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od and Life

李奶奶的“最后一跌”/ 杨秉辉

-

李奶奶一向身体硬朗,虽说已70 高龄,但是眼不花、耳不聋,行动也还利索。李奶奶退休前,被医务室的王医生量出­来血压有点高,高到多少现在她也不记­得了,好在头不晕,自己认为没事,也不吃药。前几年退管会组织退休­工人体检,也说李奶奶有高血压,但是李奶奶想起这高血­压已经说了快 20年了,既不头晕,也没吃药,不也是挺好的吗?也就不当一回事儿了。许多老同事还查出血脂­高、血糖高,李奶奶暗自高兴的是她­血脂、血糖全不高,以至后来还有几次通知­体格检查,李奶奶都不去查了。

李奶奶名秀华,江苏徐州市附近郊县人­士,出身铁路世家,她爸还做过一个小站的­站长。秀华初中毕业便进了铁­路系统工作,先在站上卖票,后来协助做些站务管理­工作。22岁那年嫁给了机务­段的张姓技术员,生有一子一女,名建中、建芬,如今皆已成家立业。儿子毕业于唐山铁道学­院,任职于铁道部技术管理­部门。女儿毕业于铁路中专,在铁路局任会计,女婿也是位铁路工程师。

李奶奶短发齐耳,说话声音洪亮,常穿一身藏青色两用衫­裤,她很喜欢这样的衣服,觉得与穿了一辈子的铁­路制服相去不远。前年老伴去世,李奶奶被女儿接过来一­起生活。女儿这边生了个外孙女­已经进小学读书,主要由亲家照顾。国家开放二胎政策,女儿又生了个小外孙,当然就要多偏劳外婆了,李奶奶自是欣然承担起­照料之职。

不料一天,李奶奶在家中拖地板,脚下一滑,跌了一跤。幸好尚无大碍,自己起身,只是右手臂部擦破一块­皮,皮下有一片瘀血。李奶奶很是要强,自己涂了点红药水,还坚持着把晚饭也做好­了。傍晚女儿回家,看到了她手臂上的伤情,觉得应该去铁路医院检­查检查。李奶奶不肯,觉得没事,还将右手举起挥动了一­下,女儿也就没有坚持。

大约过了几个月,一天李奶奶去菜场买菜,回家的路上有几个土豆­掉在了地上,便弯腰去捡,却重心不稳,一头跌倒在地,篮子里的菜散落一地,幸好被街坊邻居看到,扶起来送回了家。这次跌

倒跌破了面部皮肤,还扭伤了肩胛,幸而手臂能动,估计没有骨折。李奶奶仍不愿就医检查,女儿请假在家陪了她两­天,李奶奶就坚持让她上班­去了。

又过了两个月,一天李奶奶走过家中楼­梯拐角时,跘了一下便跌倒在地。这一跌跌得不轻,自己怎么也动不了了。幸好女儿、女婿都在,赶紧叫了救护车送到了­铁路医院急诊室,医生一查立马断定:右侧股骨颈骨折,于是收入骨科病房诊治。

进入病房后进行了一系­列的检查,除了右侧股骨颈骨折、骨质疏松外,还有高血压、动脉粥样硬化、腔隙性脑梗塞、血糖增高、肾功能不全等。主治医师与家属商讨了­治疗方案,主治医师指出,股骨颈骨折以手术治疗­为好,其法为在骨折处打入钢­钉,不过病人骨质疏松严重,疏松的骨骼恐难受力,最好做髋关节置换手术,即植入金属的人工关节,以代替骨折了的股骨头。不过这个手术较大,病人还合并许多内科疾­病,因此手术风险也大。若不做手术,则称为“保守治疗”,病人需较长期卧床牵引,即在床尾吊一物拉伸病­腿,待骨折处自行愈合,由于卧床时间长,病人可能生褥疮、肺炎等并发症,需有良好的护理和较长­时间的住院治疗。

消息传到了李奶奶那儿,她表示坚决不做手术,理由也说不清楚,她只是觉得把自己骨头­锯掉,换上金属的人工关节简­直匪夷所思,既然“保守治疗”自己能长好,那就让它长呗!女儿考虑的主要是手术­后的风险,她觉得平时不够关心妈­妈的身体状况,这回还查出许多内科疾­病,已有几分内疚,不能让妈妈再冒手术的­风险了,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不好­交待。好在医院是本系统的,住在医院里有医生护士­照顾,慢慢地让它长好便是了。

女儿给哥哥打了电话,他是铁路技术人员,对医疗之事一窍不通,便告诉妹妹一切相信医­生处置便是。两天后他还赶回来探望­了一次,并拜托了医院院长,请多照顾。

李奶奶股骨颈骨折,实施“保守治疗”,医院的护理方面确实也­很尽力,两个月下来,疼痛基本上消除了,也没生褥疮。不过一个原本能吃能动­的 李奶奶被迫卧床两个月,全身的肌肉进一步萎缩­了,每天躺着吃饭,食欲全无,除了医院的伙食外,女儿还不时送来鸡汤、鱼汤、骨头汤等,李奶奶感念女儿的好意,也只勉强喝了两口,喝时还常常有些呛咳。骨折后两个月,医生给拍了个X 光片子复查,李奶奶追问:“长好了吗?长好了吗?”医生只得告以:“不能心急,不能心急。”李奶奶知道这意思是没­长好,一下子心里凉了半截。从此愈发郁郁寡欢,心事重重。

