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shion Beijing

海飞 眼中装满故事 脸上没有风霜

- 文:本刊记者 郭嘉

在海飞看来,写作是打通文学与世界、人生、社会之间的路径。小说与剧本,都在讲故事,同一个故事有多种讲法,从哪个角度切入,怎么讲,十分重要。好小说和影视作品要给­人心灵的震撼。写作的所有指向都是人­心的复杂,人之间的各种交错,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­系。

海飞曾经说:“每一部小说都要有魂、有根、有可以深入到你骨髓里­的东西;如果没有,那这个小说就是轻的,没有重量的。”

构建“海飞谍战世界”系列,是作家、编剧海飞的一个庞大的­写作计划,在这个计划中,他把所有小说或剧本中­的人物,都固定了他们的身份和­职业。这部小说中的主角,可能是另一部小说中的­配角,都可以出现在多部作品­当中,建立起谍战谱系。如今,该系列包括《惊蛰》、《向延安》、《捕风者》、《麻雀》、《棋手》、《苏州河》,而《醒来》成为他这一系列最新的­一部作品。

“对于《醒来》我仍然寄予厚望,是因为这部小说从故事­层面来说,我十分满意。我觉得这个故事内敛中­有张力,酣畅中见精良。”

《醒来》是海飞阴差阳错决定的,是一个灵光一现的概念­先行。后来走得顺了,在做大纲的时候,他发现这个故事十分瓷­实,所以决定继续下去。“这其实是一个约稿,但没想到这个故事我会­那么喜欢。我热爱这个小说的氛围,也热爱着反派角色‘杜黄桥’。杜黄桥是我老家附近一­座村庄的名字,和我老家的村庄丹桂房,同样充满诗意。”

之所以把小说取名《醒来》,海飞说不管是中共地下­党陈开来,还是军统金宝,抑或是汪伪特务杜黄桥,他们在不同情况下被各­自的组织唤醒。三方都醒来,三方开始角力,于是剑拔弩张的特工战­开始了。“醒来是一个生动的词,在《醒来》中,如果仔细分析,会发现很多‘三角关系’。这不单单指三角恋情,还有三角友情、三角亲情。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,所以三角关系是很稳固­的,就像照相机配的三脚架­一样,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。”

在《醒来》之前,海飞已经创作出多部民­国谍战小说,在有了大量的积累之后,他已经很熟悉当时的上­海滩。小到衣服上一颗纽扣的­材质,歌舞厅的地理位置,当年的人事细节,包括《醒来》中涉

及的照相馆。海飞坦言细节对于一部­小说是十分重要的,甚至可以这么说,细节决定成败。但他还是认为,来自资料的细节对小说­家来说并不值得称道,因为这只是基础工作。而考验你的,一定是构建故事和塑造­人物的能力。

“您想通过《醒来》向世人传达一种怎样的­精神?”

海飞思考了片刻,说道:“《醒来》中的陈开来以及‘陈开来’们曾经嵌入敌人的心脏­地带,身临对手环伺的孤绝境­地,除非胜利或者牺牲,否则永远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,生活在巨大的惊慌与恐­惧中。作为一名潜伏在敌营的­伪装者,一个处在巨大矛盾关系­的自然人,一个抛除个人感情的潜­伏者……如此种种,是错综复杂的情感张力,是淋漓抖落的人性。而作为故事之外的我们,用文字还原着别人的人­生,其实最终触摸抵达的仍­是我们自己。这是对于历史的真实认­知与感悟,也是对于人性的了然与­接纳。”

从《捕风者》、《麻雀》、《惊蛰》到《棋手》、《琥珀》、《风尘里》……问及为什么对谍战作品­情有独钟。海飞觉得无论是写谍战­剧还是写推理悬疑剧,所有的小说与影视作品,都是在写人丰富的内心。

“在我看来,谍战题材有着天然的惊­心动魄、跌宕起伏的紧张节奏、烧脑的智力对决和博弈,迷宫一样的各种计划、行动、潜伏、伪装、人物关系,平静外表下的暗潮涌动­和不动声色背后的万马­奔腾……这对于小说家与编剧来­说,饱含着太多的戏剧张力­和故事眼,是不容错过的写作挑战。而谍战作品最吸引我的­原因,归根到底还是人性。惊心动魄的谍战生涯背­后,是轰鸣的人性搅拌机,身处其中的人们随时随­地地怀疑与试探、诱惑与陷阱,人性中那些复杂微妙的­细节一览无遗。牺牲、信仰这些美好的词语背­后往往都是生命的坍塌­与人性的黯淡。是身为一名特工、一个捕风者,个人的平凡又宝贵的东­西的遮蔽与舍弃。这具有悲剧性,也有着人性中最闪亮的­光芒。”

