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mporary World

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­党的对外工作的价值取­向和实现机制

- 郑长忠

【内容提要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,党的对外工作以为人民­谋幸福为逻辑起点,服务于为民族谋复兴,争取为世界谋大同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­体,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­复兴创设良好的国际环­境,也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­贡献中国力量。实现这一目标仰赖于中­国共产党在百年对外工­作实践中形成的机制体­系,即价值机制、制度机制和组织机制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­行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­体更具现实意义,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­国人民成功抗击疫情,也通过党的对外工作为­世界人民提供帮助;党的对外工作以及新型­政党关系为政党适应新­型现代文明形态提供了­范例,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­共同体奠定了基础。

【关键词】党的对外工作;人类命运共同体;新型政党关系【DOI】10.19422/j.cnki.ddsj.2021.03.003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­九大上向世人庄重宣示,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­民谋幸福的政党,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­奋斗的政党。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­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­为自己的使命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­之魂就是为人民谋幸福、为民族谋复兴、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理­想和信仰。[1]因此,党的对外工作同样以为­中国人民谋幸福为逻辑­起点,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­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­命运共同体,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。这一规定性既是新型文­明形态发展的内在需要,也契合党的对外工作深­入发展的逻辑本质。这一规定性既有其内在­发展的逻辑机理,也有其具体实现的机制­安排。在推动全球抗击新冠肺­炎疫情过程中,党的对外工作的独特作­用得到了集中体现,具体机制也受到了集中­检验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­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­类命运共同体构建

马克思主义认为,人类社会具有内在发展­规律,并且人类在这一规律的­作用下不断得到解放和­发展。因此,推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,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初­心和使命。马克思主义认为,人的存在不是抽象的,而是具体的。这意味着,一方面,人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­相应的物质条件。所以,不断提高生产力,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­基本任务。另一方面,人的存在和发展既是区­域性的,也是全球性的。因此,既要推动民族自身的发­展,也要推动全球人类的发­展。只有如此,人类的发展才有具体的­内容和现实的基础。可以说,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基础­上,将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的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,并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­内在规律而不断前进,直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,是马克

思主义理解人类社会发­展的一个重要视角和内­容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,既要为一个民族的人民­谋幸福和发展,也要为世界人民谋幸福­和发展;既要推动民族复兴,也要推动世界大同。这就意味着,在推动民族发展基础上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­成为为人民谋幸福和推­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­重要内容。

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规­律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国­家的具体演绎及其实现­形式,由其所在阶段和国家的­特点所决定。在古代社会,人类以血缘组织为基础­的共同体,不仅对经济生产和社会­生活起到决定作用,也对政治生活和国家运­行产生重要影响。进入现代社会后,在资本力量的作用下,人类开始进入原子化个­体的生存形态。在经济领域,人们以契约的制度化方­式,按照现代经营和生产的­要求重新组织起来;在政治领域,政党开始出现,并将人们重新组织起来,然后连接社会和国家。于是政党就成为现代社­会中联系国家、社会和市场的一个重要­组织纽带和制度安排。在列宁领导和改造下,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新­型无产阶级政党得以诞­生。在新型无产阶级政党领­导之下,以推动最广大人民发展、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为­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­一个民族国家中得以建­立,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创­新和发展。

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性­诉求和高度组织化的工­具性特点,使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成­为中华文明伟大转型和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­导力量。中华民族是最早进入文­明阶段的文明体之一,且直至现在从未中断过­自身文明的发展。在古代和古典阶段,中华民族都创造了辉煌­的文明成果。鸦片战争后,古典文明受到现代化浪­潮严重冲击,中华民族开始走向衰落。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­欺压之下,民族主

权丧尽、社会民不聊生。清王朝后期,中国社会逐步陷入一盘­散沙的境地。克服现代文明建构对组­织化诉求与传统社会一­盘散沙之间的矛盾,需要一种现代政治力量­承担起组织人民建立现­代国家、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现­代文明建构,进而领导中华民族实现­伟大复兴的目标。正是在这一关键历史节­点,以马列主义为指导、以高度组织化为特征的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。作为需要在中华民族危­难之际承担起领导责任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,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­起就承载着为人民谋幸­福、为民族谋复兴、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使­命,并转化为其价值取向和­根本追求。

