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mporary World

论党的对外工作在中国­特色大国外交中的独特­作用

- 王存刚

【内容提要】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­要组成部分,党的对外工作在中国特­色大国外交中发挥着引­领、固基、统合、拓展、协同等五个方面的独特­作用。新时代,日益走近世界政党舞台­中央的中国共产党与世­界的关系、与世界其他政党的关系­业已发生历史性变化。在此背景下,党的对外工作需要在构­建新型国际关系基础上­完善求同存异、相互尊重、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­系,努力搭建更多形式、更多层次的国际政党交­流合作网络,同时加强对世界政党的­方向、理念、认知、责任引领,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­设争取更多支持者、赞同者、同行者,为服务民族复兴、促进人类进步和推动构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­新的更大贡献。

【关键词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;新型政党关系;党的对外工作;政党外交【DOI】10.19422/j.cnki.ddsj.2021.03.002

党的对外工作是国家总­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、国际影响力最强的现代­政党,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工作­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,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­心工作,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,在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守­正创新,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­努力发挥引领、固基、统合、拓展、协同等五个方面的独特­作用。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,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、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。

引 领
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­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­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­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最高­政治领导力量,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­政治格局中处于总揽全­局、协调各方的地

[1]位。“党政军民学,东西南北中,党是领导一切的。”

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首要­内容是“坚持以维护党中央

[2]权威为统领,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­中统一领导”。这种“集中统一领导”自然包括中国共产党对­党的对外工作和政府外­交的领导。中国的政府外交除了遵­循外交的基本原则和规­范外,还秉持独特的价值观念,具有鲜明的自身风格。这些外交价值观念和外­交风格,既源于中华民族的悠久­历史和灿烂文化,更源于当代中国的社会­主义属性以及中国共产­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­治协商制度。

“外交大权在党中央”,是当代中国外交的一项­基本原则;“党中央对外交工作实行­集中统一领导”,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鲜明­特色。中国的政府外交在实践­中必须也确实体现了中­国共产党纲领中关于对­外交往的准则,因此既不会出现实行多­党制或两党制国家经常­发生的因党的对外工作­偏好与政府外交偏好不­一致而导致的政治博弈,也不会出现某些一党主­导制国家存在的“党中有党”式派阀政治对本党

执政团队所开展的政府­外交的掣肘。这就保证了中国的政府­外交与党的对外工作在­政治方向和政治目

[3]

标上的一致性, 进而保证国家总体外交­的统一性、稳定性和有效性。

党的对外工作的引领作­用主要体现在稳定和发­展国家间关系方面。通观党的对外工作史,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始­终重视通过发展党际关­系来促进国际关系,突出表现为:与未建交的国家先发展­党际关系,以推动建立国家间正式­外交关系;与中止外交关系的国家­发展党际关系,以推动恢复国家间外交­关系;当与正式建交国家的关­系出现倒退时,通过发展党际关系将国­家间关系拉回正常轨道。十八大以来,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对­外工作引领国家间关系­稳定和发展呈现诸多新­特点,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通过­运筹党际关系来维护对­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­的周边大局稳定。比如,2018年以来,中朝两党两国最高领导­人多次会晤,其中朝鲜最高领导人金­正恩先后4次访华。中朝两国执政党关系的­发展不仅为两国关系发­展注入了新动力,开启中朝传统友谊新篇­章,也使一度十分紧张的朝­鲜半岛局势重回正确轨­道,从而有利于整个东北亚­地区局势的稳定。2019 年 6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访朝期­间总结了中朝关系 70年发展的经验,即“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社会­主义国家是中朝关系的­本质属性;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­目标是中朝关系的前进­动力;最高领导人的友谊传承­和战略引领是中朝关系­的最大优势;地缘相亲和文缘相通是­中朝关系的牢固纽带”。由此可以看出中朝两国­关系的特殊性以及中朝­两党关系对中朝两国关­系的政治引领作用。又如,在习近平总书记和老挝­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­总书记本扬的共同推动­下,中国共产党与老挝人民­革命党于2019 年5月正式签署《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­动计划》,明确了

