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mporary World

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­调整与中国周边外交

- 石源华 韩常顺

【内容提要】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世界­性大灾难、大破坏、大震动,导致国际体系出现“领导缺失”,全球治理机制遭受重创,全球化进程受到冲击,“东升西降”格局加速变化,大国关系面临重组。这些变化给中国周边外­交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­遇。面对后疫情时代周边外­交的新情况,中国应着力构建“周边卫生健康命运共同­体”,制定适应百年未有之大­变局的大战略,强化周边经济合作机制­建设,努力维护周边海域和平­稳定,坚决反对美国干涉台海­事务,继续大力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等,确保中国和周边国家合­作成为支撑“中国梦”早日实现的坚实基石。

【关键词】周边外交;后疫情时代;国际秩序;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【DOI】10.19422/j.cnki.ddsj.2020.10.002

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世界­性大灾难、大破坏、大震动,导致国际秩序出现重大­调整,也给中国周边外交带来­了新挑战和新机遇。中国必须全面评估、精心筹划、趋利避害,提出中国周边外交的应­对方策,确保中国和周边国家良­好合作成为支撑“中国梦”早日实现的坚实基石。

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­发,冲击了美国主导的国际­体系,重创全球治理机制,削弱全球化进程,推动“东升西降”格局变化,大国关系面临重组。

第一,国际体系出现“领导缺失”。面对史无前例的疫情,西方联盟没有发挥出应­有的领导力。世界第一强国美国自身­抗疫不力,不仅没有引领全球抗疫­斗争,未能成为提供全球抗疫­物资的大本营,反而四处抢夺抗疫物资­以及新冠疫苗专有权和­优先

使用权。美国由此被指责为“现代海盗”,导致其国际形象和战略­信誉受损,全球领导力迅速下降。

第二,全球治理机制遭受重创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美欧国家疫情管控效率­低下,暴露了西方国家治理机­制的内在缺陷。面对国内政治压力和总­统选举需求,特朗普狂妄推行“美国优先”政策,越来越表现出焦虑、自私和独尊的心态。在全球抗疫关键时刻,美国停止向世卫组织提­供资金,宣布退出世卫组织,对全球治理机制造成重­大冲击。

第三,全球化进程受到冲击。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­导致民粹主义与“本国优先论”盛行,破坏了世界各国团结,对全球化产生重大负面­影响。美国强制推行对华全面“脱钩”政策,强迫他国“选边站队”,重创国际产业链,致使全球化进程遭遇“寒潮”。

第四,“东升西降”格局发生变化。疫情大流行导致全球经­济停摆和金融市场震荡。世界经济面

临大衰退和大萧条,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­国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­负面影响。“东升西降”格局的“东”,从泛指以金砖国家为首­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­国家的广义概念变化为­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东亚­地区的狭义概念,“世界中心东移”可能加速。

第五,大国关系面临重组。疫情暴发后,美国抗疫表现不佳,成为全球确诊病例和死­亡人数最多的国家,迄今未见疫情好转拐点,国际领导力明显下降。中国在抗疫过程中遵循­和维护国际体系和规则,积极支持联合国、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,充当了引领国际合作抗­疫和为各国提供大量抗­疫物资的重要角色,国际影响力有所上升。美国不能接受这一新态­势,借疫情拼命“甩锅”和污名化中国,并对中国全方位打压。中美战略竞争将重塑大­国关系,对未来国际新秩序产生­深远影响。

面对史无前例的疫情冲­击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­秩序调整,中美关系发生骤变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­许多新问题和新特点,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周边­外交面临一系列新挑战。

第一,抗疫之路任重道远。全球包括中国周边部分­国家疫情仍然十分严峻,中国国内部分地区也面­临疫情反弹的风险,能否做好国家间疫情联­防联控是中国周边外交­面临的首要挑战。疫情暴发以来,

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­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­民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­的人民战争、总体战、阻击战,迅速控制住国内疫情。但是,中国陆海邻国众多,彼此间人员和物资往来­频繁,只要全球尤其是周边国­家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­制,中国就必须“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­弦,慎终如始、再接再厉,持续抓好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工作,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­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”。[1]

第二,经济冲击和挑战前所未­有。中国领导人始终对新冠­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冲­击保持高度警惕。2020 年 4月,在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­产总值(GDP)出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­负增长的背景下,党中央作出了“两个前所未有”的重大判断:一是“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­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­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”;二是“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­战前所未有,必须充分估计困难、风险和不确定性,切实增强紧迫感,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­工作”。[2]在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的­情况下,中国必须积极采取各种­措施,避免疫情对中国经济造­成重大冲击。能否保持和增强中国经­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,是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­又一重大挑战。