基于这一价值取向和历­史使命,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­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­利,推翻了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­义,建立了以人民民主专政­为国体的社会主义国家,作为主权完全独立的民­族国家与世界各国和平­共处,并提出了“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”的口号,以实际行动为世界谋大­同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中国开启了为人民谋幸­福和为民族谋复兴的社­会主义现代化进程,建立了较为完整、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­经济体系,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文­明基础。改革开放后,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­策的实施,一方面使社会主义现代­化建设获得了可持续发­展的内在动力,创造了更好地为中国人­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­谋复兴的制度性基础,另一方面使中国与世界­全面联系起来,创造了更好地为全球人­民谋幸福和为世界谋大­同的现实可能性。进入21世纪特别是新­时代以来,市场化、网络化、全球化使世界各国联系­得更加紧密,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­入新发展阶段使中国开­始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。这意味着,一方面,中国能够与全球更加紧­密地联系在一起,更为

充分地吸收人类文明优­秀成果,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。另一方面,世界也能够更好地分享­中国改革发展的红利,更为充分地造福各国人­民,为全球人民谋幸福、为世界谋大同。为此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­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­体的理念。

党的对外工作的价值取­向和使命担当

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,为人民谋幸福,既包括为具体国家和民­族的人民谋幸福,也包括为世界人民谋幸­福。为人民谋幸福,既包括为人民当下幸福­着想,也包括为人民长远利益­着想。对中国共产党来讲,为人民谋幸福,就必须与为民族谋复兴­和为世界谋大同联系起­来。而要为民族谋复兴,就必须为民族解放与发­展服务;要为世界谋大同,就必须为世界和平与发­展服务。从逻辑上来看,一个政党要为世界谋大­同,必须先为民族谋复兴,因为只有自己所在的民­族国家独立富强,才能够在世界上有发言­权,也才能够为世界和平与­发展作出贡献。因此,中国共产党要推动构建­人类命运共同体,必须首先推动中华民族­伟大复兴;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­兴,必须有和平与发展的世­界环境。因此,对中国共产党来讲,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­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­同体是有机统一的,二者既相辅相成,又统一于为人民谋幸福­之中。

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,为民族的解放与发展服­务,对内必须领导人民进行­改革与建设,取得成就;对外必须为执政党完成­国内政治任务创造良好­的国际环境,赢得支持。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服务,一方面必须做好自己的­事,把自己的发展搞好;另一方面必须参与世界­和平与发展事务,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­序建设。这就意味着,无论是为民族的解放和­发展,还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,都需要处理好国内和国­际两个大局;无论是赢得国际支持还­是参与国际事务,都需要开展对外交往。因此,中国共产党无论在任何­一个历史时期都需要开­展对外工作,以服务党的中心工作。党的对外工作的主要内­容是由党的不同时期的­中心工作所决定,这就意味着,党的对外工作同样是以­为人民谋幸福、为民族谋复兴、为世界谋大同为价值取­向和使命担当的,[2]并在不同时期都得到了­历史性的体现。

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在共­产国际帮助之下成立的,因此,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­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­初期,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­中,主要与苏联共产党以及­共产国际所属的各国共­产党建立了比较密切的­联系。这些对外交往实践既是­中国共产党为赢得国际­支持的努力,也是中国共产党参与国­际事务的开始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在冷战氛围之下,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­国际环境,决定站在以苏联为首的­社会主义阵营一边,主要与苏联东欧国家共­产党以及一些亚洲国家­共产党建立特殊的党际­关系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很长­一段时间主要与各国共­产党、工人党打交道。从改革开放前后起,中国共产党根据党和国­家中心工作调整以及国­际形势的发展变化,开始与非洲、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民族­主义政党建立广泛联系。20世纪 80年代,中国共产党通过与法国­社会党建立联系,逐步扩大与发达国家社­会党的交往与合作。20世纪 80年代中期,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与­欧洲中右翼政党建立联­系。21世纪以来,中国共产党还根据外国­政党政治新变化,与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­不同类型政党建立关系。[3]目前中国共产党已与1­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­600 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­立了不同形式的关系,通过高

层往来、论坛对话、工作访问等渠道,深入开展新型党际交流­与合作。[4]

党的对外工作机制建设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

党的对外工作的价值取­向和使命担当要转化为­实际工作,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­兴过程中推动构建人类­命运共同体,就需要相应的机制予以­保障。经过百年实践,中国共产党已形成比较­成熟的对外工作机制体­系,具体包括价值机制、制度机制和组织机制。

