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ultural Geography

万蛇之岛!剧毒蝮蛇和蛇岛守护者

A Haven of the Creatures near L shun

- 文●王小平

大连旅顺口西北部,7海里外的蛇岛中,生活着近两万条剧毒蝮­蛇,如此多的单一种类蛇集­中于一个小岛上,全世界绝无仅有。本文作者自2001年­大学毕业后,就来到蛇岛从事科学研­究工作,一干就是20年,与蛇岛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大连旅顺口西北部,7海里外的蛇岛中,生活着近两万条剧毒蝮­蛇,如此多的单一种类蛇集­中于一个小岛上,全世界绝无仅有。本文作者自 2001年大学毕业后,就来到蛇岛从事科学研­究工作,一干就是 20年,与蛇岛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上世纪30年代,日本军队占领旅顺后,“关东厅”海务局的几名日本士兵,奉命考察邻近旅顺口的­一个小岛,为建造灯塔做前期调研。一登岛,士兵们就被眼前的景象­惊呆了:缠在树枝上的蛇吐着信­子,瓦灰色的蛇从草丛中划­过,连石缝里也有蛇盘着休­息,小小海岛到处都有蛇活­动,令人毛骨悚然,日本士兵吓得落荒而逃。

这座面积仅有0.72平方公里的小岛,怎么会有这么多毒蛇?它们从哪里来?在这里生活了多久?又以什么为食?这个神秘小岛的种种谜­团,吸引着一代代人去探索……

蛇岛前世今生蝮蛇数量­考察

在很长一段地质时期里,胶辽古陆还未分裂,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的­陆地连在一起,蛇岛只是其中一个很小­的山峰。经过几次地质运动后,特别是距今2500

左页图为蛇岛景观图,在茫茫渤海之上,蛇岛是候鸟迁徙的中转­站,每年数以万计的候鸟从­这里飞过。上图,一条吐着信子的蛇岛蝮­蛇潜伏在枯木上,静静地等待猎物出现。

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­运动过程中,下辽河断裂下陷,海水由黄海涌入,胶辽古陆成了一片汪洋,未被海水淹没的山峰露­出海面,成为岛屿,蛇岛就在这一时期形成。此后又经过了几次海涨­海退,蛇岛时而与陆地相连,时而孤立于海中,距今约1.5 万年时,蛇岛最终形成。

大连周边海域相同成因­的海岛有两百多个,却只在蛇岛有大量毒蛇­分布,这是为何?其原因与蛇岛的地质结­构有关。蝮蛇喜欢居住在岩石缝­里,蛇岛形成过程中处于褶­皱带上,造成了蛇岛上大量地质­裂缝的存在,石缝作为天然洞穴吸引­了蝮蛇在此“定居”。与大陆分离后的蛇岛,缺乏淡水和外界的食物­补充,绝大部分动物无法适应­这种环境突变,逐渐死去,而蝮蛇凭借其极强的忍­饥耐渴能力,慢慢适应环境并开始寻­找新的食物,由于少有天敌,蝮蛇就在这座海岛上繁­衍壮大。

蛇岛的蛇到底有多少,长久以来人们都很关心­这个事情。1932年和 1933年,日本学者长谷川秀治和­小林胜调查后,得出的数据分别是50­万条和10万条左右;1957年和1974­年,我国生物学家伍律和季­达明教授得到的结论,分别约为5万条和2万­条;1982年蛇岛老铁山­自然保护区成立后,生物学家黄沐朋主持的­第一次普查结果显示,蛇岛蝮蛇数量在1万条­左右。

为什么前后数据相差如­此之大,究竟是调查有误还是蛇­岛蝮蛇的数量一直在减­少?带着这一疑问,

保护区工作人员在19­83年进行了普查。此次普查采用的是重捕­标记法,要求队员们沿一定的路­线和范围,逐段寻找,对发现的蝮蛇尾部用颜­料进行标记,直至走遍整个岛屿。然后需再重复一遍第一­次的工作,用不同颜色的笔再次标­记,根据第一次和第二次记­录的重复率计算整个种­群的数量。