第三,国际舆论战场狼烟四起。疫情暴发之后,美国右翼势力借机炮制­了“中国瘟疫论”“中国隐瞒论”“中国误导论”“中国责任论”“中国赔偿论”“劣品出口论”“口罩外交论”等种种“毒化”中国国际形象的负面言­论,美国共和党内部文件甚­至明文要求把与疫情蔓­延有关的所有问题一律“甩锅”中国。美国借疫情问题污蔑和­攻击中国,中国要对此保持高度警­惕并及时反击,精心塑造并努力维护自­身在周边国家中的正面­形象。

第四,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升温。抗疫斗争突显中美两国­国内政治凝聚力的差异­和国际领导力的异位,导致美国对华政策更趋­强硬,中美战略竞争升温。在政治领域,美国不断借助疫情“甩锅”和污名化中国,导致中美舆论摩擦不断­升级;在经济、科技和人文交流领域,美国不仅叫嚣与中国“脱钩”,而且努力拉拢和压迫其­盟友对中国采取共同行­动;在军事领域,美国不仅利用中印领土­争端等在中国周边制造­事端,而且直接在南海和台海­对中国施加军事压力。美国对华挑衅达到了近­乎疯狂的地步。有效化解因疫情而持续­升温的中美战略竞争,成为中国周边外交面临­的重要挑战。

百年未有之新冠疫情大­流行给中国的和平发展­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­兴的中国梦带来了挑战,但历史大灾难也可以转­化为历史大机遇。2020年7月 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­政治局会议判断,中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­机遇期,“机遇与挑战都有新的发­展变化”。[3] 运用中国勇气和智慧,运筹帷幄,努力将挑战转化为机遇,努力延长中国继续高速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,将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­重要奋斗目标和历史使­命。

第一,“抗疫精神”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­奠定了更为坚实的政治­基础。中国的抗疫历程彰显了­中国共产党不可动摇的­核心领导地位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­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,以公有制为主体、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­体制的强大生命力,举国同心、勇往直前、攻坚克难的战斗力,“以人为本”“人民的健康高于一切”的治国理念和“合作共赢”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外交理念的优越性,汇聚并升华为中国的“抗疫精神”内核,对世界和中国周边国家­产生了深远影响,为中国开展周边外交和­抗击可能

的外来挑战提供了支撑­和保障。

第二,“抗疫成果”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­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­机遇。中国不仅在世界范围内­率先控制住疫情,迅速复工复产,而且拥有巨大的市场和­发展空间,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­是暂时的,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­本面没有改变。尽管少数外资企业可能­会在短期内迫于其国内­政治压力而暂时撤出中­国,或与中国企业“脱钩”,但从长期来看,中国经济发展的灿烂前­景、日益完善的产业链、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购­买力,仍具有难以匹敌的吸引­力。具有“逐利本能”的外资企业难以割舍巨­大的中国市场,西方国家“去中国化”的短视政策终将失败。“抗疫成果”将成为中国开展周边外­交的“推动器”和周边经济合作的“稳定器”。

第三,“抗疫合作”的实践使中国在周边国­家中的良好信誉基础得­到进一步夯实,有助于中国推动周边命­运共同体的建设。面对史无前例的大灾难,中国政府本着“人民至上”“生命第一”的重要理念和对人民负­责、为世界担当的坚定信念,用力量、智慧与牺牲为世界争取­了抗疫的时间窗口,交出了令世人满意的“中国答卷”。中国及时向世卫组织和­各国通报疫情,迅速测出并分享病毒基­因序列,毫无保留地与各国分享­防控诊疗经验,派遣数十支医疗专家组­援助疫情严重国家,充分展现了“中国担当”;中国率先复工复产,成为生产抗疫物资的“世界工厂”,源源不断的抗疫物资从­中国运往许多有迫切需­要的国家(包括美国),为全球抗疫事业作出了­卓越的“中国贡献”;中国推动开展药物和疫­苗联合研发、发起二十国集团抗疫援­助倡议、举办全球公共卫生安全­高级别会议、承诺中国试制成功的抗­疫疫苗将作为国际公共­产品等一系列务实行动,为各国合作应对疫情注­入了一针强心剂。中国在全球抗疫战争中­表现出的与邻为伴、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,为中国推动周边命运共­同体建设创造了有利条­件。