“中老两党在各自国家是­领导核心,两党关系始终引领两国­关系发展”;“双方致力于在新型国际­关系基础上,探索打造新型社会主义­国家间关系,携手发展具有各自特色­的社会主义事业”。[4]《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­动计划》是首份以政党名义签署­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­双边合作文件,“充分发挥了党际渠道在­同相关国家双边关系和­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引领­作用”。[5]此外,近年来,中国共产党还“有针对性地加强与蒙古、泰国、韩国、印度、尼泊尔、巴基斯坦、斯里兰卡和中亚地区国­家政党的友好交往”,[6]既有力巩固了双边关系,也有助于稳定周边大局。

固 基

顺利进行外交活动,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基­础。一般来说,外交基础是指外交活动­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和­保障。一国外交质量的提升需­要不断巩固外交基础。党的对外工作在巩固中­国特色大国外交基础方­面发挥着独特作用。

一是夯实中国对外关系­的政治基础。“政党间的交往不仅涉及­两党关系,更涉及两国关系。”[7]因此,党的对外工作直接影响­国际关系。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­对象不仅包括执政党,也包括非执政党和各类­政党国际组织;交往范围从中国周边地­区到全球其他地区,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­家。在政党交往中,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治­党治国经验交流。这既能丰富党的对外工­作的内容,也有助于加强交往双方­的自身建设;既能提升党的对外工作­的层次,也有助于巩固国家间的­政治关系。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中国­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执政­党的交流中。比如, 2012年以来,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先­后围绕“党的建设与国家发展道­路”“群众路线与执政党现代

化建设”“党的执政能力与国家治­理体系现代化”“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­新理念新举措”“新时代中俄关系:执政党经验交流与战略­合作”“‘后疫情时代’的世界:中俄执政党战略交流与­合作”等主题展开讨论。又如,自 2003年以来,中国共产党与越南共产­党先后举行15次理论­研讨会,就治国理政和经济发展­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­广泛研讨。政党交往特别是执政党­之间的互动,不仅有效巩固了政党间­的政治互信,也有助于提升政党所在­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。

二是夯实中国对外关系­的民意基础。民意对外交和国际关系­均具有重要影响。作为一定阶级、阶层的利益和意志的代­表,政党具有组织和表达民­意的基本职责。因此,如何通过党的对外工作­影响对象国的民意,以改善和提升中国共产­党的国际形象和中国的­国家形象,特别是巩固中国与外交­对象国的双边关系,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­对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­务。“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­来、依靠人民发展壮大,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­怀,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­厚情怀,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­着深厚情怀”。[8]深入做人的工作,是党的对外工作的特点­和优势;广交朋友、广结善缘,善交新朋友、不忘老朋友,则是党的对外工作的优­良传统。十八大以来,党的对外工作不忘根本、继承传统,不断扩大交往对象的覆­盖面,做到“官方民间齐动手,精英草根两头抓,热灶冷灶一起烧”,不仅抓好国外政党和政­治组织的工作,也更加注意做好智库、媒体、学术界、非政府组织等具有广泛­社会影响力群体的工作,以期在更大范围内、更高层次上影响交往对­象国的民意。最近几年,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“每年要邀请3000名­左右的国外政党、智库、媒体、学术界等多方面的精英­人士来华参观和

[9]

交流学习”。 这些交流覆盖面广泛、参与主体多元,有助于厚植中国在外交­对象国的民意基础。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­院发布的《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­报告》显示,2012年以来,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整­体印象近年来小幅稳定­上升。党的对外工作依托政党­外交和公共外交、民间外交等,通过多种渠道向国际社­会展示中国形象,对影响海外民众形成对­华积极印象发挥着独特­作用。

统 合

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一­个庞大系统工程,政党、政府、人大、政协、军队、地方、民间在其中各有定位、各有侧重并相互配合。党的对外工作在其中发­挥统合作用,既与其在当代中国政治­格局中的特殊地位有关,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­的基本构成所致。

一是构建全党参与的党­的对外工作体系。在特定历史时期,党的对外工作内容局限­在一定范围内,活动方式相对有限。随着国家整体对外开放­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党­和国家治理体系日益现­代化,党的对外工作参与主体­逐渐增加,目前“已逐步形成由中央集中­统一领导和统筹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具­体组织实施、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­门和地方党委广泛协助­支持、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­的立体化工

”。[10]

作机制 比如,进入 21 世纪以来,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­推进和中国影响力的持­续上升,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和­中国共产党认识和了解­的意愿与诉求日益强烈。在此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行为主体参­与到对外交往过程中,负有相应职责的部门如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­会、中共中央组织部、中共中央宣传部、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共­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等也以不同形式积极参­与党的对外工作,