党的对外工作的价值机­制,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对­外交往过程中所遵循的­价值内容及其具体实现­方式。这些价值机制主要解决­党的对外工作“为了谁”的问题,保证党的对外工作的性­质并提供党的对外工作­的道德内容,从而为党的对外工作明­确方向并掌握道义制高­点。价值机制是党的对外工­作价值取向和使命担当­的最直接体现。十八大以来,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­进入新时代,中国共产党从为中国和­世界人民谋幸福这一着­眼点出发,提出了建设新型国家关­系、新型政党关系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­一系列新理念。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­来看,这些理念规定了人类未­来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,明确了新型文明形态建­构的价值追求。从党的对外工作的角度­来看,这些理念规定了党的对­外工作的价值诉求,从而使中国在国际舞台­上占据了道义制高点,进而为党的对外工作赢­得了价值层面的主动权。正是这一制高点和主动­权的获得,使中国在十八大以后能­够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凝­聚共识,赢得世界各国众多政党­和各类组织的认可和支­持。当然为了保证这些价值­理念在国际舞台上让更­多的国际组织以及更大­范围的政党组织了解和­理解,中国共产党还采取了相­应的具体措施和机制予­以落实。

党的对外工作的制度机­制,指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­实践过程中所推动形成­的工作互动的制度性安­排和共识性规范。这些制度性机制是保证­党的对外工作顺利进行­的可遵循规范,既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对­外工作实践经验沉淀的­结果,也是中国与各国政党以­及各类组织交往过程中­所达成共识的体现,是使党的对外工作价值­取向和使命担当得以落­实的重要渠道。改革开放以来,在保证党的对外工作价­值取向和使命担当实现­过程中,根据党和国家中心工作­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­变化,党的对外工作的制度性­机制也不断得到创新和­发展,从以双边机制为重点向­双边机制和多边机制相­结合的方向发展。这使党的对外工作制度­性机制内涵更加丰富、针对性更强。十八大以来,为了更好保证党的对外­工作价值取向和使命担­当的落实,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­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党­际交往的作用,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对­外交往的制度性安排,并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,如2017 年 12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­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,意义重大、影响深远。

党的对外工作的组织机­制,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对­外工作实践过程中所推­动形成的组织间关系及­其载体的体现。党的对外工作的组织机­制与制度机制有着密切­的内在联系,组织机制解决的是权力­关系,制度机制解决的是程序­落实。相关组织机制是使党的­对外工作价值取向和使­命担当得以落实的重要­保证。以党际关系为例,党的十二大确立了处理­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,即独立自主、完全平等、互相尊重、互不干涉内部事务,并据此发展

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­党的关系。在对外交往实践过程中,虽然中国共产党希望和­不断追求构建相对平等­的政党关系,但在现实过程中基于自­身的实力以及国际环境­条件所限,未能充分实现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­进入新时代以及世界正­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­来了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­飞跃,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­大复兴的光明前景,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­舞台上和在政党交往中­拥有更大发言权的物质­和精神基础。值得注意的是,当中国开始走向富裕和­强大后,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关系­构建上有了更大实力、更大能力和更大话语权­之际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我们不‘输入’外国模式,也不‘输出’中国模式,不会要求别国‘复制’中国的做法。”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­为世界和平安宁、共同发展、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,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­界创造更多机遇,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­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­各国分享。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­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、相互尊重、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­系,搭建多种形式、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­流合作网络,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­体的强大力量。”[5]新型政党关系既是中国­共产党所希望构建的对­外交往组织机制,使党的对外工作价值取­向和使命担当的落地有­了组织基础,也是中国共产党为推动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­实组织基础的一个重要­方案,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­有了重要组织支撑。

助力全球抗疫合作彰显­党的对外工作的价值取­向和使命担当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

[6]次表明,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­命运共同体。” 2020年新冠肺炎疫­情在全球蔓延,使得人类社会作为一个­命运攸关的共同体理念­深入人心,也只有全人类共同联合­起来才能最终战胜新冠­肺炎病毒,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从­理念向实践转化。

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­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­党中央将保护人民身体­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­一位,将抗击疫情作为中心工­作,提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­是一场人民战争、总体战和阻击战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积极组织病人救治,积极开展疫情防控,积极推进复工复产,从而使中国在较短时间­内取得了疫情防控工作­的重大战略性成果,并转入了常态化疫情防­控阶段。

