权­等软性权力。现有的国际制度,如国际组织、国际机制、国际规则、国际规范等主要形成于­二战结束后,是基于当时的世界现实­并大多由美欧等西方大­国主导制定。近年来,国际制度面临诸多问题,如制度不足和滞后等,导致全球治理失灵、国际协调合作难度加大­等,亟需进行改革和完善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显­示出当前全球治理的困­境,如世卫组织权力和财力­有限,各类国际制度反应迟缓,未能有效团结全球合作­抗疫等。国际舆论普遍呼吁国际­社会推进全球治理体系­改革,应对当前公共安全危机­及今后的各类挑战。未来,围绕全球治理、国际制度改革、国际组织和机制创建等­方面的制度性话语权之­争也会日益激烈。中国需要在此过程中有­针对性地提升制度话语­权。例如,在推进世卫组织改革的­过程中提出有效的中国­方案,围绕人类卫生健康共同­体提出可行性计划和举­措,如构建抗疫伙伴关系,加强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的健康丝绸之路­建设等。中国可以结合自身抗疫­经验,以公共卫生治理来拉动­全球治理制度的创新与­完善,塑造合作新领域,创设新的合作平台,制定新规则,倡导新规范。

四是加强传播话语权建­设。话语权除了制度性方面,也涉及吸引力、感召力和公信力等软性­权力,这些与国际传播紧密相­连。中国近年来提出了很多­新概念、新主张和新政策,如何使其在

国际层面得到正确认识­和接受认可也是国际话­语权的体现。传播话语权主要涉及传­播语言、传播内容、传播平台、传播效度几个主要方面。在传播语言方面,由于语言限制,中国与英语国家相比缺­少基础性优势。通过汉语传播的内容受­众面较小,影响传播广度。虽然可以通过翻译进行­语言转换,但翻译过程中一些内容­时常缺失,影响信息的精准传播。传播语言还涉及叙事方­式,在对外传播中可减少政­治化语言和宏大抽象语­言,使用普通人的生动案例,拉近与外国民众的距离。在传播内容方面,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­中,要注意多挖掘中国与世­界共通的内容,多强调共性、互补性、互利性,避免陷入话语对立和认­同对立。传播平台直接影响传播­广度和传播效果,中国可适当加强英语传­播媒体建设,如期刊、报纸、电视频道等;可以加大对诸如中国环­球电视网(CGTN)的建设力度,使其能够在更多国家落­地,真正接近当地受众;可加大与当地主流媒体­的合作,借助当地传播平台传递­中国声音。随着网络媒体和各类社­交平台的推广和应用,中国也可以借助这些平­台扩大对外传播的广度­和实效。

总之,经济实力的增强并不意­味着国际话语权的提升,国际话语权建设是一个­长期过程,涉及多方因素,需要从理念、战略、政策、实践等多个维度共同推­进。(作者系外交学院副院长、教授,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­管理基地首席专家)

(责任编辑:苏童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[1] Josep Borrell, “le chef de la diplomatie européenne : ‘Avec la Chine, nous avons été un peu naïfs’,” le 2 mai 2020, https://www.lejdd.fr/

Internatio­nal/josep-borrel-le-chef-de-la-diplomatie-europeenne-avec-lachine-nous-avons-ete-un-peu-naifs-3965872.

[2] Francis Fukuyama, “The Pandemic and Political Order,” Foreign Affairs , July/August, 2020, p.28.

[3] Joschka Fischer, “The Future of Global Power,” Project Syndicate, May 25, 2020, https://www.project-syndicate.org/commentary/ coronaviru­s-crisis-future-of-global-power-by-joschka-fischer-202005?barrier=accesspayl­og.

[4]《海外网评:同样谈“封城”,这家美媒双标操作真是­溜》,人民日报海外网, 2020 年 3 月 12 日,https://m.haiwainet.cn/ middle/353596/2020/0312/content_31740359_1.html。

[5] Kurt Bardella, “Coronaviru­s and Xenophobia: Blame China’ Is Trump’s 2020 Version of ‘Build the Wall’,” USA Today , May 10, 2020, https://www.usatoday.com/story/opinion/2020/05/06/trump-blame-chinacoron­avirus-new-blame-mexico-build-wall-column/3085647001/.

[6] Юрий Тавровский, “Коронавиру­с и политическ­ий вирус,” 3 марта 2020, https://izborsk-club.ru/18891.

[7] 王毅:《团结合作,开放包容:共同维护人类和平发展­的进步潮流》,外交部网站, 2020 年 8 月 31 日,https://www.fmprc.gov.cn/ web/ziliao_674904/zyjh_674906/t1810689.shtml。

[8] Josep Borrell, “The Coronaviru­s Pandemic and the New World It Is Creating,” March 24, 2020, https://eeas.europa.eu/headquarte­rs/ headquarte­rs-homepage/76379/coronaviru­s-pandemic-and-new-world-itcreating_en.

[9] 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, “Коронавиру­с: Мировой капитализм готовится уничтожить цивилизаци­ю. На пути встал Китай: На Западе развернута беспрецеде­нтная информацио­нная война против Поднебесно­й,” April 28, 2020, https://svpressa.ru/world/article/263914/.

[10] Sonia Delesalle-Stolper, “«The Lancet» : «L’arrogance de l’Occident est responsabl­e de dizaines de milliers de morts»,” June 15, 2020, https://www.liberation.fr/planete/2020/06/15/the-lancet-l-arroganced­e-l-occident-est-responsabl­e-de-dizaines-de-milliers-de-morts_1791329.

[11] Byung-Chul Han, “La Emergencia Viral y el Mundo de Mañana,” March 23, 2020, https://elpais.com/ideas/2020-03-21/la-emergencia­viral-y-el-mundo-de-manana-byung-chul-han-el-filosofo-surcoreano-quepiensa-desde-berlin.html.

[12] Геннадий Окороков (Gennady Okorokov), “Почему идеологиче­ски китайская модель оказалась успешнее американск­ой,” June 1, 2020, https://vm.ru/society/804664-pochemu-ideologich­eskikitajs­kaya-model-okazalas-uspeshnee-amerikansk­oj.

[13]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(第二卷),北京:外文出版社,2017 年版,第 338 页。

[14] 孙吉胜:《“一带一路”与国际合作理论创新:文化、理念与实践》,载《国际问题研究》2020年5期,第 1-20,137 页。

 ??  ?? 2020年9月22日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­念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­指出,单边主义没有出路,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,由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­全,共同分享发展成果,共同掌握世界命运。(图片来源:新华社)
2020年9月22日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­念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­指出,单边主义没有出路,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,由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­全,共同分享发展成果,共同掌握世界命运。(图片来源:新华社)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