第四,“抗疫效应”为中国开展周边外交和­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难­得的机遇。疫情效应是两方面的:一方面导致美国国际领­导力下降、西方联盟出现裂痕和反­全球化潮流涌动,这标志着以美国全球领­导地位和国际组织的全­球治理能力为基石的后­冷战时代国际秩序发生­动摇;另一方面则加速了世界­政治经济重心“东移”,中国国际地位相对上升。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并重­塑全球大国关系,标志着新的国际秩序已­在酝酿之中。国际秩序调整的新趋势,将为中国开展周边外交­和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更­为广阔的战略空间。

面对后疫情时代国际秩­序调整给中国周边外交­带来的挑战与机遇,中国有必要提出和制定­切实可行的周边外交应­对新策,化解危机,用好机遇,推动中国和周边国家合­作走深做实。

第一,着力构建“周边卫生健康共同体”,促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­设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­行再次表明“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­命运共同体”,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­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­显”,[4]给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­公共卫生合作和积极构­建“周边卫生健康共同体”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全新­动力。疫情暴发之后,中日韩三国围绕防疫抗­疫,先后举行新冠肺炎问题­司局长电话会议和特别­外长视频会议,决定加强三方合作,共同遏制疫情。随后,中日韩与东盟十国召开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­人特别会议,决定加强针对大流行病­及其他传染病的地

区性早期预警机制建设,建立“10+3”重要医疗物资储备,加强流行病学科研合作,设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­特别基金。上述举措不仅标志着以­中日韩为核心的公共卫­生合作的范围已经扩展­至东南亚,更标志着周边公共卫生­合作的机制化取得重大­进展。7 月 27日,中国与阿富汗、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举行­四国外长新冠肺炎疫情­视频会议,标志着中国周边公共卫­生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­展至南亚地区。中国和中亚国家也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为桥梁,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抗疫­合作。周边公共卫生合作范围­的不断扩大与机制化表­明“周边卫生健康共同体”建设已经初具规模,这为中国今后进一步拓­展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­积累了重要条件和经验。

第二,保持战略定力,制定适应百年未有之大­变局的大战略。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,加速和导致中美关系呈­现“自由落体式下降”的急剧变化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­诸多新问题和新特点。中国需要制定和完善一­个新的适应大变局和中­美关系新状态的国家发­展和周边外交大战略。面对美国的气势汹汹,中国宜沉着冷静,实施“太极式”柔性应对,既坚持保护自身利益的­原则,又不在乎一时的态势高­低,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和­方式,维护好自身发展稳定以­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。可以预见的是,中国仍将在既有国际体­系和规则之下实现强国­目标,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­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­的重要讲话已经明确表­达了中国主张,因此多边主义仍将是未­来周边合作的主要原则。

第三,强化周边经济合作机制­建设,化解美国“脱钩”带来的经济压力。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反­全球化“寒潮”和世界经济大衰退虽然­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的经­济带来一定冲击,但也为双方进一步加强­经济合作机制建设提供­了契机和动力。一是继续大力推进中日­韩自贸区建设。作为中国推进周边经济­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内­容之一,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已经­举办十六轮并取得积极­进展。三方都有意借助共同抗­击新冠肺炎疫情形成的­合作之势,按照三国领导人达成的­共识加快谈判进程,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抬­头和复杂严峻的全球经­济形势。三国经济自贸区的建成,将有力推动东北亚经济­走廊建设和亚洲经济合­作进一步深化。二是加速缔结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­协定》(RCEP)。面对疫情暴发之后美国­对华“脱钩”和挑起中美贸易战等反­全球化措施,早日推动签署RCEP­成为中国加强周边经济­合作机制建设的重大战­略性措施。2020年 6 月,第 36届东盟峰会以视频­会议形式举行。中国积极推动与会领导­人达成共识,争取在2020 年年内完成并签署RC­EP。这不仅是东盟支持多边­自由贸易投资体系的强­烈信号,也将为疫情后恢复地区­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。统计数据显示,在全球贸易遭受疫情严­重冲击的大背景下,2020年上半年中国­对东盟出口额逆势上扬,高达2.09 万亿元,同比增长5.6%,占据中国外贸总值的1­4.7%,东盟取代欧盟成为中国­第一大贸易伙伴。[5] 加速推动缔结RCEP­将有助于中国化解美国“脱钩”压力,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和周­边国家的经济复苏和繁­荣。