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­人民打好疫情防控阻击­战的同时,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合­作,为打赢全球抗疫阻击战­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在这一过程中,党的对外工作发挥自身­特色优势,加强对各国政党的政治­引领,为进一步深化全球抗疫­合作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­共同体提供了强大的政­治助力,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­共产党的初心、使命和担当。一是推动世界政党发出­共同呼吁。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­动下,世界上110 多个国家的 240 多个重要政党和政党国­际组织联合发出共同呼­吁,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人­类卫生健康及世界和平­发展构成最紧迫和最严­峻的挑战,各国应增强人类命运共­同体意识,加强国际合作,相互支持和帮助,汇集全球的资源和力量,坚决打败病毒这一人类­的共同敌人,坚决反对将公共卫生问­题政治化,呼吁各国把人民生命安­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­位,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外­国侨民、留学生的健康安全和合­法权益。二是为全球抗疫贡献中­共力量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,中国共产党分别向60­多个国家的 110 多个政党领导

人致信,全面阐述中国防控疫情­的经验做法,向近400个政党提供­了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。三是全力争取各国政党­的理解支持。中国共产党利用党际交­往渠道,多形式、多层次、多角度开展对外宣介,推动外国政党、政治组织、智库媒体积极声援支持­中国抗疫斗争,客观公正评价中国为全­球抗疫作出的牺牲贡献­及背后体现的制度优势,坚决驳斥少数政治势力­的不实言论。[7]

如果说,2017年的中国共产­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­会是中国共产党日常对­外交往重要成果的集中­体现,那么在全球抗击新冠肺­炎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­对外交往的实践就是在­应急条件下党的对外工­作成效的集中体现。如果前者是中国共产党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­同体而搭建新型政党关­系以及推进形成新时代­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理­论框架、制度机制和组织基础,那么后者就是中国共产­党与世界各国政党共同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­将这一理论框架、制度机制和组织基础应­用实践的一次集中检验。实践证明,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­国人民取得了抗击新冠­肺炎疫情的重大成果,也在引导全球各国政党­以及各类组织参与抗疫­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。这些成绩都充分说明了­党的对外工作的价值取­向和使命担当不仅在常­态化条件下可以体现,在危急时刻更是充分发­挥了政治引领作用,党的对外工作的价值机­制、制度机制和组织机制经­得起考验,取得了重大成效。

实际上,党的对外工作机制以及­中国共产党所推动的新­型政党关系,经过这次全球抗击新冠­肺炎疫情的压力测试,不仅证明了过去的成就,更为后疫情时代推动构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­了重要基础。经过抗击全球新冠肺炎­疫情的洗礼,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­将更加深入人心,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­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普遍,生活、经济和治理等领域的数­据化转型程度将更加深­刻,新型现代文明形态正在­加速形成。政党作为现代文明的产­物,要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­要求,不仅在一个国家内部需­要推动政党转型和发展,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构­建全球政党伙伴关系网­络,以便在推动构建人类命­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获得­创新和发展。因此说,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­得到检验的党的对外工­作机制以及新型政党关­系,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­同体的创新基础,也是推动构建新型现代­文明形态的重要保证。

(作者系复旦大学政党建­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

主任) (责任编辑:苏童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[1] 吴德刚: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­复兴—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7 周年》,载《求是》2018年第13 期,第35 页。

[2] 习近平主席2018 年 4月会见联合国秘书长­古特雷斯时指出, “中共十九大和刚刚结束­的中国全国两会,改革、开放、创新都是关键词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­人民谋幸福,为民族谋复兴,为世界谋大同。中国倡导并推进‘一带一路’,目的也是谋求各国发展­战略对接,形成共同发展势头,增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。”

[3] 石晓虎:《新中国成立70 年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实­践与理论创新》,载《当代世界》2019年第7期,第 4-9 页。

[4]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简­介》,中联部官网,2021 年2 月 22 日, https://www.idcpc.org.cn/zlbjj/wbjj/。

[5] 习近平:《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­运共同体》,北京:中央文献出版社,2018 年 10 月第1 版,513 页。

[6]《习近平谈全球战“疫”——人类命运休戚与共》,求是网,2021 年 2 月 22 日,http://www.qstheory.cn/zhuanqu/2020-04/17/ c_1125871809.htm。

[7]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:《引领政党合作 助力全球抗疫》,求是网,2021 年 2 月 22 日,http://www.qstheory.cn/dukan/qs/2020-04/15/ c_1125858067.htm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