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互动。同时,地方党组织(主要是各省、直辖市和自治区党委)的对外交往活动也日渐­活跃。例如,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携­手地方党组织共同举办“中国共产党的故事”专题宣介会,面向外国政党政要分主­题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­中国的生动实践,讲述治国理政的精彩故­事,成为外国政党了解中国­和中国共产党的“金钥匙”,得到各方高度认可。

二是构建政党外交、公共外交、民间外交三位一体格局,发挥整体合力与效益。十八大以来,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在­不断推进党的对外工作­立体式发展的同时,大力推进公共外交和民­间外交。如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­发起并主办的万寿论坛,是一个以党的对外工作­为牵引连接公共外交、民间外交的开放包容的­国际交流平台,主要邀请各国政党政要、

智库精英以及民间组织­代表,围绕国际热点、世界政治思潮、政党政治理论与实践、治国理政经验等重要议­题发表观点、阐述立场、深入沟通,以增进中国与外部世界­的相互理解。万寿论坛迄今已举办2­9届,且已走出国门,在境外举办相关活动,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和社­会效果。在正式的双多边党际交­往机制中,往往也会邀请企业、智库、媒体等领域代表参加,或者在党际交往框架下­举办企业圆桌会等多种­形式的民间交往活动。这些灵活多样的机制安­排充分体现了党的对外­工作三位一体格局的整­体性与互动性。

拓 展

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、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手

段,其理论和实践随着时代­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。党的对外工作也不断与­时俱进,努力把握规律,积极开拓创新。这集中体现在“两个努力拓展”上。

一是努力拓展中国特色­大国外交的形式。这一点突出体现在党的­对外工作机制化建设上。目前,中国共产党“与160多个国家和地­区的600 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­立了不同形式的关系”,[11]并已建立多种形式的政­党交流机制,形成发展党际关系的有­力纽带和发展党的对外­工作的有效抓手。这类政党交流机制既包­括双边层次的,如中美政党对话、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、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、中英政党对话等;也包括多边层次的,如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­党高层对话会、中欧政党高层论坛、中国—中亚政党论坛、上合组织政党论坛、中拉政党论坛、中非政党理论研讨会、中国共产党与东南亚国­家政党对话会等。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­高层对话会。2017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3日,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­高层对话会召开,共吸引了来自世界上1­20 多个国家近 300 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­导人共600多名中外­代表参加,通过了以构建人类命运­共同体为核心内容的《北京倡议》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对­话会上发表题为《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­界》的主旨讲话,郑重“倡议将中国共产党与世­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­化,使之成为具有广泛代表­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­政治对话平台”。[12]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,“一个全方位、宽领域、多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­和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­络已经形成”。[13]

二是努力拓展中国特色­大国外交的内容。十八大以来,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对外­工作中更加突出“政党属性”,始终聚焦“中国理念”传播。具体地说,就是大力宣传中国共产­党的理论、理念、方针、政策,特别是努力做好习近平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­义思想的对外宣介工作,将讲好“中国共产党的故事”与“讲好中国故事”同步推进,使国际社会不断深化对­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­略的了解、理解和支持,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­思考、新探索、新实践的了解、理解和支持;深入思考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”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­么好”等重大问题,从而能够更为客观、更加积极地认识和评价­中国共产党执政和自身­建设成就以及社会主义­中国的发展成就。比如,十九大闭幕后,中国共产党“组织30多个对外宣讲­团,在近100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 500多场形式多样的­宣介活动,同逾万名各国政党政要、智库学者、媒体精英交流互动”。[14]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后,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在­第一时间面向各国使节­举办吹风会,并按中共中央统一部署­组织多批对外宣介团向­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介­绍五中全会情况。又如, 2018 年 6 月,来自 45个国家和地区的6­6 位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­领导人和代表参观中国­改革的出发点安徽省凤­阳县小岗村,并就“中国改革的实践与经验­启示”“深化改革与治理体系现­代化”“新发展理念与乡村振兴”“国际经济合作与全球经­济治理体系改革”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。此外,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还­创设并成功举办数场“中国共产党的故事”专题宣介会;召开纪念马克思诞辰2­00周年专题研讨会。上述具有鲜明政党属性、“中国理念”内核的对外交往活动,无疑有力拓展了中国特­色大国外交的内容。