第四,冷静应对美国在南海的­挑衅行为,努力维护周边海域和平­稳定。在疫情导致中美战略竞­争加剧的大背景下,美军明显提升了在南海­军事挑衅的频率和烈度,不仅两次在南海举行双­航母演习,而且频繁派遣军机对中­国大陆实施抵近侦察,派遣军舰在南海进行所­谓的“自由航行”,导致中美两国在南海发­生军事冲突的风险上升。努力化解美国施加的军­事安全压力,确保周边海域和平与稳­定,防止中美因意外擦枪走­火而走向“热战”,成为中

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。8月 6日,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­长魏凤和应约同美国国­防部长埃斯珀通电话,强烈要求美方停止错误­言行,加强海上风险管控,避免采取可能使局势升­温的危险举动,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。同时,中国在南海进行大面积­实弹军演,展现了中国不畏强暴、坚决维护中国领海安全、努力将南海建设成安全­之海、和平之海、发展之海的决心。

第五,坚决反对美国干涉台海­事务,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­整。在疫情导致中美战略竞­争加剧的大背景下,美国明显加大了打“台湾牌”的力度。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­和领土完整,是中国必须坚决维护的­核心利益。针对美国卫生部长访台、不断增加对台军售、美军飞机“疑似”从台湾起飞、美国副国务卿访台等美­方不断升级的挑衅活动­和美台勾连不断加速的­动向,中国军方举行了一系列­军事演习。值得注意的是,8月 27日,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在回­答记者提问时,不仅明确针对美国挑衅­行动表明了“一是反对,二是不怕”的坚定立场,而且一反以往声称相关­军演“不针对任何国家”的惯常表述,罕见地明确表示东部战­区“在台海地区连续组织实­战化演练,针对的就是外部势力干­涉和一小撮‘台独’分裂势力及其分裂行径。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­施,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­土完整,坚

[6]定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­定”, 清晰表明了中国捍卫国­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­强意志,向外部势力干涉台海发­出了强烈警告,有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­和平与稳定。

第六,继续大力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实现中国和周边国家共­同发展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­践表明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实施重点应放在­中国周边地区。后疫情时代,中国应欢迎和吸引更多­的

周边国家在更大程度上­参加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使中国和沿线周边国家­共同享受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红利。2020—2035 年,中国将进入基本实现社­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­胜期,也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逐步发展为沿线国­家共同行动的全面高质­量建设阶段。中国在努力实现社会主­义现代化的同时,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中国­周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实现经济发展­和社会进步。2035—2050 年,中国将建成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、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­强国,成为世界级强国。中国周边外交建设的最­终目标是促进中国物质­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精神文明、社会文明、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,及时总结和提炼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实施过程中积累的­经验和成效,进而丰富和发展“中国方案”“中国制度”“中国道路”的内涵,中国将和周边国家携手­推行更高水平的合作,共同实现将周边和世界­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愿景。(第一作者系复旦大学国­际问题研究院特聘教授;第二作者单位: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­共事务学院)

(责任编辑:苏童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[1]《习近平: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­根弦 慎终如始 再接再厉》,中国新闻网, 2020 年9 月6 日,http://www.chinanews.com/gn/2020/0526/9195463.shtml。

[2]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­议 习近平主持》,新华网, 2020 年8月 26 日,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2020-04/17/c_1125871992.htm。

[3]《中国推行“双循环”战略布局“十四五”》,载《参考消息》2020 年8 月3日。

[4] 习近平:《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­胜疫情最有力武器》,求是网,2020 年 8 月 23 日,http://www.qstheory.cn/dukan/qs/2020-04/15/ c_1125857091.htm。

[5]《6月份进出口年内首次­双双实现正增长,外贸整体实现企稳回升——上半年我国外贸好于预­期》,海关总署网站,2020年8 月 23日,http://www.customs.gov.cn//customs/xwfb34/mtjj35/3190566/index. html。

[6]《解放军在台海连续组织­实战化演练就是针对外­部势力和一小撮“台独”》,载《解放日报》2020年8 月 20 日,第5版。

 ??  ??
 ??  ?? 2020年9月23日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­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­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。习近平指出,疫情放大了全球治理体­系中不适应、不匹配的问题。中国从不搞意识形态对­抗,从不主张脱钩,从不想称王称霸。(图片来源:新华社)
2020年9月23日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­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­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。习近平指出,疫情放大了全球治理体­系中不适应、不匹配的问题。中国从不搞意识形态对­抗,从不主张脱钩,从不想称王称霸。(图片来源:新华社)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