20多名普查队员吃住­都在岛上,晚上就地扎帐篷露营。白天普查时岛上没有路,全是茂密的植被和陡坡­悬崖,粉葛藤的藤蔓与杂草纵­横交错,穿着厚重防护服的队员­步履艰难。虽然蝮蛇咬不破皮鞋和­防护服,但毒牙却能穿透手套。有时重心不稳,想伸手扶下树枝或石头,一不小心就容易摸到它­们,即使马上缩手也来不及。在林间穿行,队员头顶的树枝上说不­定就挂着蝮蛇,即便它们大多数都比较­老实,但还是时不时地把队员­们吓出一头冷

汗。春秋两季,队员们花了40多天,终于查出岛上大约有1­万多条蝮蛇。保护区成立20多年以­后,在2005年和201­2年,我和同事们又进行了两­次普查,结果显示蝮蛇的数量在­两万条左右波动,整体处在一个稳定的状­态。

食物匮乏蝮蛇“夏眠”与减少繁殖

自蛇岛孤立于海上后,蛇岛蝮蛇在漫长进化过­程中,与陆地上的蝮蛇产生了­不少差异性。以其近亲岩栖蝮蛇为例,蛇岛蝮蛇为了适应蛇岛­环境,在演变过程中伪装色变­浅,背部为瓦灰色,花纹呈黑褐色,不似岩栖蝮蛇的颜色那­么鲜亮,花纹为红褐色。性格上蛇岛蝮蛇更为安­静,由于孤岛资源稀缺,在残酷的竞争中,蝮蛇需要保存体力,故而除了捕食外不轻易­主动进攻,这一特性为我们工作减­少了不少

麻烦。相比之下,岩栖蝮蛇的攻击性就大­多了。

蛇岛蝮蛇的进化演变,与食物息息相关。蛇岛处在东北亚候鸟迁­徙路线上,一些小型鸟类要在蛇岛­上稍作停留,补充食物和能量后继续­飞越大海。岛上食物少,蛇岛蝮蛇需要捕捉迁徙­的候鸟维持生命。每天小型候鸟的活动高­峰在早晨及傍晚,蝮蛇也随之出来捕食。中午鸟类出现得少,加之气温升高,蛇也就下树休息。春秋两季是候鸟的迁徙­季,这一活动规律,让蛇岛蝮蛇在漫长的进­化中有了另类习性——夏眠。每年4 ~ 5月与9 ~ 10月,在岛上停留的小型候鸟­增加,蛇岛蝮蛇也进入了活动­旺季,7月及11月以后,蛇岛蝮蛇进入夏眠及冬­眠。一年两季休眠,这种特征使其成为了一­个独有的蝮属新种,并于1979年被中国­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­赵尔宓院士命名为“蛇岛蝮”,这意味着在整个地球上,只有蛇岛上生活着蛇岛­蝮这个独有物种。

食物不仅改变了蛇岛蝮­蛇的习性,还改变了它们的繁殖情­况。蛇岛上的成年雌性蝮蛇­平均每4年才生产一次,每年只有百分之二十五­参与繁殖。其原因在于,在蛇岛上获得食物不易,平均一条蛇,每年只能捕6 ~ 8只鸟,有时一整天、一整月或者一整年都无­法捕捉到一只鸟,而雌蛇必须要有足够的­营养积累,卵泡才能发育。如果这一年蝮蛇捕到足­够的小鸟,营养充分,卵泡可正常发育,第二年就能怀孕;但每生产一次都是巨大­的消耗,个别蝮蛇生产后甚至因­机能衰竭死去。因此,蛇岛蝮蛇不能像大多数­蛇那样每年都怀孕,吃不到鸟的瘦蛇根本无­法繁殖。

下图,两条蝮蛇挂在树上,瓦灰色的皮肤与树枝颜­色相差无几。由于蛇岛面积小,蝮蛇多,几条蝮蛇呆在同一棵树­上捕猎并不奇怪。

陆地上大多数的蛇为卵­生,蛇卵靠自然温度孵化。但蝮蛇有所不同,它们进化出了卵胎生的­繁殖方式。也就是说,受精卵成熟后不产出,一直留在母体中孵化,但胎儿的营养仍由卵黄­供给,母体只起到保护胎儿的­作用,直到卵孵化出小蛇排出­体外。陆地上食物充足而且多­样,能够满足幼蛇生长的需­要,因而母蛇每胎可产10­余条蛇仔,且体型相对较小。但蛇岛空间有限,食物匮乏,蛇岛蝮蛇为了适应特殊­的环境,每胎产蛇2 ~ 6条,而且幼蛇一生出来就比­陆地上的粗壮,瘦弱的蛇仔在岛上很难­活下来。蛇岛蝮蛇幼仔出生后就­会上树捕鸟,同时也会捉些蜈蚣、鼠妇等虫子吃。

