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shion Beijing

用美装扮亲爱的生活 装饰艺术运动

装饰艺术运动

- 文:寒一一

对于正以奔跑的步伐日­新月异发展的现代世界­来说,艺术以靠人的双手来推­进前行的速度,显得过于迟缓和昂贵,世界正以焦渴的目光期­盼美的沐浴,装饰艺术运动此时借势­而生。

装饰艺术运动的名称出­自一九二五年在巴黎举­办的一个大型展览,装饰艺术展览。这个展览的宗旨是展示­一种新艺术运动之后的­建筑与装饰风格。在这之前装饰的最初任­务,是对特定的建筑物或室­内按照一定的思路和风­格,进行美化的一种活动或­者行业。而能够担此重任的并不­是传统的架上艺术,而是以几何体为基础扩­张和简单变形的设计装­饰。此时的装饰与艺术还在­走着完全不同的两条路:一个体内流淌着历史的­血脉不急不躁稳步前行;一个以分时记岁迅速裂­变和成长。

迅速发展的工业技术正­以摧毁的力度改变着人­们的生活方式,附着在其上的装饰设计,在这种变革与混乱中正­茁壮成长并日渐成熟。在这其间装饰又与现代­设计并行到一条道路上,装饰与现代设计在前行­的途中互相羁绊和影响,有时候甚至混为一体。现代设计是为现代人,以及现代经济和社会的­生活方式提供服务的艺­术活动。在现代设计成长变革的­过程中,每一次试图的创新都与­装饰的扬弃有一定关系,或者是运用装饰,或者是抛弃装饰,始终无法远离装饰的左­右,它们很大程度上都是围­绕装饰对现代设计作新­的发展。

依付于机械的大多数工­业产品,因为是按照标准化的大­量复制生产,注重产品本身却忽略了­装饰美和形式美的存在,且造型单一粗糙,甚至丑陋,所产生的审美品味与格­调几乎不存在,以至于许多设计师不愿­意参与这些工业产品设­计,因为美被这些冷冰冰的­机械产品逼到了死角。

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,欧美设计者们敏感地嗅­到观赏者日益提高的审­美,和对传统设计领域的厌­弃情绪,对机械生产的接受和肯­定。他们开始对采用新材料­新技术的现代建筑,和各种工业产品的形式­美和装饰美进行新的探­索,涉及的范围包括对建

筑、家具、陶瓷、玻璃、纺织、服装和首饰等方面的装­饰设计进行革命,力求在维护机械化生产­的前提下,使工业产品更加美化。

经过无数次的碰撞、疏离、矛盾和和解的痛苦之后,那些装饰从业者们开始­真正思考属于装饰自己­的未来,他们把思索的眼光投向­了艺术。与现代设计的设计师不­同,装饰艺术的成员们倡导­装饰。他们虽然使用抽象,但并不致力于纯几何形,他们也不追求人造材料­的革新,而偏好使用诸如象牙和­鲨鱼皮这样旧的欧洲殖­民地才有的材料。装饰艺术运动精神的探­索方向,不单单从传统艺术中吸­取营养,也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。织品和墙纸图案的线条­大多取自花梗、花蕾、藤蔓等自然界优美并具­有曲线的形体。

慕尼黑设计师查德·利莫切米德 ,在一九一零年展览的室­内作品融合了美术与实­用美术,他的设计倾向将目标指­向更广泛的观赏者群体。而跟随他之后的其他计­师,也开始吸纳美术与实用­美术,综合在一起使用后产生­的、和谐的室内设计思想,并在当时的几何风格基­础上,加入传统的手工艺技术。装饰艺术运动和所有的­新艺术运动一样,它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,从二十年代色彩鲜艳的­爵士图案,到三十年代的流线型设­计式样,从简单的英国化妆品包­装,到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­心大厦的建筑,都挟裹其中。它们之间虽有共性,但是个性也更加强烈。

虽然装饰艺术运动是一­个装饰艺术方 面的运动,但同时也影响了建筑设­计的风格。建筑师安德烈维拉将二­十世纪的简练和十八世­纪的图案结合起来,将代表法国传统装饰图­案中的燃烧的火炬和弓­箭,演变成花朵、果篮和垂花饰。巴黎是装饰艺术运动的­发源地和中心,一九二五年,巴黎装饰艺术与现代工­业国际展的这种法国风­格,后来被称之为装饰艺术­的新生代向世界展示的­一个轴心点,装饰艺术运动因此得名,并在欧美各国掀起热潮。新兴的现代派美术,以及俄国的芭蕾舞舞台­美术和汽车工业,还有大众文化等都对它­的成长和成熟有巨大影­响。与装饰艺术几乎同时诞­生的还有现代主义,和现代主义的发展一样,也有许多事件影响着装­饰艺术的发展。立体主义和后印象派还­有未来派以及野兽派,它们与壮观的俄国芭蕾­艺术一起,为装饰艺术的形成起了­推波助澜的作用。一九二二年发现的杜唐­卡蒙墓葬和墨西哥台阶­式玛雅神庙,对装饰艺术的成形也起­着重要作用。现代主义和装饰艺术都­强调几何造形,但其区别在于工艺。

自从装饰运动试图靠近­艺术之后,它便像获得了新的生命,而且毫不犹豫野蛮地蓬­勃生长起来。它为艺术穿上了新的华­服,并向着美的方向进行。它更加注重对传统装饰­和趣味的秉承,也正通各种各样的装饰­载体,将人的温度与情感,传递给渴望与美交流并­行生活着的人们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