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od Industry

假冒高端葡萄酒营销的­三大套路

- 王远征 文

期,一场长达7年之久的葡­萄酒品牌“木

近桐”对“穆桐”案迎来了终审判决。北 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定,世界知名葡萄酒品牌罗­思柴尔德“木桐” (MOUTON)胜诉,而上海 班提酒业有限公司使用­的“穆桐”因易造成商 品混淆而将被撤销商标。 近年来,随着进口葡萄酒消费的­不断增 长,类似的“傍名牌”现象屡见不鲜。而“傍 名牌”、伪造产地、虚标高价,已成为仿冒进 口名庄葡萄酒的三大营­销套路。标榜为“拉 菲”“奔富”的名庄酒可能产自无名­小庄;一 些标注“原瓶进口”的葡萄酒实际上却是国­内 生产;“扫一扫”动辄几千元的高档洋葡­萄 酒,实际售价仅几十元…… 分析认为,进口葡萄酒市场乱象丛­生,不 仅对真正的进口品牌造­成伤害,还对市场秩序 形成干扰,侵害消费者利益,亟待严格治理。

“傍名牌”

日前,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­出终审

判决,世界知名葡萄酒品牌罗­思柴尔德“木桐” (MOUTON)胜诉,同时撤销了班提公司注 册的“穆桐”商标。 北京高院指出,消费者通常将相关葡萄­酒 品牌及酒庄称为“木桐”及“木桐酒庄”,可 见文字“木桐”在引证商标中构成显著­识别部 分。此外,商标“穆桐”与引证商标显著识别 部分“木桐”读音完全相同,容易认为彼此商

品来源于同一主体或存­在特定联系,进而对商 品来源产生混淆误认。 近日,法国波尔多葡萄酒旗舰­品牌“木桐 嘉棣”中国内地进口和分销商­富邑葡萄酒集团 回应记者称,为增强品牌的辨识度,新版“木 桐”进行了包装升级,一系列全新设计凸显了 更为清晰、易辨识的品牌印象。 而在这场围绕近似商标­的知识产权纠纷 中,上海班提公司注册同音­商标“穆桐”的做 法,被业内质疑为“傍名牌”。事实上在葡萄 酒行业,类似现象屡见不鲜。

记者近日在多家电商平­台搜索发现,拉菲(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)、白马(Chateau Cheval Blanc)、木桐(Chateau Mouton)、拉图(Chateau Latour)等知名葡萄酒品牌均成­为被“傍”对 象,大量相似商标、名称的商品同时销售。

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仅“拉菲”葡萄酒便有20余种相­似名称的商品在售,成为被傍最多 的品牌。一些葡萄酒中文标签在“拉菲”名称 中加入其他汉字,或使用其他谐音字以混­淆商 标,如 “拉斐”、“拉非”、“拉菲歌”、 “拉斐古堡”、“小拉斐”、“拉菲卡斯 特”、“拉菲伯爵”、“拉斐尔”、“拉斐男 爵”、“拉菲巴斯克”、“拉菲传说”等。而 在外文酒标中,一些商品的外文名称与­正品在 字母拼写上仅存在细微­差别;有的甚至直接在 产品标签上标注汉语拼­音,而非外文。其中, 不少商品并未明确标出­生产企业的信息,标价

更是五花八门,从十几元到几千元不等。在阿里巴巴平台上,一款标价为98元/瓶的 “拉斐男爵”,仅标示“原产地 法国”, 却并未标生产厂家信息。

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在­华精品系葡萄酒总代理—— ASC精品酒业相关负­责人回应记者称,在名称上打擦边球的“拉菲xx”或“xx拉菲”层出不穷,这些也是拉菲维权的 主要方向之一,而避免买到假拉菲的最­好办 法是选择真正可信的渠­道。

伪产地

除“傍名牌”外,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

发现了售价极低的“进口葡萄酒”,仅阿里巴巴平台标价低­于20元的“进口拉菲”就有430余件。如一款标注为“法国原瓶进口”的“拉菲帝国干红”,建议零售价为988元/瓶,而实际售价仅为13元/瓶。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­露,一些商家 将在国内生产或罐装的­葡萄酒标称为“原装 原瓶进口酒”,伪造产地信息。还有一些商 家将廉价进口散装葡萄­酒在国内罐装勾兑, 然后贴上自己设计的高­端“洋标签”,冒充 “原瓶进口酒”出售,消费者很难分辨。 葡萄酒专家方军介绍,一瓶真正的原 瓶进口葡萄酒在到达消­费者之前要经过进口 商、代理商和终端销售商等­环节,每一个环 节都会加价,其实际市场价格应远高­于目前

市场上出售的一些低价“进口葡萄酒”。

而海关数据显示, 2017 年中国进口散装葡萄酒­总额约1.59亿美元,同比增长 40.80%;总量约1.81亿升,同比上升了25.51%。

有业内人士透露,这些进口散装葡萄酒 中的相当一部分被仿冒­进口高档葡萄酒的商 家罐装利用。 记者发现,网上不少印刷公司都承­接“印 制进口酒标”的业务。一家自称“佛山市顺德 区思信纸类制品有限公­司”的企业称,客户付

款并确认设计后,预计三天即可交货,每张精美“进口酒标”的最高成本仅约0.16元。而 在交易过程中,客户完全不需要提供商­标持有 权、品牌授权书、产品生产许可等证明材­料。 此外,在阿里巴巴平台上,“上海一贺印

务科技有限公司”公开承接“进口红酒标签”业务,截至3月18日的6个­月里已完成了1100­元、约3万张的进口红酒标­签印制。 根据规定,原瓶进口葡萄酒需粘贴­正规 的中文背标,否则可能是假冒或走私­产品。背 标上必须包含葡萄酒名­称、葡萄收成年份、等 级、产区、装瓶者、酒厂名、产酒国名、运营 商名称等内容,如这些信息不全也可能­是假冒 酒品。

虚标价去年8月,一则内容为“一瓶‘扫码价’为1399元的进口葡­萄酒,实际售价仅为11.5元/ 瓶”的新闻揭开了“高扫码价低售价”的酒业 潜规则,而虚高标价已成为仿冒­进口名庄葡萄 酒的一大惯用手段。 记者调查发现,这种“高扫码价低售价” 的情况并不鲜见。

在阿里巴巴平台,“富葡进出口贸易有限公­司”一款售价为15元/瓶的“法国原酒进

口干红葡萄酒”,明确打出“红酒高扫码价1980­元”的宣传语。在淘宝网上,一款售价为110元的“正品原装进口波尔多A­OC红酒金牌1618”,宣称“扫码价2200元”。

在北京市大兴区的一家­酒类专卖店,一款售价为98元/瓶的标称为“拉菲特”的“进口”葡萄酒,扫码价格却为1399­元。该店销售 人员表示,实际售价相差不多的葡­萄酒,如果 “扫”出高价,消费者会觉得“更有面子”, 更愿意购买。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,一些对于葡萄 酒品牌并不了解的消费­者,往往更相信价格更 贵、包装更“高大上”的产品。而一些仿冒进 口名酒的不法商家正是­利用了这一消费心理采 用虚标高价的套路进行­销售。 广州市律师协会民事法­律专业委员会委员 赵善启律师曾表示,商家经营“高扫码价低售 价”的葡萄酒涉嫌违反价格­法有关规定,利用 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­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属 于不正当价格行为。消费者可以依法追究商­家 的民事责任,也可以向主管部门进行­投诉,应 保留好相关购买凭证、商家的宣传单、广告等 证据以便依法维权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