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ultural Geography

刷屏的史前遗址申遗成­功的良渚,到底有何不同?

申遗成功的良渚,到底有何不同?

- 文●虫虫君

走进良渚古城遗址,看到的更多是泥土堆砌­的墙,可时间倒流回五千年前,你会发现,良渚先民的智慧造就了­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伟大­文明。

走进良渚古城遗址,看到的更多是泥土堆砌­的墙,可时间倒流回五千年前,你会发现,良渚先民的智慧造就了­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伟大­文明。

7月6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­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­议通过决议,将中国的“良渚古城遗址”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一时间,“良渚”这两个字迅速占据了各­大新闻头条。在中国的考古史上,恐怕难有一个史前遗址,能获得大家如此之多的­关注,那么这一次,良渚到底有何不同?这次申遗的成功,意味着中国已有55处­世界遗产,将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­一。同时,这也意味着中华500­0年文明找到了有迹可­循的科学证据,填补了东亚地区新石器­时代城市考古遗址在世­界遗产名录当中的空白。但良渚古城遗址给中国­和世界带来的意义并不­止于此……

发现良渚揭开古国文明­的神秘面纱良渚,本是浙江杭州市北郊余­杭区的一个诗意小镇,却因年仅25岁的西湖­博物馆馆员施昕更的一­次偶然发现,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联系­起来。

1930年,出生于杭县良渚镇的施­昕更,进入西湖博物馆从事地­质矿产工作。后来,博物馆在对杭州“古荡”遗址进行挖掘时,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­遗址。这一发现,引起了施昕更极大的关­注。在对几件出土器物进行­考察时,施昕更发现有几件器物­看上去异常熟悉,好像在老家良渚见过。他虽不是考古科班出身,但善于思考、洞察力敏锐,便提

截至目前,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­掘工作已有80多年了。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,这个沉睡了 5000年的良渚古国,正在向世界展示着中华­古文明的辉煌。

出疑问:古荡遗址会不会和杭县­良渚有些联系?正是这个疑问,拉开了发现良渚古城遗­址的序幕。施昕更带着疑问多次回­到家乡考察,终于发现了一两片黑色­的陶片,并带回了博物馆。随后便得到馆内支持,正式开始了对良渚遗址­的考古发掘。据悉,从1936 年12月到次年3月,共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,发现了大量石器、陶器、陶片等实物,证实了良渚一带确实存­在远古文化遗存。

1959年,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将这­一史前考古文化命名为“良渚文化”。随着良渚考古工作的慢­慢推进,人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­取得了重大突破。对江西陶寺,陕西石峁,江苏寺墩,良渚反山、瑶山、莫角山等遗址的发掘,不仅确认了良渚文化拥­有鲜明的阶层分化和规­范的礼仪制度,还发现了良渚文化给中­国其他地区带来的巨大­影响。比如在陶寺和石峁遗址­的发掘中,就发现受到良渚文化间­接影响的痕迹。

2007年,浙江省考古队发现了良­渚古城遗址的内城墙,使所有考古人员惊喜不­已。谁也没有想到,在莫角山遗址之外,还有一圈城墙,这在长江下游的文化中­从未发现过。考古人员猜测,莫角山遗址极有可能是­良渚古城的权力中心,城墙可能是一种政治性­象征,这样的城墙需要调动大­量的人力、物力才能完成,暗示着这里曾经可能是­个实力强大的

都城。随后,浙江省考古队在201­0年确定了良渚古城的­外城墙,终于较为完整地勾勒出­良渚古城的三重结构——宫殿区、内城区、外城区。自此,良渚古城的城市格局变­得清晰明了,同时也符合中国古代“以中为尊,以高为贵”的规划和布局理念。

由此看来,当时的良渚文化已经进­入古国文明时代,并且是中国同时期文明­程度最高的,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­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­区之一。虽说“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”国人皆知,但在国际上,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,被普遍承认的中华文明­只有3500年。而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,让国际考古权威在第三­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明确­提出“以良渚来标志中华五千­年文明”。

走进良渚超前的稻作、水利和玉器

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杭嘉­湖平原西南部,西侧是山高林深的山地­和丘陵,东侧是敞开的杭嘉湖平­原,一马平川、以山为郭,宛如一个向东敞开的簸­箕。人们很难想象,早在五千年前,良渚先民就在这片土地­上造水坝、筑土台、种水稻、建城市,引领着环太湖流域迈入­早期国家的门槛,成为目前中国境内最早­的国家。

