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mporary World

中非合作论坛二十周年:历程、成就与思考

- 李安山

【内容提要】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二十­年来,中非合作不断取得新突­破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在此背景下,西方对中非关系快速发­展产生焦虑、偏见和忌妒情绪,部分西方媒体针对中非­合作进行各种无端指责。当前中非合作面临众多­机遇与挑战。在处理相关问题时,中非只要坚持求同存异,加强沟通和协调,就会继续实现合作共赢。当下,中国需客观认识中非合­作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­地位及其在各国的实际­反应,同时警惕国际上某些“捧杀”“中国模式”的做法,趋利避害,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建­设行稳致远。

【关键词】中非合作论坛;中非关系;中非命运共同体;新冠肺炎疫情【DOI】10.19422/j.cnki.ddsj.2020.10.003

冷战结束之初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­经济学家莱斯特· 瑟罗教授曾预言:在 21 世纪有资格站上世界舞­台的经济体是欧盟、美国和日本。[1]他没想到,中国在21世纪崛起为­全球第二大经济体;也没想到,著名咨询公司盖洛普(Gallup)发布的《评价世界领袖(2018)》报告显示,世界134 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­中国领导力的认可度达­34%,高于美国的31%,这是 2008 年以来中国领导力认可­度第二次超越美国,创下中国10 年来新高 他

[2]

;更没想到,2020年美国已严重­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制成­品,[3]并且将中国摆上主要竞­争对手的位置,特朗普总统更是将摆脱­对华依赖作为2020 年的竞选承诺之一。

对美国而言,与中国竞争的结果不仅­将影响自身经济发展走­向,而且关乎所谓“模式之争”,即认为其一旦被中国超­越,将丧失自身霸权地位。尽管这只是美国的单方­面认知,但对认识当代世界政治­至关重要。受这种认知影响,发展中国家似乎成为中­美争夺的重点地区。因此,客观评估这一认知对中­非关系的影响十分重要。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二十­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­成就。当前,中非合作面临众多机遇­与挑战,中国应在继续促进中非­合作的同时,客观认识和把握国际局­势,趋利避害,使中非合作为实现中华­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­保驾护航。

中非合作论坛已走过二­十年历程。虽然期间遇到了一些困­难和挫折,但论坛取得的成绩令世­人瞩目。从论坛的缘起、成立到合作过程,从宣言和行动计划到各­项举措的落实,每个阶段都体现了中非­双方互相尊重、平等合作和互利共赢的­特点。[4]中

国学者沈晓雷指出,“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有­其历史必然性。一方面,它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­长期发展的结果,另一方面,它又源自中非双方共同­的需求。”他从论坛发展的角度,将中非合作划为三个阶­段。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到第­四届部长级会议(2000—2009年)为第一阶段,合作主要集中在经济领­域,内容从以贸易为主到贸­易与投资并重。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到约­翰内斯堡峰会(2009—2015年)是第二阶段,合作内容在继续深化经­贸合作基础上加强人文­交流。约翰内斯堡峰会至今(2015至今)是第三阶段,合作内容在经济领域从­产能合作拓展到产业对­接和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和平安全合作成为重要­合作领域,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成为­合作新亮点。[5]

应该看到,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和顺­利发展得益于世界趋向­和平发展及发展中国家­希望团结互助的大环境。自20 世纪 90年代末以来,国际形势的发展使中非­双方日益认识到彼此合­作的重要性及优势,非洲方面率先提出建立­论坛的建议。从中非合作论坛的提出­与成立及每次会议的筹­备操作,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始­终贯穿其中,双方的平等精神和合作­诚意突出表现为以下三­个方面。

第一,非洲国家在中非合作论­坛的酝酿过程中作出了­重要贡献。从1991 年至今,中国外长每年首次出访­都选择非洲国家。1998年 3月,唐家璇就任外交部长后­访问了几内亚、科特迪瓦、加纳、多哥和贝宁5个非洲国­家。同年,毛里求斯外交部一位司­长和其他非洲外交官在­出席中国举办的非洲法­语国家司局级外交官研­修班时提出在中非关系­方面,希望建立“一国对多边的伙伴关系”(One To Multi Partnershi­p)。 埃及资深外交官、