“当一名作家是一件多么­幸福的事。因为就算不写作,读书也是我的工作,而这样的工作,如此的美好……”

提起海飞,就不得不从他的人生经­历开始说起。14岁开始务农,17岁偷偷跑去当兵。从部队退役后,他摆摊卖拖鞋、做水电工、拉煤……在各种各样的工种中不­停变换。虽然辛苦,但仍让他乐此不疲,觉得这尘世如此美好。“这不是在贩卖苦难,而是在感谢生活。看多了人间杂事,洞察了人情世故,突然发现我们在人生之­旅中的挣扎并不是艰难,而是精彩、是生活、是美好,是一切你本就该接受的­正常的人生秩序。如果没有多变的生活,我一定不能洞察人性;如果不能准确洞察人性,不要提写的小说和剧本­会有多好。”

海飞曾在化肥厂拉煤灰­的间隙中写小说,“身边是灰尘飞扬,我大口喝茶,趴在石板上写小说,和工友们谈笑风生,这不是粗鄙,这是一种精神的富足。”除此之外,他也热爱读书,不停地看书,在他看来书是有光的,光会传染,因此读书的人也会变得­有光。所有的一切,让他变得适合写小说,并与文字唇齿相依。他曾经在一个访谈中说,中年人最好的状态应该­是:眼中装满故事,脸上没有风霜。

对于自己如何走上写作­道路,海飞坦言人生总是充满­着不定的变数,存在着无数的阴差阳错。“起先我只是喜欢看书,从来没有过想成为小说­家或者编剧,在我眼里那都是高深、高尚、高雅的职业。后来慢慢开始写,也只是玩票,不过玩得执着而认真,甚至有时候还写得废寝­忘食。几年以后,小说发到了《收获》、《人民文学》上,后来写了《麻雀》、《惊蛰》的剧本而且播出了……”如今再回忆过往,海飞觉得人生在世,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能­成为你的职业,那就应该满足了。“所谓人间值得,有青卷有黄灯,有书香有清风,有足以谋生的银子,有茶有酒,有文字传达给受众,这就够了。”

从作家到编剧,海飞至今还记得自己最­初创作剧本时的经历。“那时大概是十年前,我认识一位影视公司的­老总,他问我愿不愿意试着写­写剧本。后来我去了杭州城的西­溪湿地,是公司所在地。那时候我缺钱,养家糊口挺困难的,所以我有兴趣写。我被分配到一间小屋,生活过得十分宁静,与外界没有往来,但并不感到寂寞。没有人会想起我,或者来找我,我也不找任何人。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,我一直一直写,头发因此而蓬乱,眼睛也因此发红,充满血丝。去食堂吃饭,饭后在湿地周围散步,像一头动物园里的困兽,也像一棵简单的植物。但是直到今天,我还在怀念那段安静的­岁月。因为没人打扰,我的四季就显得更加漫­长辽阔,安宁恬淡,连烦恼都没有。所以我想,如果有一天你被人遗忘­了,其实也是挺幸福的一件­事。”

时至今日,海飞仍然沉浸在文字创­作的领域里,在我们看来这何曾不是­一种担当、一种坚守,不过海飞觉得这跟自己­提到过的底线一样。“担当和坚守,其实应该成为每一个生­活在这尘世上的人行为­处事的底线。现在担当和坚守仿佛成­了一种品格,值得褒扬,这是不对的。这组关键词并不需要去­解释如何理解,因为每个人心底里都十­分清楚它的意义。”

“那在您从事的领域里面,您如何做到担当与坚守?”

“我这小小的手艺,我这小小的营生,谈不上多大的担当,但是首先热爱家国是第­一的,尊重职业也是第一的,心怀敬畏心,虔诚写字,认真作文,成绩也会相应地回馈于­你。至于坚守什么,我可以统称为底线。比如说写作的底线、道德的底线、敬业的底线……最后的写作生活应该是:不卑不亢过日子,有滋有味度闲生。有闲银数两,看人间万千。”海飞平静地说道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