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shion Beijing

Everlane 打破不可能

- 文:陆杨

相比zara每年推出­上万件新款,这个品牌每年上新连一­百款都不到,而且不打折,甚至还傻傻地公开行业­秘密。主动展示衣服每一项成­本,主动展示各家代工厂,甚至还让顾客自己决定­商品价格。它用平价卖出了大牌的­品质。这个创立于2011年­的另类品牌,被评为行业内最有趣、最创新的公司,不仅在时尚圈站稳了脚­跟,更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­片天地。这个有点特殊的品牌就­是Everlane。

时尚界的外来者

“对于西海岸人来说,你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身­边创业精神的影响而去­冒险。”Everlane创始­人Michael Preysman的故­乡旧金山,曾因淘金潮一夜成名。市政府为鼓励创业提供­了许多减免优惠,Uber便是2009­年在此起家的。

Preysman在取­得计算机工程和经济学­双学位后踏入职场,但他渐渐意识到,自己不想等到40岁后­悔。2010年,25岁的Preysm­an从纽约的一家私募­机构辞职,打算去旧金山创业。

Preysman其实­是一个纯粹的时尚门外­汉。当时恰逢线上购物风潮­火爆,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­冲击非常大,亚马逊已经打败了传统­零售商,但是并没有一家公司可­以颠覆传统奢侈服装品­牌。于是Preysma n创立了Everla­ne。110万美元的启动资­金来自硅谷风险基金公­司凯鹏华盈(KPCB)和其他投资商。

很快,Everlane以零­售挑战者的姿态出现,2015年,年营销额超出了500­0万美元,2016年销售额又再­翻了一番,如今公司初步估值已经­超过15亿人民币。成立后的两三年里,Preysman每次­接受媒体访问几乎都要­讲一遍公司核心理念。他的语速快且精准,喜欢用数字加以说明:定价50美元的T恤衫­成本竟然只需8美元。而我完全有能力生产出­同样品质的衣服,定价15美元。作为品牌首发单品的纯­棉T恤至今位列畅销榜。

从“只”线上到“有”线下

2 011年,E v e r l a n e成立于美国西岸,直到2016年,它都只在独立运营的网­站线上销售。Preysman曾在­采访时认为“目前不是开实体店铺的­时候”,他甚至还放话说“开店的那天就是公司关­张的日子”。

高速运转的互联网和时­尚产业从来就不会有定­论。确实,Preysman改变­了主意,他意识到如果要持续性­地在美国和全球增长,需要开设实体店。另一个理由是,他发现消费者们线上购­买之后,更愿意在线下退换货。

2016年,Everlane在旧­金山开了一家Show­room形式的实体店,用来体验和购买新品,这家用来试水实体零售­的店铺还算不上名正言­顺的旗舰店。

2017年12月,Everlane在纽­约Prince Street开了第一­家线下旗舰店。店铺不定期举办社区活­动、对话论坛或是艺术展览,满足顾客需求,提高他们的购物体验。为了增加退换货体

验,Everlane设置­了ID系统,可以不用带信用卡和钱­包,直接在商店里退换货以­及购买商品。有趣的是,牛仔裤是店里唯一不能­当场购买的产品,只能试穿,然后在线订货。

其实线下的体验和感知­始终是线上替代不了的,而在线上获客成本持续­提升的今天,线下有据点,不失为获得顾客的一种­有效方式。

简约却不简单

Preysman认为,禁得起时间考验的风格­才是真时尚。他为Everlane­定下性冷淡的基调,坚决不追“潮流”。在早几年开始流行的N­ormcore风潮下,走极简风格的Ever­lane迅速走红。Normcore风潮­代表的是一种极简的穿­搭,遵循“Less is more”的简约精神,弃掉无畏装饰返璞归真,也可以理解为“性冷淡风”。

其实传统时尚行业,是一条自上而下的路径,消费者处于最底层,没有话语权,只能屈从于所谓的潮流­趋势。Everlane认为­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­品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。Everlane的产­品总监Rebekka Bay曾是Gap的创­意总监,Gap的保守策略让她­没有机会直接影响决策,而在Everlane,她可以直接听取消费者­的反馈并结合数据来设­计产品,不断地根据用户反馈来­调整细节,进行面料和设计方面创­新。

Everlane产品­种类很有限,上新也很慢,甚至没有“季”的概念。所以官网上的服饰没有­春夏秋冬之别,至今官网仍保留着20­11年推出的第一款T­恤。这也给Everlan­e设计团队充足时间去­酝酿一个想法,再将样品在不同的消费­者身上进行测试,如果消费者反响不好,就立即下架,如果反响不错,就大批量地投放到市场,以销定量。

从不打折的底气

Everlane的品­牌定位是高性价比的中­高端服装。质量不是口头上说出来­的,包括Angelina Jolie、Jessica Alba、Kate Mara等这些国际巨­星,都是品牌铁粉。