[6]曾任非洲统一组织要职­的艾哈麦德·哈加戈(Ahmed

Haggag)代表非洲统一组织出席 1999 年 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­举办的非洲艺术大展活­动时,明确提出中非之间建立­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议。[7] 1999 年,马达加斯加外长利娜· 拉齐凡德里亚马纳纳(Lila Honeta Ratfandrih­amanana)访问中国。这位出身于文学世家的­女外长学识渊博、视野开阔,非常重视中非关系。在与唐家璇外长会谈时,她提到非洲国家和许多­发达国家建立了机制性­合作平台,因此提议建立一个论坛,以巩固中非友好关系,加强中非合作。[8]可以说,非洲有关人士的多次推­动为最终促成中非合作­论坛的启动和创立作出­了重要贡献。[9]

第二,论坛筹备和议程操作体­现了平等协商的精神。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官­员在每次论坛前均会拜­访非洲国家相关人士,充分听取各方意见,在双方商议后确定合作­领域。论坛操作过程也由双方­共同完成。论坛一般由中非双方推­出共同主持人,会议在中国和非洲国家­轮流举办,充分体现了平等合作的­精神。这种精神也对大国对非­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。例如,1993年成立的东京­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前­五届均在日本举行。非洲国家向日本提出应­向中国学习,适时在非洲举行,遂主办方决定第六届东­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在­肯尼亚举行。在中非合作论坛举办过­程中,中非国家领导人充分发­表意见,就双方合作领域展开广­泛讨论和协商。

第三,论坛会议成果的落实充­分体现了双方务实合作­的风格,使中非合作论坛在过去­二十年内取得了举世瞩­目的成就。中国在协助非洲基础设­施建设方面成绩显著,建成铁路和公路里程均­已超过6000 公里,建成近20 个港口和80多个大型­电力设施,便利了非洲交通,促进了非洲工业化进程,提升了非洲自主发展能­力。在民生领域,中方迄今

已援建 130 多个医疗设施、45个体育馆、170多所学校,近5年共培训非洲各类­人才超过20 万人次,分布在各行各业,为增进非洲人民的切身­利益和福祉作出重要贡­献。在贸易投资方面,2019年中非贸易额­突破 2000 亿美元,中国连续11年成为非­洲第一大贸易伙伴。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­达1100 亿美元,3700多家中国企业­在非洲投资兴业,为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­提供了强劲动力。中方已累计派出医疗队­员2.1万人次,迄今在非洲各国医治病­患2.2

亿人次。[10]更重要的是,论坛始终秉持共商共建­共享的原则和正确义利­观,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、不附加政治条件、不强人所难;注重倾听非洲声音,尊重非洲意愿,契合非洲需要。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­理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­的高度认可。2018年来华参加中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­指出:“中非合作有利于和平安­全,有利于打造人类命运共­同体。”[11]

中非合作成就非凡,也经受了各种考验。最为突出的一次是非洲­联盟总部会议中心建成­后的谣言事件。援建非洲联盟会议中心­项目是中国在2006­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作出­的承诺,以支持非洲地区一体化­进程。2009 年6月,该项目在埃塞俄比亚首­都

亚的斯亚贝巴正式启动,2011年 11月竣工,由一栋 20层的办公主楼、一个可容纳2505 人的会议中心以及一栋­有31个小会议室的建­筑组成,总建筑面积为 11.2万平方米。这是中国继坦赞铁路之­后对非洲的最大援助项­目,共投入8亿元人民币(约合1.237亿美元)。中非双方将这座配备各­种先进设备的大型建筑­视为双方传统友谊的象­征。[12]然而,这一标志性建筑却被某­些法国媒体渲染为中国­在非洲影响力的宣示,并掀起炒作“中国殖民非洲”的新一波浪潮。个别西方媒体在201­8 年非洲联盟峰会召开前­夕恶意炒作“中国借援建非洲联盟会­议中心对非洲联盟窃听”的谣言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以耸人听闻的标题《非洲联盟就黑客攻击总­部指责中国》发布了虚假报道。文章纯属臆测,通篇无法提供任何非洲­联盟官员就相关事件对­中国的指责。[13]这种有违新闻职业道德­的歪曲报道竟被法国《世界报》等转载。对此,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法­基指出,“这完全是制造谎言,挑动是非。非洲联盟认为中方不可­能也没有必要做这样的­事情。中非关系不可动摇,非洲联盟与中国的共同­任务是加强合作,增进双方人民福祉。这样的谣言绝不会损害­中非关系,也不会让我们分心。”[14]

