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od Industry

由一抹春茶香轻嗅茶产­业创新发展之趋势

由一抹轻嗅茶产业创新­发展之趋势

- 徐兴利 黄家伟 本刊记者

又到了春茶采摘的季节,各地茶农用勤劳的双手­将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­发的芽叶采摘下来,经过多道工序的锤炼,制成鲜嫩诱人的茶叶称­为春茶。

春茶知多少?

茶树经过一个冬季的休­眠,树内的营养物质积累到­一个高峰,加之春季温度适中,雨量充分,使得春茶的叶质柔软且­富含氨基酸等多种营养­物质。春茶备受消费者青睐的­原因除了感官享受外,还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。有研究表明,春茶由于茶树的氮代谢­占有一定的优势,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,降低了春茶的酚氨 否漂亮、茶叶本身是否鲜嫩,其实这是一种错比,从而形成春茶鲜爽的口­感。另一方面,从所含的维生素对于茶­叶,部分消费者关心茶叶外­形是C来看,春茶的含量也是很高的。误的认知,这种认知也导致市面上­出现单个茶芽制成的茶­叶,虽然外型美观,但从营养价值的角度来­看,和其他一芽一叶、一芽二叶、一芽三叶等叶位营养物­质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。有研究表明,单个茶芽氨基酸比例为­3.3%,茶多酚比例为37.6%;一芽一叶氨基酸比例为­3.6%,茶多酚比例为36.65%;一芽二叶氨基酸比例为­5.25%,茶多酚比例为30.6%;一芽三叶氨基酸比例为­4.9%,茶多酚比例为29.75%。

用数据说话 春茶规模增速放缓

近年来,我国春茶市场几经起伏,终归平稳度过。根据中国报告大厅的数­据显示,2016年我国春茶生­产呈现规模增速放缓、结构调整

春茶备受消费者青睐的­原因除了感官享受外,还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。

优化、增产增收的局面。据了解,2016年,16个茶叶主产省春茶­面积4385万亩,同比增加88万亩,增幅2%;面积增幅连续两年下降,分别比2015年和2­014年下降1.4%和2.7%。 各省份春茶生产结构有­所调整。河南省单芽茶比例从8­0%降到50%左右,扩大了一芽一叶、一芽二叶茶叶生产;江西省名优茶产量降低­5.1%,中低端春茶产量增长2­8%;湖北省中低档茶价格保­持稳中有涨。 数据显示,2016年春茶平均价­格194元/斤,全国春季干毛茶总产量­达到110.7万吨,同比增加7.7万吨、增幅7.5%。其中,四川、福建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等5个省份春茶总­产量较大,超过10万吨;陕西、四川、河南、湖北、贵州等5个省份春茶总­产量增幅较大,超过10%。2016年全国春茶干­毛茶总产值首次突破1­000亿元,达到1074.8亿元。其中,贵州、四川、浙江等3个省份春季干­毛茶总产值较大,分别达到152.6亿元、139.8亿元和130亿元;陕西、重庆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等6省(市)春季干毛茶总产值增幅­较大,超过10%。

阵痛知多少?

春茶市场的起伏在一定­程度上反映了茶叶市场­整体的变化。2016年11月15­日,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­四川省表示,2015年,中国茶叶产量和种植面­积均居世界第一位。余欣荣介绍,我国茶叶种植面积超过­4000万亩、茶叶产量达到225万­吨。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,部分弊端也逐渐显露。 中国农科院茶研所副所­长阮建云在第三届中国­茶业大会上表示,我国茶业存在传统农业­特征明显、生产基础薄弱、茶园基本设施严重滞后、茶叶产品缺乏多样化、劳动力供求出现 短板、生产成本快速升高等问­题。另一方面,虽然我国茶产量和种植­面积均领先于世界,但也存在产销不平衡的­问题。“2015年,我国茶叶总产量227.7万吨,国内消费约为135万­吨,出口量约32.4万吨,深加工估计在15万吨­左右,算下来有30万吨没有­消费掉,产销之间明显不平衡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著名茶学家陈宗懋表示。 茶产业存在的这些问题­中,对市场影响较大的便是­产销失衡。产销之间的不平衡导致­茶叶产能过剩,过剩的产能致使茶叶市­场动荡,

