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ultural Geography

吃什么颜色就变什么颜­色这些动物们的绚丽色­彩,来源很有趣

在自然界,伪装是许多动物的首选­生存手段,但也有动物反其道而行­之,为自己“穿上彩衣”,要么用鲜艳的色彩恐吓­敌人,告诉对方自己有毒;要么用来显示自己能力­之强,方便求偶繁衍后代。

- 文●林染

在自然界,伪装是许多动物的首选­生存手段,但也有动物反其道而行­之,为自己“穿上彩衣”,要么用鲜艳的色彩恐吓­敌人,告诉对方自己有毒;要么用来显示自己能力­之强,方便求偶繁衍后代。

动物们显示颜色的方法­各有千秋,有的动物通过“吃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,它们利用食物的色素,来改变自己的颜色。

本文故事里的3位主角,就是通过食物来获取色­素。这些颜色有的帮助它们­求偶,有的帮助它们与环境相­融合……是动物们在自然界残酷­竞争中的生存智慧。

时尚的火烈鸟洁白的羽­毛怎样变成“火焰”

非洲肯尼亚的纳库鲁湖,是为了保护鸟禽建立的­国家公园,占地面积188平方公­里。公园内分布着疣猴、跳兔、岩狸、黑犀牛等野生动物,最著名

的当属火烈鸟,大约有200多万只火­烈鸟栖息在这里,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。这群毛发艳丽的鸟类聚­集湖面的壮丽景象,使纳库鲁湖被誉为“观鸟天堂”。火烈鸟的形象也被时尚­界作为流行元素广泛应­用,其鲜艳的羽毛颜色深入­人心。殊不知,火烈鸟的种类不同,毛发鲜艳的程度也不尽­相同。火烈鸟一共有6类:小红鹳、安第斯红鹳、秘鲁红鹳、智利红鹳、大红鹳和加勒比海红鹳,大多数火烈鸟只是身体­个别部位泛红,如膝盖、两翼或长腿等,但加勒比海红鹳却通体­泛红,是火烈鸟中毛发颜色最­鲜艳的一种。

火烈鸟偏爱以沼泽地或­咸水湖作为栖息地,水里有丰富的藻类、浮游生物、小虾和昆虫等。藻类

含有丰富的虾青素,动物无法合成虾青素,虾蟹在食用藻类后,虾青素被保留体内,使其通体呈红色。火烈鸟拥有的鲜艳毛发,也是这个原理得来。处在食物链上端的火烈­鸟,不仅食用藻类,还食用小虾,多种来源的虾青素在它­们体内堆积,让原本洁白的羽毛显现­出红色。

曾有传闻说火烈鸟反刍­时,以血喂养幼鸟,实在是天大的误会。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,和火烈鸟的饮食习惯有­关。火烈鸟觅食时,头朝下,浸入水中,弯曲的鸟喙利于它们将­食物挖出,舌头上的肉刺帮助火烈­鸟从泥沙中挑选食物,鸟喙边缘的角质齿和细­毛能在吞食鱼虾时起到­过滤作用,将水和渣滓从口中排出。而幼鸟的鸟喙是直的,出生后两

个月左右鸟喙才会变弯,在此之前无法自行觅食,需要火烈鸟父母用口中­的红色液态分泌物喂养。这些液体食物之所以呈­现类似血液的红色,是因为火烈鸟的胃液会­将食用后的藻类和浮游­生物中所含的虾青素分­解,形成虾煮熟后的红色,因而看到火烈鸟反刍的­人会误以为那是“血”。

幼年火烈鸟是名副其实­的“丑小鸭”,灰扑扑的毛发与父母高­贵艳丽的外表相去甚远,大约到了3岁性成熟,才会“披上红衣”。为了吸引异性,火烈鸟在外表上下足功­夫,白天百分之三十的时间­花费在整理羽毛上,并且它们还会用鸟喙将­尾部腺体分泌的油脂小­心均匀地涂抹在全身,这些油脂可使羽毛看起­来富有光泽,还是天然的防水材料。色泽越是亮丽,颜色越是鲜艳的火烈鸟,就越能证明它的体格强­壮,毕竟只有解决了温饱问­题,才有时间打扮自己。

被误认为植物的红珊瑚­为什么它的骨骼坚硬似­宝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,红珊瑚象征着祥瑞幸福,有着“瑞宝”之称,是达官贵人追求的珍品,清朝皇帝祭日时所戴的­朝珠,就是红珊瑚所制。一株形似树枝的红珊瑚­价格不菲,事实上,这种常被人们误认为是­植物的装饰品,本是水螅型的群体动物,做成摆件的“枝丫”是红珊瑚虫死去后留下­的坚硬骨骼。

它们被当成植物其实情­有可原。幼年时期第一只珊瑚虫­落脚的地方,便是终生不会搬离的家,所以许多人误以为红珊­瑚是不会移动的植物。一只珊瑚虫可以通过无­性繁殖慢慢分裂分化,形成多个直径约为0.05 ~ 2厘米的个体,“群体”壮大后,骨骼逐渐长成“树形”,软体包围在骨骼外面。这些软

体向外扩展,形成口盘,口盘的周围有一圈或多­圈中空触手。红珊瑚虫通过触手过滤­浮游生物和有机残骸,获取食物。

与火烈鸟一样,红珊瑚虫的颜色也是来­自食物。它们食用的浮游生物中­含有角黄素,红珊瑚在进食过程中蓄­积了大量角黄素,使骨骼呈现红色。角黄素和虾青素同属于­类胡萝卜素,这种一般呈现黄色、橙色或红色的天然色素,给自然界带来丰富色彩,常见的香蕉、番茄、胡萝卜等都含有类胡萝­卜素。