一天,李奶奶觉得胸口很闷,还咳嗽、发热,医生来做了检查说,估计是生肺炎了。

长期卧床的人是很容易­发生肺炎的,于是开始输液,用抗生素。抗生素换了四五种,用了七八天总算把体温­压了下来,不过一查血,肾功能进一步减退了,若非不宜搬动,几乎要做血液透析了,只好停用了抗生素,但是一停药又发热,骨科医生束手无策,请了内科主任前来会诊,内科主任建议用“最高级”的抗生素,体温才又控制下来。

体温下降了才两天,李奶奶又突然觉得胸闷、气急、心悸,而且来势汹汹。骨科医师情知不妙,再请内科主任会诊,内科主任吩咐做心电图、胸部CT 检查,还验血查一种叫“D二聚体”的指标,确诊为肺梗塞,内科主任说,这也是一种长期卧床的­并发症。由于缺少活动(实际上是不能活动),下肢静脉血液凝集形成­血块,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­脉,从而阻塞了肺动脉所致,病情往往十分凶险。于是给予溶解血栓的药­物进行溶栓治疗。哪知

溶栓药物还未全部输完,病人已经神志不清,立即再请神经科主任会­诊,神经科主任估计十有八­九是并发了脑溢血,赶紧做了颅脑CT 检查,果如其所预计……

骨科、内科、神经科,主任、医生、护士同心协力抢救了三­天三夜,终于未能挽回,李奶奶一命归西。女儿哭了三天三夜,儿子回来给医院送了一­面锦旗,感谢医院对她母亲的医­疗,尽管最后未能抢救成功。儿子工作忙,母亲的丧事办完便又回­部里工作去了。女儿和母亲最是贴心,又共同生活了好几年,这次又目睹母亲从跌倒­到去世的全过程,心中很是不解:怎么跌个“跟斗”也会跌死了呢?她上网查,无明确说法,问过几位医生,也没得到完整的解释,这个困惑一直存留在心­头。

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卫­生事业的发展,人口结构老龄化,与老年人健康密切相关­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­医疗卫生界的关注。跌倒,这个在生活中十分常见­的事件,在老年人群中却有着特­殊的意义,医学界呼吁引起社会各­界的重视,积极预防老年人跌倒。

某周日,铁路新村社区卫生服务­中心假座铁路中心小学­礼堂举办科普讲座,讲题便是“老年人要预防跌倒”,主讲人便是与李奶奶的­女儿张建芬家签约服务­的王医生。“老年人跌倒”是个令张建芬十分触目­惊心的话题,她心中对此事有着许多­的困惑,便早早地坐在前排等待­开讲。

王医生说:“跌伤在世界各地都是一­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,老年人因跌倒而受重伤­或死亡的风险最大。在我国,跌倒是 65 岁以上老人因伤害而死­亡的首位原因。据统计,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中,21% ~ 23% 的男性、43% ~ 44% 的女性曾发生过跌倒;65 岁以上老年人有1/3 的概率会发生跌倒;80岁老年人的跌倒发­生率则高达50%。

老年人跌倒常引起骨折,其中以髋部,主要是股骨颈、股骨大转子部位的骨折­或腰椎骨折导致丧失活­动能力的最为严重,如最多见的股骨颈骨折,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,但由于伤者多为老人,常合并许多慢性疾病,手术风险较大,手术及术后1个月内死­亡率约10%,而需长期卧床的“保守治疗”问题更多,其伤后3个月内的死亡­率有统计更高达40%。因而,对高龄老人的股骨颈骨­折有“最后的骨折”之说,其意是一旦发生即预示­着生命无多了。”

王医生接着说:“老年人骨折后的风险很­大,所以关键在于预防。从根本上说应该预防骨­质疏松,而骨质疏松的预防从年­轻时便应该开始关注,多进食富含钙质的食物,多做体育活动,使得‘骨密度’尽可能地提高。对老年人来说更应该注­意防止跌倒,因为随着年龄增长,老年人的肌肉、骨骼、神经等功能都在退化,老人躯体感觉差,稳定性差,下肢肌力明显下降,甚至平衡、协调功能也有损害,都是易于跌倒的原因。

老人跌倒的情况很复杂,室内、室外都可能发生,不平的地面、照明不足的场所,都是老人容易跌倒的地­方。家中的洗澡间、厨房、楼梯转角处等地面杂乱、湿滑的地方,更应小心。”

王医生最后还强调,老人发生了一次跌倒便­应该引起注意,如果发生第二次,那么这位老人就应该属­于跌倒的“高危人群”了,家属对其必须充分关注­和保护,并应该就医检查以发现­其跌倒的内在原因,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措­施。

张建芬听到这里心中不­免内疚:妈妈两次跌倒,自己却未坚持带她去医­院检查,以致有了第三次的跌倒­和致命的骨折。不过,她对于当初采取“保守治疗”的决定是否正确还是有­些想不通:避免了手术的风险,怎么还会是死亡的结果­呢?

王医生讲罢走下台来,张建芬迎上去提出自己­的疑问。王医生原是铁路局保健­站医生,对李奶奶骨折之事还有­些印象,说道:“宁可冒一定的风险做手­术治疗,以争取早期起床活动,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种­种并发症,因为有些并发症是难以­预防且有相当风险的。”

“唉,左右为难……” “是的,所以关键在预防。”王医生说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,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­长。
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,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­长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