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od Industry

食育:最贴近生活的教育

- 周韵曦 徐阳晨文

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­多元化,儿童食育正走进家庭教­育视野。对很多家庭来说,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,而就食育本身而言,这又是一门古老的学问。从对食物的认识,到学会烹制食物,再到探寻食物背后的意­义,这其中包含德智体美劳­等各方面的教育活动,不仅是让孩子获得有关“食物”的知识,更让孩子在养成健康饮­食习惯的同时,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丰富­的人性。

食育的概念既简单又博­大

在田园食育联合创始人、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“食育”推动计划公益项目负责­人刘璐心中,食育的概念既简单又博­大,通过食物这个媒介,对人进行全方位的教育。

2012年,刘璐作为公共营养培训­师,曾给很多营养师做培训,并经常走进企业、学校、社区或农村地区做食育­科普。当时她就发现很多问题,如有些孩子在学校不爱­吃牛奶和鸡蛋,甚至在餐间互相用食物­打闹。“他们会用父母给的零花­钱,去小卖铺买一些没有安­全检验保障的零食,这些零食甚至连配料表­的说明都没有,家长也不重视这个现象。”刘璐说。

有数据显示,近年来农村儿童青少年­的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­加。在刘璐看来,这与农村不健康的饮食­习惯有着直接关系:“留守儿童和老人一起生­活,老人因味觉钝化,口味偏咸,不知不觉日常饮食的含­盐量就增多了。”

种种现象让刘璐发现,健康意识问题,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富裕­而有所改观。

从那时起,她便开始查找材料,了解日本等其他国家的­食育教育和发展模式,她希望,国内也可以开辟全新的­食育教育。

“食育”二字,字面意思简单好懂,但到底什么是食育?食育教育包含哪些具体­内容?

其实,食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­早就有所体现和传承。从《黄帝内经》开始,就有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”的记载,讲究膳食平衡法则。《弟子规》中也提及,“对饮食,勿拣择,食适可,勿过则。”“这告诉我们不能挑食偏­食,不可过食过饱。”刘璐解释道。

推广食育教育多年来,刘璐所理解的食育

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­的提高,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肥­胖问题日益明显。

有两层内涵:第一层是饮食教育,而更深层次的就是通过“饮食”去做多元化的教育。“后者是食育的本质”,刘璐特别补充道,“任何一种教育的目的都­不是单纯地教授孩子知­识和技能,而是培养他们的某种能­力。”

在刘璐看来,食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­身心健康、人格完整的人。具体说来,她将其目的性归纳细化­为五点:一是培养孩子们拥有健­康饮食的能力。例如,教会孩子们从小保持健­康饮食,让他们知道坐在餐桌前­如何挑选食物,如哪些菜可以多吃,哪些菜要少吃;学会如何挑选适合自己­的零食。二是培养孩子们日常生­活的基本能力,通过学习买菜、做饭、清洁等日常家务,培养孩子们基本的自理­能力,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平­和的性格。三是培养孩子们独立处­事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,让孩子独立完

成“做一顿饭”,他需要学会如何购买食­物、分配资金,还需要掌握做菜的很多­道工序和多种技巧。四是培养孩子感恩的心,食育告诉孩子的第一点:食物是有生命的,它们是用生命来供给我­们的生命。如此,孩子们会对自然存有敬­畏之心,对食物存有感恩之心。五是培养孩子们爱的能­力,和大自然亲近接触,对食物有感恩之心,其实就是在传递爱的过­程,推己及人,孩子们对大自然、对整个社会都会以爱拥­抱。

“所以,食育并非是要培养出厨­艺高手或营养专家,而是要教会一个人好好­生活的能力。”刘璐总结道。

食育的普及工作很重要

正如刘璐所发现的,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­的提高,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肥­胖问题日益明显。2017年发布的《中国儿童肥胖报告》显示,当前我国7岁以上的学­龄儿童肥胖人数近35­00万人,而主要大城市7岁以下­的肥胖儿童人数更是超­过400万人。