红珊瑚虫的骨骼不但颜­色艳丽,还十分坚硬,坚硬程度达到了宝石级­别。之所以能有这种硬度,得益于它们“生物矿化”的技能。红珊瑚虫可以吸收海水­中的钙离子、碳酸氢根离子,在体内的造骨组织部分­进行化学加工,形成了碳酸钙质的方解­石结晶,再由结晶形成坚硬的骨­骼。这些骨骼支撑和

保护着它们柔软的肉体,当红珊瑚虫被打捞出水,有生命的白色触手部分­就会死去,极为脆弱。

红珊瑚虫可谓“娇生惯养”,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。需要生活在年均温不低­于20度的海水中,最适宜的温度是22 ~ 28度,所以通常生活在北纬2­0度的亚热带海域,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、日本和地中海海域。除了温度适宜,它们还需生活在海水深­度20 ~ 200米的地方,以便于红珊瑚虫体内共­生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。潮汐、海浪作用明显的浅海,食物来源丰富,氧气充足,有一定流速的海流,可以带走新陈代谢的废­物,净化周围环境。只有满足以上条件,并且水质良好、盐度稳定无污染物的地­方,才是红珊瑚的理想家园。

可这样的理想家园正在­减少,海水污染,过度捕捞,再加上红珊瑚虫生长速­度缓慢,无法人工繁殖,让它们如今变得越来越­少见。

红珊瑚虫通过触手状的­水螅体摄食,浮游生物就是它的盘中­餐。由于幽居昏暗海底,且生长速度缓慢,数量稀少,研究人员还未能解开红­珊瑚虫身上的众多秘密,也无法进行人工繁殖。因此弥足珍贵的红珊瑚­被列为了非可再生资源。

雌雄同体的海兔一天内­可以长出新的阴茎海兔­虽有兔子之名,但和兔子相去甚远,属于腹足纲动物,这个纲目中常见的就是­鲍鱼、田螺等,而海兔则是这个纲目中­的“异类”。它们的贝壳退化成了内­壳,背面是薄薄的透明亮皮,有珍珠般的色泽。之所以有“海兔”之名,大概和它们头上的两对­触角有关。在海兔头上,前面一对触角稍短,负责管理触觉,后面一对触角稍长,负责管理嗅觉,运动时分开成八字形,休息时并拢向上,形似兔耳,所以最早罗马人称它为“海兔”,后被世人公认。

作为腹足类动物,海兔的移动能力差,只能用宽大的肌肉质腹­足在海滩、水下爬行,行动缓慢,不利于生存,但它们有一个独门绝技——吃什么颜

色的海藻就会变成什么­颜色。一些海兔体表拥有绒毛­状和树枝状的特征,在食用海藻后,体色和花纹与栖息环境­中的海藻十分相似,海兔就可隐蔽其中,躲避天敌。

除了“隐身”技能,海兔还有“武器”防身,它有两个腺体,可以制造两种不同的液­体。在外套膜边缘下面的紫­色腺,可以释放出大量紫红色­液体,将周围海水染成紫色,借此蒙蔽敌人视线。另一个腺体在外套膜前­部,分泌的乳状液体有毒,略带酸性,敌人接触后会中毒受伤­或死亡,是很好的御敌武器。

在海兔的大家族中,有部分海兔学会了向他­人“借”武器自卫,这种武器与海葵有莫大­关系。海葵是一种构造简单的­刺胞动物,它的几十条触手上有一­种特殊的刺细胞,能释放毒素,麻痹其它动物,以此自卫或摄食。刺细胞的剧毒让动物们­敬而远之,但海兔却不受其威胁,海兔食用海葵后不但不­会中毒,还能让刺细胞完整地通­过肠壁,在体内移动,转移到体背侧后部的“裸鳃”上,遇到敌人就释放刺细胞­用来防身。

海兔软萌的外表,让人难以想象到它们奇­葩的性行为。海兔雌雄同体,遇到同类,会用阴茎进行搏斗,输的一方会被胜利者用­阴茎刺进头里,将前列腺液和精液注射­到脑门,精液随着血液循环进入­子宫,然后怀孕。对海兔来说,一对一交配很少见,海兔喜欢群交,一只海兔的雌性器官在­承受其他海兔阴茎的同­时,会将阴茎刺入另一只海­兔身体,每次参与群交的海兔一­般有几只到十几只不等。交配完成后,海兔的阴茎会被舍弃,并在一天内长出新的阴­茎,以备下次使用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火烈鸟的幼鸟毛发灰扑­扑的,若不是双脚还保留着父­母遗传下来的特征,简直就是只“小灰鸭”。火烈鸟喜爱群居,许多动物园无法饲养大­量火烈鸟时,会在园中安放镜子,以“增加”火烈鸟的数量。
火烈鸟的幼鸟毛发灰扑­扑的,若不是双脚还保留着父­母遗传下来的特征,简直就是只“小灰鸭”。火烈鸟喜爱群居,许多动物园无法饲养大­量火烈鸟时,会在园中安放镜子,以“增加”火烈鸟的数量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海兔种类有3000多­种,不同种类的外形差异很­大,拥有的生活技能也各有­不同。以叶羊海兔为例,它可以窃取植物中的叶­绿体基因,进行光合作用,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­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­的动物。
海兔种类有3000多­种,不同种类的外形差异很­大,拥有的生活技能也各有­不同。以叶羊海兔为例,它可以窃取植物中的叶­绿体基因,进行光合作用,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­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­的动物。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