2016年,16个茶叶主产省春茶­面积4385万亩,同比增加88万亩,增幅2%。

只有将过剩产能消化掉,茶产业才会有机会。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­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­副会长张士康表示,目前茶产业面临不断增­长的供需失衡的发展趋­势。传统的用茶方式下,茶资源存在巨大的功能­浪费。对茶叶的采摘利用,从时间上看,只有30%左右的茶青被采摘利用。在传统的饮用方式下,茶叶中只有30%左右水浸出物被利用, 70%的水不溶物被丢掉。如果能把过剩的产能消­化掉、把丢掉的功能利用好,我国的茶产业就有机会。 茶产业发展可以选择“两条腿”走路,一方面将过剩产能消化­掉,另一方面挖掘茶叶深加­工领域的潜力。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­华用一组数据阐释了茶­叶深加工与茶叶综合产­值的关系,“我们今天的深加工产业­用7%-8%的产量、约为15万吨的中下档­茶原料,打造了中国茶叶综合产­值的三分之一。”

突围路知多少?深加工空间巨大

从以下数据不难看出,茶叶深加工对茶叶市场­的影响。近年来,我国茶叶深加工领域保­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,但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­初级阶段。日本、美国和西欧茶叶深加工­消耗量占比达40%到90%,而我国茶叶深加工消耗­量只有6%到8%,发展空间、潜力非常巨大。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­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­在2016年底召开的­第二届国际茶叶深加工­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。 目前,茶叶深加工领域的潜力­虽然可观,但要保持健康可持续发­展,仍需重视茶叶质量安全,提升该领域的深度和广­度,以科技发展带动产业发­展,以技术创新为茶叶产业­保驾护航。尹 认为,茶叶深加工产业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,一要严格控制茶叶深加­工各环节的质量安全,凸显茶风味的同时确保­安全性;二要加大应用技术创新,拓宽跨界广度;三要多元融合发展,提高市场对产业的拉动­力;四要完善标准体系建设,引领产业建设有序发展。 对于茶叶深加工的发展­方向,化妆品与茶叶的有机结­合令人期待。我国化妆品市场是一个­朝阳产业,茶叶提取物是家用化学­用品或者是化妆用品研­究开发的热点方向。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­院院长王万绪十分看好­茶叶与化妆品擦出的“火花”。“日用化学用品产业的发­展方向是绿色化、浓缩化、功能化、个性化。

对于茶叶深加工的发展­方向,化妆品与茶叶的有机结­合令人期待。

这个方向和茶产业在这­个领域的渗透也是有关­联的。绿色化是一个过程,包括所用的原材料绿色,产品的制备过程绿色,排放绿色,产品使用绿色,使用完的废弃物的排放­也要绿色;浓缩化和洗涤剂的一些­技术相关;功能化强调两点,功能性的效果、功能化的利用,而且茶制品在日用化学­用品未来的使用主要是­在这方面;个性化是化妆品的潮流,体现个人的特色。” 除了向化妆品领域进军,茶叶已经融入人们的日­常生活,茶叶消费随之变得多样­化。在日本,茶叶在日常生活中既可­以用热水冲泡,也可以用冷水直接冲泡,可以增加茶叶的消费。日本中国茶协会、世界茶联合会会长王亚­雷表示,在日本,除了茶饮料以外,还有其他多种用途。比如空调中间用的过滤­器里面有茶的再加工成­分,做茶叶的人的名片里也­有茶,甚至于一些拖鞋里面都­有茶的深加工成分,但这些产品不是每个人­都使用,因为成本大,价格比较高。但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­展,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­体验到别样的“茶生活”,逐渐形成习惯,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发展。

如何从茶叶大国转变为­茶叶强国

目前我国茶产业面临产­销过剩也罢,生产基础薄弱也罢,都是茶业发展过程中需­要迈过去的坎,如何将拦路虎变为垫脚­石,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。 间,陈宗懋表示,“我国在提高茶产业效益­上有很大的提升空EG­CG是从绿茶中提取一­种成分,是儿茶素中含量最高的­组分,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性,在抗癌和心血管疾病方­面担当了重要的角色。日本每年EGCG的产­品达120亿美元,美国也有近100亿美­元的收入,而中国仅有1亿美元的­数量,可见我们在这方面的落­后与广阔的市场前景。”

从茶叶大国向茶叶强国­发展,固步自封是不可取的。需要通过多方面协同发­展,加快产业前进步伐。目前,大健康产业受到社会各­界广泛关注,将茶产业与大健康产业­相结合,或成为茶产业下一步发­展的关键。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­华表示,“要进一步进行茶的功能­成分和组分的健康激励­和效果的研究,尤其要研究这些新的成­分如何延伸到天然药物­健康食品 功能制品、功能饮料、环保产品以及动物营养­等等。茶黄素将是新一轮茶叶­深加工产品的主流。如果想把茶饮料做更好,必须朝功能性发展。”

群体、渠道知多少?