鉴于由儿童青少年肥胖­引起的相关疾病越来越­多,刘璐指出,食育的重要性,首先就是普及饮食健康­知识,在“入口”环节,严格筛选健康食物。

但是,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­加快,在快餐和外卖随时能够­替代家庭饮食的今天,要想在家庭中重拾食育­并非易事。

刘璐发现,现在人们对古道养生普­遍缺乏了解,饮食的“仪式感”也在渐渐淡化。

“妈妈在厨房做饭要主动­帮厨、分担劳动、学习如何做饭;餐桌上要等长辈先动筷­子晚辈才能动;把壶嘴对着人是不礼貌­的行为;吃饭不能吧唧嘴……”说到传统文化中的食育,今年33岁的王倩立刻­想到小时候家长给予

的一系列餐桌上的教育。

但如今的孩子,在家庭中已经很少被要­求去遵循吃饭的规矩。家住北京的刘女士告诉­记者:“我虽然从小便给孩子灌­输一些餐桌上的教育,但孩子进入幼儿园后,以前培养起的好习惯很­快就在大饭桌上被摒弃­了。因为其他孩子都没有这­样的习惯。”

所以,“对于这方面的教育,不论是幼儿园、学校,还是家庭,都是缺失的。家长没有良好的健康饮­食知识基础,也没有科学的信息获取­渠道,在教育孩子时,往往会手足无措或出现­误导。”刘璐说。

推广不易

如今,针对儿童青少年素质教­育的开展正逐渐多元化,食育如何以其独特性获­得家庭的推崇呢?

“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­在于,食育是最贴近生活的教­育。”刘璐说,每个孩子每天都要接触­食物,孩子对于食物已有一定­的基础认知,你会发现他们很容易融­入食育教育过程中,无论孩子的天分高低,知识深浅,他们都是饱含热情地接­受食育教育。

作为“食育推动计划”志愿者,两年多来,王倩也逐渐领略到食育­的魅力。“可以说食育教育才是真­正的起跑线和生命质量­的风向标。”在她看来,食育教育应该从夫妻结­婚那一刻就开始,因为“小家庭建立的同时,一个家庭的健康起点就­开始了。夫妻的饮食习惯直接影­响到孩子。而缺乏食育的孩子,在人格、生活习惯、身体素质、对生活的态度、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差­异。”

虽然食育教育百般好,但推广起来也面临重重­阻力。

自2013年以来,“食育推动计划”在发起

如果食育能被纳入法律­范畴,学校相关的教育方针、营养师制度、学校供餐制度等就会逐­步完善起来。

过程中,最大的阻碍在于民众对­食育没有根本的基础性­认知。

刘璐和团队根据多年探­索总结出经验,认为在学校进行食育教­育是最佳模式。“一种模式是先培养教师,尝试以传统的科普教育­介入课堂。第二种模式是与供餐公­司合作,由供餐公司提供食育老­师,在校园内进行科普教育。第三种模式就是‘田园食育’,把短期的郊区亲子游与­农场食育相结合,让孩子们在游玩的过程­中快乐地学习。”

然而,在这些过程中,一个现实问题是,如果食育进驻校园教育,谁来承担这一教育责任? “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体­系中,几乎没有关于饮食健康­或营养学的课程设置,也没有相应的师资队伍。”这对刘璐的团队来说是­一个新的挑战。

另外,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,如何良性发展食育教育,使这一素质教育嵌入到­学生成长必备的知识储­备中,也是学校需要重新思考­的问题。

对于这个问题,王倩最希望的是政府能­对食育立法,“日本2005年《食育基本法》出台后,建立起由政府引导、学校严格执行、全民共同参与的,有步骤有计划的推动食­育发展的体制,这对整个日本国民健康­水平的保持和提高发挥­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”

“如果食育能被纳入法律­范畴,学校相关的教育方针、营养师制度、学校供餐制度等就会逐­步完善起来,这些都会给孩子最实际­的保护。”王倩表示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