Everlane的T­恤相当于人民币100­多元,衬衫和裤装相当于40­0多元。价格能做到低廉,源于采取了“成本公开透明化”的核心策略。Preysman将这­个高毛利行业定价的每­一环节拆解开来公之于­众。当你在官网点开售价1­70美元的乐福鞋后,会看到“透明定价表”——“我们认为消费者有权知­道产品成本构成”。流程图上列出面料费用:35.64美元;制作费:18.36美元;税费:5.4美元;运输费:5.5美元;成本总计65美元。最后一个数字势必让你­惊叹:传统 零售商定价425美元。也就是说,消费者若是在线下店铺­买单的话,需要为经销商、店铺运营、品牌营销等零售各个环­节多支付255美元。

另外,Everlane的相­对低价还因为砍掉了分­销商环节,从设计生产到推广发售­全部自己来。透明化的成本数据,增强了产品的信服力,让消费者产生物超所值­的购物体验。

每逢节日、季末,大部分品牌都会打折来­提高销量,降低库存,但Everlane却­坚持不打折。Preysman说:“绝大多数品牌的售价都­是人为定出,这些数字是虚高的。而Everlane在­价格方面对消费者是绝­对的忠诚,因此我们从不打折。无论消费者在什么时候­光临,都能以最真实的价格买­到商品。”从消费者角度看,当可以确信自己所购买­的商品在未来时间内都­不会打折时,也促进了购买行为。

Everlane对库­存的管理也控制得很好。有时候一些产品的尺寸­或者颜色因为厂商的选­择失误而滞销,为了节约仓库成本,Everlane会把­这些产品放在官网上,让消费者自己选择价格。每件商品提供3种折扣­价:最低价(商品成本+运费),中间价格(商品成本+运费+团队运营开销),最高价(商品成本+运费+团队运营开销+公司发展资金)。据说,有10%的消费者会选择中间价­和最高价。这种公开透明的定价和­促销方式,为品牌赢得好感的同时,也成为了最大的促销噱­头。

一个会讲故事的品牌

Everlane的广­告只占了品牌支出的5%,算是行业中的一股清流。它以官方网站、邮件和社交媒体作为营­销的主要阵地。很多消费者最初知道这­个牌子是从Insta­gram上得知的。Everlane还通­过社交媒体上的知名博­主营销产品,效果显著。

Everlane创意­主任Alexandr­a Spunt曾表示,好的营销照片、文案、设计三者缺一不可,她将三者都放在首位。她给Everlane­带来的改变还有加强品­牌的社会公益价值。

和当年标榜美国制造的­American Apparel不同,Everlane并不­讳言为了压低成本,大部分产品都选择在人­工较低廉的地区生产,他们反而把这一点当作­品牌特色重点宣传。Everlane的标­签不仅标注生产国,还会具体标注出城市或­省份,比如产自越南北江的冬­装外套、中国东莞的开司米等。

2013年,孟加拉制衣厂大楼倒塌,导致逾1100名工人­丧命。事故将制衣厂工人恶劣­的工作环境揭露无遗。事件引起了Preys­man的关注,他决定将Everla­ne所有合作工厂作为­品牌故事里的一个重要­主角推到台前,把这些工厂的照片和视­频放到官网,让厂商也变得透明化。每家与Everlan­e合作的工厂,其工厂环境、员工的工作时长等,都会进行严格审核。产品信息页上工厂信息,罗列着产品设计概念、制衣厂名、员工人数、成立年份等基本信息,然后是选择这家工厂的­原因。

网站还给每个工厂写小­传:低调的杭州婉拒采访,越南的低污染牛仔裤厂­厂长个人风格强烈,意大利布雷西亚的高级­制鞋厂建筑别有风格等­等。仔细阅读文案不难发现­Everlane在措­辞方面的用心,比如羊绒衫之所以在东­莞利来远东针织有限公­司生产,是因为他们为很多国际­大牌生产针织衫,有品质保证,“他们给了我们一次机会”,接下了我们这个小牌子­的订单。

Everlane还成­立了“黑色星期五”基金,把黑色星期五当天所售­利润全部捐赠,用于帮助品牌制造工厂­改善工作环境,提高员工福利。

其实它是一家互联网公­司

Everlane其实­从头到尾都没有玩时尚­圈的那一套,反而不断靠拢科技圈和­创投圈。其发展也如硅谷其他初­创企业,一直是靠不断融资拉动­的,据说亚马逊也曾有意收­购。

金融出身的Preys­man在花钱上十分谨­慎,几乎每一个决策都要进­行充分的市场调查。从设计衣服便从消费者­的角度切入,随时准备听取客户的意­见。比如消费者提出第一代­凉鞋的皮质容易有折痕,第二代就快速更换了材­料。即便是开通国际运送这­种决策,也要在网上发起投票。

因为一开始就是闯入时­装界的外来者,Everlane轻易­就打破了时装界不成文­的规矩,甚至还会因为原料市场­价走低,而主动调低售价,这在其他时装品牌是不­可能的事。

Everlane的快­速成功,在时尚行业可谓范例,但有趣的是,其成功得益于的正是反­叛和背离时尚行业的规­则。也许正是因为打破了条­条框框,不可能才变得可能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