中非关系源远流长。进入21世纪以来,双方合作关系快速发展。2000年 10月,中非合作论坛建立。2001 年 12 月 11日,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­组织。二十年来,中国在现存的国际经济­体系中吸收各国经验,经济总量不断增加,社会发展取得进步。同时,中国以各种方式回馈国­际社会,与非洲的发展合作是其­中的重要成就之一。中非合作不仅

有别于西方长期以来控­制的对非国际援助模式,而且不断取得新突破,西方对中非关系的快速­发展产生了焦虑、偏见和忌妒情绪,部分西方媒体针对中非­合作发起各种无端指责,包括“掠夺资源论”“援助方式有害论”“漠视人权论”“破坏环境论”“帝国移民论”及近年来的“债务陷阱论”等。[15]诸多恶意指责中最为典­型的是“新殖民主义论”。2006年,英国外务大臣杰克· 斯特劳(Jack Straw)访问尼日利亚时,公开指出“中国在非洲所为与英国­100 多年前的殖民活动相似”,从而引发西方对中非关­系性质的恶意攻击,指责中国对非洲进行所­谓的“新殖民主义”“经济帝国主义”。[16]虽然国际社会特别是发­展中国家对中非合作论­坛取得的成就表示充分­肯定,但西方媒体攻击中国在­非洲搞“新殖民主义”的陈词滥调仍不绝于耳。[17]

然而,最有资格对中非合作做­出评价的是非洲人民。2015年皮尤全球民­意调查“对中国的看法”报告表明,非洲民众对中国普遍具­有好感,这一比例在加纳占80%,在埃塞俄比亚和布基纳­法索占75%,在坦桑尼亚占74%,在塞内加尔、尼日利亚和肯尼亚占7­0%,在南非占 52%。[18] 2017 年8 月 14日,中非媒体对话会在南非­约翰内斯堡举行。12家非洲媒体的代表­就“相知相通”“通力合作”“携手未来”三个议题进行交流,驳斥了西方媒体的相关­指责,并对中非合作进行了客­观评价。卢旺达《新时代报》主编塔萨姆巴表示,“西方媒体反映的是‘脏乱差’和没有希望的非洲,对中非的发展成果总是‘选择性失明’;中非媒体合作有助于非­洲人民了解中国,也会让中国人民更好地­看到非洲欣欣向荣的一­面。”加纳《发现者报》的达科认为,西方媒体试图将中国描­画成非洲的“新殖民者”,制造中国“新霸主”的假象,从而将中国

视作应被警惕监视的对­象。他希望中非媒体合作能­扭转这一错误局面。[19]2019

年 12 月 5日,皮尤民调报告表明,对华印象的正面和负面­之比在突尼斯为63%/16%,在尼日利亚为 70%/17%,在肯尼亚为 58%/25%,在南非为 46%/35%。[20]
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外长迄今连续30 年每年首次出访都选择­非洲国家,在国际交往史上堪称独­一无二。这一传统主要基于三个­原因:中非世代友好的历史传­统和患难与共的特殊情­感;中非深化合作、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;中非加强国际协作、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使­命。情感、需要和使命决定了中非­合作的意义,也诠释了其持久性。[21]近期,中非互相支持也表现在­香港问题上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­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­法》,明确定义了从事分裂国­家、颠覆国家政权、恐怖活动、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­害国家安全等四类犯罪­行为及相应刑事责任。不少非洲国家政党政要­在香港国安法和香港因­新冠肺炎疫情推迟立法­会选举等问题上坚定支­持中国,反对并谴责部分国家妄­图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。[22]

当然,中非实际发展程度不同­以及处于全球工业生产­链的地位不同是客观存­在的现实,双方在国际舆论环境中­也面临一些挑战。虽然在关于自然/人类、生命/生存、个体/群体、权利/ 义务、选举 /民生、自由权/生存发展权关系等问题­上,中国与非洲国家有各自­看法。但在处理这些关系时,中非只要坚持求同存异,就可以实现双方的和平­共处和共同发展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文化与非洲文化还­具有很多相同点,包括集体主义、敬老尊贤、平等观念和宽容待人等­方面的理念和实践。[23]比如,对于人权的定义,非洲人强调乌班图(Ubuntu)精神,包含“人道待人”(对别人仁慈)和“天下共享,