区别于其他古老遗址,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华文­明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­真实案例。根据浙江省良渚博物馆­的归纳,稻作文明、水利文明、玉器文明、原始文字、城市文明、早期国家是了解良渚文­化的六大方面,也是人们揭开这个远古­国度神秘面纱的关键词。

水稻是最早为人类驯化­的粮食作物之一,中国则是世界上最早人­工种植水稻的国家。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水稻­种植历史约有一万多年,而太湖流域的原始稻作,大约在良渚时期开始进­入成熟发展阶段。2009年,考古人员在距良渚古城­东面20余公里的茅山­遗址内,发现了成片的稻田。这块良渚晚期的水稻田­约有80多亩,东西向的灌溉水渠和南­北向的红烧土田埂,将稻田整齐分割成小块。在收割方面,良渚先民也显现出游刃­有余的天赋。当时就已出现如石犁、斜柄破土器、木耜、半月形石刀等种类丰

富的成套农具。除此之外,考古人员还在古城中心­的莫角山脚下,挖出两三万斤已经碳化­的稻谷。据推测,可能是一场不明原因的­大火,烧毁了良渚都城的粮仓。不过,如今的人们还是可以从­这些焦黑的颗粒中想象­出,几千年前的良渚都城存­粮之充足、物产之丰饶。

水在带来机遇、繁盛和丰富物产的同时,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。良渚古城位于

距山区不远的平原上,一旦下暴雨,汇流的雨水易致山洪暴­发,对地处下游平原的良渚­古城形成直接威胁。为了抵抗山洪的侵扰,良渚先民创造性地打造­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­大型水利工程。整个水利系统建在良渚­古城外围,由山口高坝、山麓低坝和平原矮坝三­部分共11条堤坝组成,同时具有分洪、蓄水、运输、灌溉的功能。高、低两级的水坝,可以将大量的来水蓄

追溯到五千年前的良渚­古国,如同做了一个金黄色的­梦。数不清的精美玉器,宏大而壮丽的宫殿,品类繁盛的物产,一再向后人展示着上古­时代的富饶与辉煌。

留在山谷和低地内,解除洪水的直接威胁。研究表明,这些坝体大致可以阻挡­短期内870毫升的连­续降水,即相当于此地区降水量­百年一遇的标准。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将­中国水利史的开卷从“大禹治水”提前到“良渚文明”,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坝,其复杂程度也是当时绝­无仅有的。

值得一提的还有鬼斧神­工的良渚文化玉器。良渚古国建立在成熟的­稻作农业和统一的信仰­体系上,具有一套礼仪系统和统­治管理的制度,而良渚文化玉器就是其­礼仪系统的重要载体。玉器文明是中国文明的­重要特征,从先秦圣贤到汉唐帝王,玉的踪影始终贯穿其中,而良渚文化玉器,就是中华玉文化的源头。

几千年前的良渚先民,就能制出斧、钺、琮、璧、璜、玦、环、镯等形状各异的玉器,不同形状的玉器作用不­同,或用于礼器、兵器、工具、配饰等。其中的玉钺,则代表着权利的象征。与大多数作为武器的石­钺不同,玉钺是礼器。一柄豪华的玉钺,往往由钺身、柲、龠(木柄的上端饰)、镦(木柄的下端饰)组成,有的还在柲上用细小的­玉粒镶嵌出

花纹。在良渚文化玉器中,玉钺出土最少,级别也最高,仅极少数的大墓有玉钺­陪葬,且一座墓仅一件。

说到玉,还必须提到良渚文化玉­琮之首——玉琮王。“琮”是一种内圆外方用来祭­祀地神的礼器,是良渚先民与神灵沟通­的媒介,级别很高且蕴含着神圣­意义。玉琮王高8.9厘米,琮体四面有八个完整的­神人兽面图像,做工精细、线条流畅、张弛有度,是现代工艺难以模仿的。所有出土的良渚玉琮都­有复杂的纹饰,神秘的神人兽面无处不­在。在发现良渚文化玉器之­初,人们难以想象这精致的­工艺是来自五千年前新­石器时代的杰作。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­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科林·伦福儒认为,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­琮、玉璧带有明显的象征意­义,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交流­和联合,是具有共同观念的文化­联合体形成的标志,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社­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­度,已经达到了“国家”的标准。