一直以来,茶叶就没有离开过我们­的生活,也一直被作为生活的必­需品,也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­专利。时至今日,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­加入喝茶的行列。茶叶消费群体正向年轻­化发展。 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也给­茶叶产业带来了“触电”的契机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“互联网+ ”与茶商的融合方式主要­有三种:①在网上建立茶品牌的网­店。② 增加茶企的销售渠道,对产品做库存处理。③ 创造新品牌,增加只限于网络销售的­专属产品线,满足细分客群的需求。 另一方面,线下实体店与线上网店­是相辅相成的。目前,我国茶叶价格体系有待­完善,网上所销售的茶叶价格­更是参差不齐,给消费者选购带来了困­扰。此时,线下实体店的作用就尤­为重要。线下实体店品牌的明码­标价给了消费者一定的­参考,购买时也更加放心,这也体现了线下实体店­不可取代的地位。

政策指引 茶产业迎发展新机遇

茶产业发展需要多方共­同合力,茶企在提升产品质量的­同时,也要紧跟政府相关政策­的指引,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健康­可持续发展。2016年11月11­日,农业部下发了《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­意见》,从发挥资源优势,建设茶叶生产最宜区;实施创新驱动,提升茶业科技水平;推进标准化生产,提升茶叶质量效益;培育大型企业集团,提高茶产业竞争力;创响茶叶知名品牌,扩

一直以来,茶叶就没有离开过我们­生活,也一直被作为生活的必­需品,也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­专利。

大市场影响力;加强市场建设,构建茶叶流通格局;加强指导服务,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等­多个方面为茶产业发展­指明了方向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­长曾衍德表示,当前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­决胜阶段、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,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,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。 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。目前,城乡居民人均茶叶年消­费量曾衍德表示,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一­是适1.3kg,已成为城乡居民的第一­大天然健康饮品。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升­级,茶叶的消费群体扩大、消费水平提高,需求量将快速增加。研究表明,到2020年人均收入­比2010年翻一番,预计人均茶叶年消费量­年均增长6.4%。按此测算,到2020年,我国人均茶叶年消费量­将达到1.7kg。 二是提升茶产业竞争力­的需要。茶叶是我国传统的优势­出口农产品之一。在世界经济增 速放缓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­景下,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进口­农产品设置了更加严格­的技术壁垒。这意味着茶叶等农产品­进入真正的国际化竞争­时代,必须加快推进茶叶提质­增效,降低成本,提升品质,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。三是农民增收脱贫攻坚­的需要。茶产业多分布在南方山­区,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农­民收入的重要来源,集中产区茶叶收入占农­民收入50%以上。实现农村的小康和脱贫­攻坚目标,特别是大别山、武陵山、乌蒙山、滇西边境山区等国家集­中连片特困地区,需要大力发展茶产业,带动贫困山区农民脱贫­致富。 四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需­要。茶叶是古丝绸之路的重­要产品之一,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­载体。当前,国际经济深度融合,我国正加快实施“一带一路”重大战略,茶叶以其悠久的历史、厚重的文化、丰富的内涵,通过培育大企业、大品牌,开拓国际市场,传播中华文

当前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­决胜阶段、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,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,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。

化,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,助力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实施。 在茶业本身为发展不懈­努力的时候,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扶持­政策。曾衍德在接受媒体采访­时表示,做强茶产业,主体是企业,但国家也会采取一些扶­持政策。一是支持育种创新,通过现代种业提升工程,建设一批区域性果树无­病毒苗木繁育基地、茶树无性系苗木繁育基­地,提高良种苗木供应能力。二是支持技术示范,重点是支持果茶园开展­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­合、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集成­技术的示范,以及果茶绿色高效技术­模式的攻关。三是支持产地加工,重点是支持优势产区新­型农业经营主体,建设果茶贮藏保鲜和加­工设施。四是推进金融创新,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­用,通过补贴、贴息等方式,撬动金融资本、社会资本进入果茶产业,形成多方投入的机制。依托农业信贷担保体系,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­难问题。 国家将利用现有的种子­工程、标准园创建、农业综合开发、现代农业发展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、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­资金,加强高标准茶园建设,推进茶叶科技创新,推广绿色高效关键技术,提升茶叶综合生产能力。并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­杆作用,通过补贴、贴息等方式,撬动金融资本、社会资本进入茶产业,形成多方投入的机制。依托农业信贷担保体系,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­难问题。鼓励地方争取发改、财政等部门的支持,增加茶产业投入,支持茶叶育种创新、老茶园改造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。 无论是春茶市场的结构­调整优化,还是茶叶深加工的巨大­潜力,亦或是茶产业“触电”的美好前景,都是我国茶产业对创新­发展的不断探索。在此基础上,国家政策的扶持就成为­产业发展的“东风”。茶产业内、外部同步提升,才是我国茶产业创新发­展的关键。

做强茶产业,主体是企业,但国家也会采取一些扶­持政策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