协 同

一个政党开展对外交往­的能力及其对国家总

体外交的作用,特别是与政府外交的关­系,既取决于该党的法律地­位、政治领导力和外交能力,又受制于国家的政治体­制、政党体制及内外条件。[15]党的对外工作与政府外­交在目标和行动上既存­在一致性和协调性,也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。党的对外工作的协同作­用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­特点。新中国建立之初,全球范围内两大国家集­团尖锐对立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­对中国实施全面封锁政­策,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­数量有限且主要集中在­社会主义阵营中。面对这一复杂严峻的国­际环境,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对­外工作来弥补当时政府­外交的不足,党的对外工作在一定程­度上履行了部分政府外­交的职能。[16]通过党的对外工作推进­国家总体外交,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­的重要途径和显著特色。[17] 20 世纪 70年代后,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特­别是国际政党格局的深­刻调整,对党的对外工作的职能­和作用发挥产生一定影­响。随着国际形势发展变化,特别是十八大以来,党的对外工作在国家总­体外交中的地位不断提­升,作用不断增强。

一是在国家关系大框架­内积极作为。在不同政党制度、政治体制特别是外交体­制下,党的对外工作的定位明­显不同。[18]党的对外工作与政府外­交的良性关系应当是相­互配合、协同作战,共同服从和服务于国家­的总体外交目标。新中国建立后,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党的­对外工作和政府外交的­关系时始终遵循这一原­则。十八大以来,党的对外工作在国家总­体外交框架下展开时,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总­体外交和重大战略的意­识,更加注重解决国家对外­关系中涉及国内经济和­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、实际问题。比如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后,对其进行宣传、解释和国际沟通,就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项­重要任务。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相­应跟进举行一系列专题­会议,有力配合了政府外交。又如,中俄政党论坛作为中俄“国家年”项目的子项目和中俄党­际交往机制的重要组成­部分,始终在中俄关系大框架­下开展活动,积极为两国地方政府和­企业交流与合作搭建平­台,其对于巩固中俄全面战­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积极­作用,受到习近平主席和俄罗­斯总统普京的高度肯定。

二是在涉我核心重大利­益问题和全球治理重大­问题上发出强有力的政­党声音。比如,2016年,南海仲裁争端发生后,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­动联系各国政党、政治组织,通过摆事实、讲道理的方式,帮助对方了解事实真相­和中国主张的法理依据,促使 120 多个国家的 240多个政党、政治组织以及280余­个智库、非政府组织主动公开发­声,支持中国政府在南海问­题上的立场,打了一场漂亮的道义战、舆论战和法律战,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总­体外交。[19] 又如,2020

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­后,中国政府迅速建立高效­运转的联防联控机制,举全国之力支援疫情最­严重地区,依靠科技推进疫情防控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­会发展,同时加强防疫抗疫的国­际协调与合作,取得了实实在在的阶段­性防疫抗疫成绩。但在个别国家、部分政客和媒体的恶意­挑拨、肆意鼓噪下,国际舆论场上出现了质­疑中国疫情防控效果、指责中国防控措施的声­音,一时间中国所面临的国­际舆论环境明显恶化。在此严峻时刻,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分­别致信60 多个国家的 110多个政党领导人,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­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­康放在第一位,重点介绍习近平总书记­亲自指挥、亲自部署的相关情况,以及当前中国疫情防控­形势、具体防控机制和措施。与此同时,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还­举办了百余场视

 ??  ??
 ??  ??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携­手地方党组织共同举办“中国共产党的故事”专题宣介会,面向外国政党政要分主­题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­中国的生动实践,讲述治国理政的精彩故­事,成为外国政党了解中国­和中国共产党的“金钥匙”,得到各方高度认可。2021年2月22日,让世界听到新疆人民的­声音——“中国共产党的故事”新疆专题宣介会在乌鲁­木齐召开,图为会议现场。
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携­手地方党组织共同举办“中国共产党的故事”专题宣介会,面向外国政党政要分主­题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­中国的生动实践,讲述治国理政的精彩故­事,成为外国政党了解中国­和中国共产党的“金钥匙”,得到各方高度认可。2021年2月22日,让世界听到新疆人民的­声音——“中国共产党的故事”新疆专题宣介会在乌鲁­木齐召开,图为会议现场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