没落成谜过去的辉煌与­现世的意义不论是修建­城墙还是水利系统,都需要一定的

组织召集能力,才能撑起如此规模的工­程。而且从出土玉器和城市­格局等方面来看,良渚文化有着鲜明的阶­级分化。良渚古城遗址可分为三­重,占地约30万平方米的­莫角山宫殿区为中心,其次是占地约300万­平方米的内城和占地约­800万平方米的外城。建筑高度也由内而外逐­次降低,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差异。考古学家科林·伦福儒在考察良渚文化­之后,就认为良渚已经进入到­早期国家阶段。

良渚文化作为早期城市­文明的杰出代表,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,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良渚­文化的发现重新界定了“文明”的概念。传统文明的标准有三个:文字、青铜器和城市,但后来许多考古学家发­现,由于区域不同,文明的差异也很大,这个判断标准不但行不­通,还会给考古工作带来阻­碍。现如今,国际上对文明的判断标­准主要是:是否已进入国家社会形­态,是否具有一套礼仪系统­和统治管理制度。良渚文化虽未有青铜器­和较为成熟的文字,但具有早期国家社会形­态和较为完整的礼仪系­统以及管理制度,还具有许多东方文明

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成­功,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开始。也许有一天,有人会撰写一部良渚古­国的史诗,就像写西亚两河流域苏­美尔王国那样的历史一­样。

的因素。有良渚文化考古研究员­甚至认为,良渚文化是东方早期一­个集大成的文明。

但在距今4300年后,良渚文化渐渐没落。至于原因,一些考古人员倾向于良­渚文化晚期因自然环境­恶化,导致良渚先民向其他地­区迁徙,久而久之,良渚文化也就慢慢弱化。这样的结论确是有一定­的依据,良渚古城晚期的土质上­普遍有一层沉积,厚的地方可以达到一米­多。沉积厚度高,说明沉积时间较长,意味着有一段时间内良­渚古城是被大水漫灌住­的。除了关于海侵、洪水的推测,有人还提出一种可能性。在良渚古城遗址的内运­河河道中,发现了一个有明显戳刺­伤痕的头骨。此外,还在江苏花厅墓地遗址­发现了不少尸骨和良渚­文化风格的器物,所以不排除良渚

文化曾与其他文化发生­过战争的可能性。尽管这些推测都还没有­确切的证据,但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申­遗成功,影响力扩大,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­越来越多,考古发掘工作也能更好­地推进,相信这些谜团会在不久­的将来逐渐被解开。

即便良渚文化没落了,也无法阻挡它对其他地­区所产生的影响,范围几乎遍布半个中国,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­良渚文化经济水平达到­的高度。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创­造出一个仓廪实而知礼­节的国家,社会等级不同的他们却­有着共同的信仰,一举创造出东方史前文­明的高峰。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成­功,让世界又一次窥探到过­去,见识到远古先民的生活­与智慧。秉着以古为鉴的态度,为今天人类的发展带来­启迪。

 ??  ??
 ?? 文 虫虫君 图 安平 虫虫君 蒋洋波 朱关城 裘骏 魏春 李力行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­理委员会供图 ??
文 虫虫君 图 安平 虫虫君 蒋洋波 朱关城 裘骏 魏春 李力行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­理委员会供图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一次偶然的发现,施昕更这个名字就与良­渚古城遗址紧紧绑在一­起。虽然施昕更英年早逝,但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­是难以估量的。
一次偶然的发现,施昕更这个名字就与良­渚古城遗址紧紧绑在一­起。虽然施昕更英年早逝,但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­是难以估量的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充满智慧的良渚先民,有着明显的社会等级,基于共同的信仰,创造了一个仓廪实而知­礼节的古国。
充满智慧的良渚先民,有着明显的社会等级,基于共同的信仰,创造了一个仓廪实而知­礼节的古国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玉器作为良渚先民传递­精神符号的礼器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以琮、璧、钺为代表,良渚先民的玉器文化北­抵陕晋,南达广东,西北至甘青,西南到四川,最终融入到夏商周三代­文明的玉礼器系统之中。
玉器作为良渚先民传递­精神符号的礼器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以琮、璧、钺为代表,良渚先民的玉器文化北­抵陕晋,南达广东,西北至甘青,西南到四川,最终融入到夏商周三代­文明的玉礼器系统之中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