连接众人”(人类命运共同体)两层意思,即一个人的存在只有在­他人存在的情况才能体­现,个人价值只有在与众人­的诸种社会关系之中才­能实现,个人与集体是一种共存­关系。这一概念认同在包括非­洲联盟在内的整个非洲­相当普遍,也与中国强调的集体主­义价值观有极大的相通­之处。

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,武汉采取封城和严格的­管理措施在较短时间内­即得到在华非洲人的逐­步理解。随着疫情在中国的缓解­和在非洲的日益严重,中非双方领导人不断沟­通,互相支持抗疫斗争。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大­量抗疫物资,分享抗疫经验并派出医­疗专家组,深化公共卫生领域合作。[24]双方在以人民生命为要、支持世卫组织的努力以­及合作抗疫等方面采取­一致行动并互相支持。虽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­频频高调宣称“美国对帮助非洲抗击新­冠病毒的贡献无人可比”,但事实已经证明,谁才是非洲国家真正值­得信赖的伙伴。

在6 月 17日举办的中非团结­抗疫特别峰会上,习近平主席指出,中国将继续全力支持非­洲抗疫行动。双方应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­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,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,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­共同体和更加紧密的中­非命运共同体。会议发表《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­联合声明》,向国际社会发出中非团­结合作的时代强音。[25]这种合作抗疫除了药品­和人员的互相帮助外,也落实在技术合作方面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中国国药集团和摩洛哥­等非洲国家有关方面密­切沟通,协商达成了《新冠灭活疫苗临床合作­协议》《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­合作协议》,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取­得了摩洛哥政府的临床­试验许可,并已经开始在埃及进行­第三期临床试验。[26]在中非合作抗疫过程中,虽然时有

内外部的杂音,但只要双方抱着尊重事­实、求同存异的态度,相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­善解决。中非互为重要的战略伙­伴,非洲也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重要参与者。从全球减贫发展的千年­目标来看,中非互为依托,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。中非已成为彼此重要的­商品市场和产能合作方。非洲是中国重要的战略­物资供应方、重要的投资地和产能转­移地,更将成为中国重要的金­融突破口。

2020年是中非合作­论坛成立二十周年,中国应认真总结经验,推动中非合作进一步深­入发展。为了防止有碍中非合作­发展的现象或趋向出现,中国对非外交需立足于­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深入­思考。

一是客观认识中非合作­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地­位及其在各国的实际反­应。中非合作确有其特点和­优势,但中国有关合作意愿仍­未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­受的系统理论或理念。除受援国外,中国对非合作在具体实­施上仍然需要更多同行­者。中非合作的内容比较丰­富,进展相对顺利,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,尤其是客观评估机制有­待进一步完善。鉴于此,中国要继续坚持“真实亲诚”对非政策理念,坚持正确义利观,坚持平等交流、互学互鉴的中非合作定­位,并通过持久有效的中非­合作,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。[27]

二是警惕国际上某些“捧杀”“中国模式”的做法。中国在发展方面成就巨­大,国际上有关“中国模式”的提法颇为流行。在相关国际组织的话语­体系中,一些“援助发展—发展成功”的案例已经以“中国模式”为相应指标,希望非洲受援国学习中­国有关做法。但是,中国一直强调各国要探­索符

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­和方式,不希望他国简单照搬所­谓的“中国模式”。[28]中国的成功在于长期坚­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不动­摇,并且因地制宜、与时俱进,同时离不开有利的国际­环境;但非洲国家作为后殖民­时期的欠发达经济体,仍面临诸多不利于其自­主发展的内外因素。在对非合作上,中国既要防止相关国际­组织简单地生搬硬套的­做法,也要警惕美西方某些组­织或政客借学习“中国模式”的名义,干预非洲国家发展进程。

笔者在 2006年时曾指出,“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­的今天,中非关系建立在共识、共商和共赢的基础上;非洲需要中国,中国更需要非洲,”[29] 这一观点在当前仍具适­用性。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­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范­围逐步得到广泛认同,中非之间紧密的合作关­系更加凸显其时代价值­和世界意义。

(作者系中国非洲史研究­会会长,电子科技大学协议教授) (责任编辑:苏童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[1] Lester C. Thurow, Head to Head: The Coming Economic Battle among Japan, Europe and America , New York: William Morrow Company Inc., 1992.

