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od Industry

家厨共享存隐患 业内期待制定标准

徐慧 郭诗卉 李振兴文

-

尽同为共享经济模式的­家厨共享平台 却步履维艰。多家家厨共享平台下 线,只有“回家吃饭”依然苦撑。 近日,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网­络餐 饮管理新规,让很多媒体及业内人 士直接将矛头指向了以­家庭厨房共 享经营的外卖平台。业内认为,在 政策监管标准缺失和自­身存在缺陷 的情况下,“回家吃饭”等厨房共 享平台遇到诸多困难,破解这些难 题需要企业积极反馈,力促监管部 门出台相关标准,进行统一管理和 食材供应,保证食品安全,或能有 转机。 管滴滴出行、Airbnb、共享 单车等发展得红红火火,但

相关规定规范市场

《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­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 《管理办法》)第八条明确规定,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­务的,应 当具有实体店铺并依法­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,不得超范围经营。如 果违反第八条规定,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不­具备实体店铺,未依法 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,依照《食品安全法》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处 罚。《食品安全法》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,违反《食品安全法》规 定,将被处5万元以上10­万元以下罚款。

有业内人士认为,规定的出台,不仅对规范和限制外卖­平台对 商家的准入规则有了明­确的界定,对于以家厨共享模式经­营外卖业 务的平台可以说是“致命”的。据了解,该消息一出,“邻食”、 “丫米厨房”等很多共享厨房的客户­端都已下线,在私厨分享领域 目前仅剩下“回家吃饭”还在坚守。数据显示,“回家吃饭”目前 App已拥有注册用户­200万,注册家厨18万。

“回家吃饭”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­表示,正密切关注《管理 办法》的发布,同时也一直跟有关部门­保持积极联系和沟通。目前

数据显示, “回家吃饭”目前App已拥有注册­用户200万,注册家厨18万。

仍然坚守的原因是,“回家吃饭”认为,家厨分享不是伪需求,需 求和价值真实存在。餐饮市场足够大,丰富性和多样性有别于­其他 市场,是极度分散的。“回家吃饭”是创造增量市场,对于没时间 做饭或者不会做饭的人­来说,通过“回家吃饭”,就可以吃到“安 心好味道”。

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­副会长赖阳表示,共享厨房的模式能够 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­求,目前的问题主要是没有­可行的监管模式 和标准。平台企业应该积极主动­地向监管部门反馈并将­运营中的经 验和数据共享,帮助监管部门出台相关­的监管措施。

家厨共享模式存隐患

《管理办法》出台后,记者近日再度体验了在“回家吃饭”平 台消费的整个过程。网店名为“太辛苦”的一位“回家吃饭”商户 告诉记者,他们夫妇两人年龄都在­50岁左右,主要以分享为主,可 以提供30个餐品,每月的订单量不到20­0单。“每天早晨都要早起 去菜市场购买店铺里3­0多个餐品的蔬菜,买回的蔬菜也有剩下的­情 况,也增加了成本。”

不过,消费者则担心是那些吃­进嘴里的菜是否新鲜。一位消 费者告诉记者,“家庭共享的厨师多为老­人,但老人一般都比较节 约,我就很担心他们舍不得­把一些不新鲜的菜扔掉。”

据了解,“回家吃饭”自成 立以来就自建了一套约­束机制:家 厨要采用国家认证的品­牌粮油;厨 师身份证、健康证、银行卡三证统 一;设置直播专区,所有家厨支持 自取或堂食,卫生评级:食安小组 进入厨房定期检查、临时抽检,数 据监控:供应保障:食材源头把 控,渠道可靠;硬件审核:厨房环 境10级准入,上门实地拍摄;美味 审核:专人实地认证、拍照、试吃 等多项监管措施。

但记者在平台上发现,有的商 户并不提供自取,提供的照片也不 是厨房的照片。在自取时,不让进 入厨房,只把餐品从门口递出。一 位商户告诉记者,“回家吃饭”对 商家的监管频率为每月­一次,所有 食材的采购都是自行采­购。“开始 进入是门槛不高,不收费用,厨师 年龄不能太大。需要提供健康证, 厨房干净即可成为厨师。”

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,“回 家吃饭”相比于已经比较成熟的­外 卖平台而言,仍然不够稳定,平台 上的商户都是私家厨房,分布过于 分散,决定了“回家吃饭”对于商

不过,消费者则担心是那些吃­进嘴里的菜是否新鲜。

户的监管难度大。另外不同于正规 餐饮商户,私厨难以通过批量采购 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,且受限于家 庭厨房产能,难以形成规模效应, 因此对于上线平台的私­厨而言,想 赚钱的难度也很大。另外,“回家 吃饭”虽然与外卖平台的模式­并不 相同,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功­能差 异并不大,因此“回家吃饭”与外 卖平台之间其实存在着­竞争关系, 但“回家吃饭”的竞争优势明显较 弱。

“回家吃饭”相关负责人表 示,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北­京、上 海、广州、深圳和杭州,并且目前 没有扩大业务范围的计­划。

监管同时需制定可行标­准

家厨共享平台遭遇政策­瓶颈, 部分平台上商户的日子­也不好过。 有商户透露,原来一单物流费用是 3元,现在是4元,虽然相比外卖并 不高,但对散户来讲也是一个­不小 的负担。“一般我们都是一个人做 饭,另一个人送,或让顾客自提, 除非订餐较多,我们才会让快递给 配送。”

对于具体的利润,上述商户 并未正面回答,但她表示,除去物 流费用,平台从商家的抽成比例­为 10%,餐盒包装成本也近1元­左右。 这样算来一个30元的­订单商户的收 入只有20元左右。减去人力成本、 食材、燃料和各种调料的成本,也 没有多少了。“我们每天也就几 单的量,所以一个月下来挣不了­多少 钱。”采访当天,截至晚餐时段,该商 户只卖出了4单。

对于商户利润,“回家吃饭”方面 表示:“刨除食材、物流等成本后,家 厨获得的利润大概占到­收入的1/3。”

有业内人士认为,餐饮是消费的刚 需,外卖的需求也趋于刚性,但共享厨 房并不是一个刚需,加之从业人员年龄 大、产能低,没有规模优势,成本高,竞争优势就不明显。

即使如此,“回家吃饭”依然认为,“家庭厨房共享”这种创 新的餐饮商业模式是共­享经济的一种形式,共享经济在我国经济体 系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­作用,“回家吃饭”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, 也切实改变许多人的生­活,创造越来越大的社会价­值。

上述业内人士认为,要想摆脱这些难题,应该在政策层面监 管的同时,制定可行的标准。“回家吃饭”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也表示,愿协同政府、社会、行业一同努力,促成互联网餐饮新形 态的监管,以大数据创统一、科学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与­评价体 系,做到让食品安全管控随­时随地、无缝衔接、不留死角。

具体到操作层面,上述业内人士表示,回家吃饭等平台需要整 合资源,为商户提供统一的食材­和配送,提升共享厨房的产能,降 低成本,这样才可能在餐饮业激­烈的竞争中坚持下来。

餐饮是消费的刚需,外卖的需求也趋于刚性,但共享厨房并不是一个­刚需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