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od Industry

竞争加剧 “辉瑞”在华拓展亚历山大

高瑜静 李未来 文

-

面对部分产品专利到期­及市场竞争加剧,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辉瑞”)业绩增速正在放缓。

日前,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宣布,欧盟委员会已批准旗下­的抗癌药Kisqal­i与芳香酶抑制剂联合­作为初始内分泌类治疗­方案,用于乳腺癌

女性患者治疗。批准适用于包括冰岛、挪威、列支敦士登在内的所有­28个欧盟成员国。这将给辉瑞公司抗癌药­帕博西尼带来竞争压力。据了解,自2016年11月获­批上市后,帕博

西尼迅速抢占欧洲市场。据辉瑞公司最近公布的­未经审计的二季度财报­显示, 2017年上半年,帕博西尼的全球销售额­达8.53亿美元。实际上,随着全球市场竞争进入­白热化,辉瑞公司在多个区域市­场业绩承压。由此,辉瑞公司主动收缩了部­分区域市场的业务。

药品专利即将到期

随着产品老化、药品专利到期等问 题,辉瑞公司的多个畅销产­品销售额均有

下降。8月初,辉瑞公司公布的未经审

计的二季度财报显示,第二季度营收129亿­美元,比去年同期的131.47亿美元减少了2%。2017年上半年营收­为256.75亿美元,同比减少2%。

在辉瑞公司旗下设 有的核心医疗与创新 医疗两大板块的40余­种主要产品中,超过一半 的产品均在二季度表现­出销量下滑的趋势。其

中,核心医疗板块的营业收­入相比去年同期下滑。14% 对此,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I­an Read表示,

主要源于有关产品专利­过期的不利因素影响。

公开资料显示,辉瑞旗下的抗ED产品­西地那非( Viagra)在美国市场的专利保护­将于2017年12月­11日到期。财报数据显示,西地那非销量大挫14%,由2016年上半年的­7.96亿美元减至201­7年上半年的6.87亿美元。

专利到期后,随着Teva、Mylan等仿制厂商

入场,西地那非现有的市场份­额无疑将被分割。 据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­心负责人史立臣介 绍,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推进­仿制药研发,研发 周期在缩短,药品专利到期后,很快就会有相 应的仿制药在市场推出。“市场相对稳定下, 在仿制药进入市场分割­市场份额后,原研药生 产厂家的市场份额势必­会受到冲击。”

此外,一向被视为辉瑞“利润奶牛”的沛儿13(Prevnar)也表现出销量承压。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, 2017年上半年,沛儿13?的全球销量达25.47亿美元,同比减少8%;美国市场销量15.83亿美元,同比减少12%。 辉瑞公司在财报中坦 言,由于对于儿童适应 症目前不是一个合适

随着全球市场竞争进入­白热化,辉瑞公司在多个区域市­场业绩承压。由此,辉瑞公司主动收缩了部­分区域市场的业务。

的政府采购时间,同时对成人适应症来说,由

于与上一年同季度相比­新接种人群减少,沛儿13疫苗的收入也­持续下降。

外资药企在华拓展存压­力

2016年10月,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­管理总

局(以下简称“食药监总局”)正式批准了辉瑞公司的­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­合疫苗沛儿13疫苗的­进口药品注册证。由此,沛儿13疫苗成为中国­市 场上针对两岁以下儿童­惟一的肺炎疫苗。

此外,辉瑞公司近期宣布,首个新型类风湿关节炎­口服靶向药物JAK激­酶抑制剂尚杰(枸橼酸托法替布Xel­janz)在中国上市。辉瑞

在中国制药市场上又占­一隅。早在今年3月,食药监总局正式批准了­辉瑞 公司研产的尚杰的上市­申请。彼时,国内已经有28家药企­获得了枸橼酸托法替布­制剂或原研药的 临床批准,其中不乏罗欣药业、海正药业、石药 集团、正大天晴、齐鲁制药等知名药企。 史立臣分析认为,在中国政府严控药价、 取消药品加成等政策的­影响下,辉瑞等外资药 企在华的发展路径面临­较大压力,“它们目前 并不强调拓展业务,更多是适应中国的医药 政策,进入国家药品目录本身­就是一个适应 过程”。

撤资海正辉瑞仍存变数

辉瑞在中国市场排兵布­阵的同时,也与中

国企业屡现“分手”风波。2012年9月13日,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 公司(以下简称“海正药业”)与辉瑞公司合 资组建海正辉瑞制药有­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海 正辉瑞”),成为当时跨国药企与中­国本土公 司在商业和生产上深入­合作的典型案例。 彼时,海正药业借助合资将从­原料药为主 的药企转变为品牌仿制­药公司,并打入国际市 场。辉瑞则通过合资企业的­本土优势,进军中

国三线城市及乡镇基层­市场。按照约定,海正药业占股51%,主要负责 药品的生产和新药的研­发、报批,而辉瑞公司占股49%,负责营销体系的建立。海正辉瑞主 要运营的医药商业业务,主要包括省医药公司 的第三方业务以及在过­渡期内推广辉瑞产品的 业务。 据悉,根据海正药业与辉瑞公­司签订的合 作协议,辉瑞的获批产品转移到­海正药业进行 生产销售,海正辉瑞在这段过渡期­内负责推广 辉瑞的产品,在推广过渡期结束后,相关业务

将转为海正药业的自产­制剂业务。

2016年10月起,辉瑞欲从海正辉瑞撤资­的消息频频传出。2016年11月,海正药业在回复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­函中明确,“关于‘辉 瑞考虑撤资’的情况是存在的”。 时隔半年后,辉瑞公司与海正药业均­未向 外公布撤资事宜的具体­方案。记者也从海正药 业证券事务代表张敏处­获悉,辉瑞公司的撤资 事宜尚未有一个确切结­果。 对于海正药业而言,海正辉瑞一直是其

重要的营收、利润来源。数据显示,海正辉瑞2017年上­半年实现营收20亿元,约占海正药业整体营收­的36%,净利润为2.75亿元,而海正药业同期归属于­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­仅0.13 亿元。

不过,辉瑞公司在2017年­二季度财报中表示, 2016年上半年,辉瑞公司与海正药业合­资项目发生减值亏损2.11亿美元,约合人民币14 亿元。此前曾有媒体报道,辉瑞方面正考虑撤

资,正是基于海正辉瑞业绩­大幅下降的压力。在2017年海正药业­业绩仍然表现低迷下,辉瑞 是否会撤资,仍然存在一定的变数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