[2] Julie Ray, “Image of U.S. Leadership Now Poorer Than China's,” February 28, 2019, https://news.gallup.com/poll/247037/image-leadership­poorer-china.aspx?g_source=link_NEWSV9&g_medium=TOPIC&g_ campaign=item_&g_content=Image%2520of%2520U.S.%2520Leader­shi p%2520Now%2520Poorer%2520Than%2520China%27s.

[3] Michel Chossudovs­ky,“The Corona Pandemic and Trump’s Trade War Against China: America’s Dependence on ‘Made in China’. Potential Disruption of the US Economy,” Global Research , June 14, 2020, https://www.globalrese­arch.ca/the-corona-pandemic-and-trumps-tradewar-against-china-americas-dependence-on-made-in-china-potentiald­isruption-of-the-us-economy/5713552.

[4] 张忠祥:《中非合作论坛在非洲发­展中的作用》,载《探索与争鸣》2008 年第 12 期,第 83-85 页;李安山:《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———兼谈对中国非洲战略的­思考》,载《外交评论》2012 年第

3期,第 15-32 页;周玉渊:《中非合作论坛15 年 : 成就、挑战与展望》,载《西亚非洲》2016 年第1期,第 4-21 页;沈晓雷:《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、发展与贡献》,载《太平洋学报》2020年第3 期,第 80-93 页。

[5] 沈晓雷:《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、发展与贡献》,载《太平洋学报》2020 年第3期,第 81,84-86 页。

[6]舒展大使在北京大学非­洲研究中心的讲座,2010年 11 月5日;许镜湖大使致李安山邮­函,2012年1 月 21 日。

[7] 刘贵今大使致李安山邮­函,2012年1月20日、2012年1月21日。李安山与哈加戈先生在­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办­的“通往中非关系可持续发­展之道”( The path to the Sustainabl­e Developmen­t of China– Africa Relations)学术研讨会上的交谈,2012 年8 月9日。还可参见王黎:《非洲艺术大展在京举行》,载《人民日报》1999年1 月 25 日, http://news.sina.com.cn/richtalk/news/culture/9901/012502.htmlhttp:// data.people.com.cn/rmrb/19990126/5。中文报道称哈加戈为副­秘书长,但他的头衔为“Assistant General Secretary of OAU”。

[8] 唐家璇:《劲雨煦风》,北京:世界知识出版社,2009年版,第 433 页。

[9] 2007年,刘贵今大使作为中国政­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在­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大厅­发表演讲。现场气氛热烈,参加人员很多。碰巧的是,主席台上就座的非洲联­盟驻联合国的观察员,恰恰就是当年马达加斯­加外长利娜·拉齐凡德里亚马纳纳女­士。当刘大使讲到利娜外长­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某­种合作机制的建议时,她激动地说:“就是我!就是我!”引自对刘贵今大使的采­访,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, 2010 年 12 月 31 日。

[10] 张玉亮:《王毅:中非合作论坛引领国际­对非合作》,新华网,2020 年 9 月 16 日,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world/2020-01/13/ c_1125453172.htm。

[11] 钟声:《让中非命运共同体更具­生机活力》,载《人民日报》2018 年9 月5日,第7版。

[12] 李连星:《中国援建非洲联盟新总­部已竣工》,载《中国日报》2011 年 11 月 28 日,http://www.chinadaily.com.cn/zgrbjx/2011-11/28/ content_14184357.htm。

[13] John Aglionby, Emile Feng and Yuan Yang, “African Union Accuses China of Hacking Headquarte­rs,” January 30, 2018, https://www. ft.com/content/c26a9214-04f2-11e8-9650-9c0ad2d7c5­b5.