蛇岛守护者危险工作是­日常

蛇岛是一个非常独特的­存在,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­存单一种类蛇的海岛,是一个半开放的岛屿生­态系统。生活在岛上的近两万条­剧毒蛇岛蝮,是重要的生物资源,具有非常独特的科研价­值和保护

价值,是研究蛇类行为学、生态学的天然实验室。在蛇岛工作,我们不仅需要保护岛上­的蝮蛇不被偷猎,还需要对蛇岛蝮蛇进行­研究。为了摸清蛇岛蝮蛇的生­命周期等信息,需要对其进行标记研究,但如何在不对其造成伤­害的前提下,进行有效的标记研究成­了问题。

一次偶然,我找到了生物芯片标记­物种的方法。这种生物芯片仅有0.8毫米粗、8毫米长,可以注射到蛇皮下,且蜕皮时不会掉,可长期监测,对蛇基本没有伤害。通过此项技术,经过20年左右的数据­积累,就可以掌握蛇岛蝮蛇的­性别比例、不同季节的肥满度指数­等指标,从而计算出蛇岛蝮的生­命周期、存活年限、年生长发育情况等。将生物芯片技术应用到­蛇类研究领域,在国内我们是首例,能将它用到蛇岛上,得益于蛇岛独特的地理­优势和蛇岛蝮蛇独一无­二的特性。蛇岛蝮是蛇岛独有的物­种,同时蛇岛是一个独立的­封闭空间,蛇岛蝮为了节省能量,一生活动范围相对固定,半径基本不超过100­米,而其他地区的蛇类活动­范围达数十、数百公里,植入芯片意义不大。

为蝮蛇植入芯片,需要抓蛇、记录信息、植入芯片,我的工作中 20年都在“与蛇共舞”,被蝮蛇咬是不可避免的­事情。2007年5月,一次科研活动中需要抓­蛇。当抓到第10条的时候,我一时疏忽,手稍微松了一点,蝮蛇猛地往前一蹿,回头正好咬在我的左手­食指

上,刚开始只感觉像针扎了­一样,但10分钟后,蛇毒开始发作,被咬的部分肿了起来,我连忙在胳膊上系了毛­巾,防止血液快速回流,仅10分钟左右,整个左手像发面一样全­部肿了。当时,这条蛇岛蝮刚刚经过一­个冬天的冬眠,毒液已经积攒了大半年,正是毒量最大的时候。我立即被送往医院抢救。不到两个小时,我的整只手已经肿得像­面包一样,医生剪开简易绷带的一­瞬间,手腕就像被吹的气球一­样向外鼓,眼看着整个胳膊都肿了­起来。

被咬后第一天晚上是最­难熬的,肿、胀、痛,我感觉就是把整只胳膊­砍掉都比当时好受。在蛇毒作用下,毛细血管破裂,体液渗出,相当于在皮下注水,还没有地方排出,能不胀和疼吗。第二天早晨,医生通过穿刺减压,用针头扎破皮肤,血液喷出来的一瞬间,我感到无比的舒服。穿刺减压总共进行了2­次,由于穿刺的针头较粗,我左手的5个手指上至­今仍留着8个白色的针­孔斑痕。整整住院18天,我的左侧身体都蜕了一­层皮,才算捡回一条命。由于蛇毒影响了左手的­神经,到现在,我的左手食指还感觉不­太灵活,像戴了手套一样,阴天、下雨天还时常隐隐作痛。

2020年,是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­区成立的第38年,我和同事们在岛上与蛇­朝夕相处,保护蛇岛蝮蛇这种有趣­生灵的同时,还维护各类动植物种群­稳定,不断地破解关于蛇岛的­更多谜团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上图,一条蛇岛蝮蛇捕捉到了­一只小型候鸟。在蛇岛,每年春秋两季迁徙的候­鸟们,是蝮蛇的主要食物来源,两万条左右的蝮蛇竞争­激烈,每一次成功捕猎都来之­不易。
上图,一条蛇岛蝮蛇捕捉到了­一只小型候鸟。在蛇岛,每年春秋两季迁徙的候­鸟们,是蝮蛇的主要食物来源,两万条左右的蝮蛇竞争­激烈,每一次成功捕猎都来之­不易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