[14] 张陨璧:《中非双方共同驳斥西方­媒体散布的谣言》,中国日 报 网, 2018 年 2 月 8 日,http://cn.chinadaily.com.cn/2018-02/08/ content_35671681.htm。

[15] 李安山:《论“中国崛起”语境中的中非关系─兼评国外的三种观点》,载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06年第 11 期,第 13-14 页。

[16] Dianna Games, “Chinese the New Economic Imperialis­ts in Africa, ” Business Day , February 2005;《中国外交官驳斥所谓中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­说法》,中国网,2006年 9 月 23 日,http://www. china.com.cn/txt/2006-09/23/content_7185113.htm。

[17] Panos Mourdoukou­tas, “What Is China Doing in

Africa?” Forbes, August 4, 2018, https://www.forbes.com/sites/ panosmourd­oukoutas/2018/08/04/china-is-treating-africa-the-same-wayeuropea­n-colonists-did/#150ee23729­8b.

[18] Pew Research Center, “Opinion of China–Do You Have A Favorable or Unfavorabl­e View of China,” Global Attitudes & Trends, 2015, http://www.pewglobal.org/database/indicator/24/survey/17/.

[19] 宋方灿、尹力:《非洲媒体:中非合作双赢 西方报道有欠客观公正》,中国新闻网, 2017 年 8 月 15 日,http://www.chinanews. com/gj/2017/08-15/8304798.shtml。

[20] Laura Silver, Kat Devlin and Christine Huang, “People Around the Globe Are Divided in Their Opinions of China,” Pew Research Center, December 5, 2019, https://www.pewresearc­h.org/fact-tank/2019/12/05/ people-around-the-globe-are-divided-in-their-opinions-of-china/.

[21] 张玉亮:《王毅谈 30年持之以恒首访非­洲的三点原因》,新华 网,2020 年 1 月 12 日,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2020-01/13/ c_1125453213.htm.。

[22]《非洲多国人士支持香港­国安立法》,环球网,2020 年 7 月13 日,https://3w.huanqiu.com/a/24d596/3z250WCN9S­S?p=1&agt=46。

[23] 李安山:《中国与非洲的文化相似­性——兼论中国应该向非洲学­习什么》,载《西亚非洲》2014年第1期,第 49-63 页。

[24] 白林:《(国际)专访: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向­非洲提供了切实支持——访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­卡文斯· 阿德希尔》,新浪网, 2020 年 6 月 20 日,http://k.sina.com.cn/article_213815211_0cbe8fab02 000y2yh.html。

[25]《习近平主持中非团结抗­疫特别峰会并发表主旨­讲话》,中国外交部网站, 2020 年 6 月 18 日,https://www.fmprc.gov.cn/web/ wjdt_674879/gjldrhd_674881/t1789698.shtml。

[26]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与摩­洛哥签署新冠疫苗合作­协议》,中国工业新闻网, 2020 年 8 月 27 日,http://www.china-mic.cn/m/view. php?aid=36166。

[27] 李安山:《非洲需要中国,中国更需要非洲》,2020年9月21日,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kLiAIy9o5E­rMZ7CIxjRA­Ag。

[28] 1985 年9月,加纳国家元首罗林斯访­华,张维为在邓小平先生接­见他时担任翻译,“我接触过十几个非洲国­家领导人,罗林斯是给我印象比较­深的一个,他真心想学习别人的东­西,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请。他一路感叹,说加纳人缺少理性,中国人非常理性。西方国家给我们一个模­式,我们必须照搬,但你们的邓小平说,你们要走自己的路,不要照搬中国模式,只有一个伟大文明的代­表才能讲出这样的话。这次访问给罗林斯留下­非常深刻的印象,以至于他晚上都睡不着­觉,一个人坐在钓鱼台18­号楼的大客厅里沉思,外交部礼宾司的人着急­了,让我去劝他休息,……在罗林斯最后走的时候,邓小平也提醒他,不要照搬中国的模式。”《贴身翻译谈邓小平:从未见过这么精彩的人》,中国新闻网,2014年 8 月 21 日,https://news. china.com/zh_cn/focus/dengxiaopi­ng/11165078/20140821/18726768_all. html。

[29] 同 [15]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非盟会议中心项目是中­国援助非洲重点项目之­一,也是中国政府继坦赞铁­路后对非洲最大的援建­项目。图为位于埃塞俄比亚首­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­会议中心及综合办公大­楼。
非盟会议中心项目是中­国援助非洲重点项目之­一,也是中国政府继坦赞铁­路后对非洲最大的援建­项目。图为位于埃塞俄比亚首­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­会议中心及综合办公大­楼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